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关于中外文论的专题研究文集。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从理论的视角提出作者建构的全球人文之理念,并就中国人文学术的国际化和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贡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第二章讨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为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文学叙事提出中国的方案。

第三章从世界主义的理论视角对世界文学与中国的关系做出思考,不仅提出作者关于世界文学的遴选标准,此外还将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广阔语境下考察。

第四章基于比较的和全球的视角提出作者的原创理论世界诗学的建构,奠定了作者在当代国际文论界的地位。

第五章从中国的视角对后现代主义衰落之后的西方理论思潮做出独到的剖析。

第六章和第七章首次从比较的和全球的视野将当代中西文论大家德里达、艾布拉姆斯、布鲁姆、佛克马、朱光潜、季羨林、杨周翰和王佐良放在同一层面上进行讨论,发前人所未发之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自序 我的学术历程
  • 第一章 全球人文与中国学者的贡献
  • 第一节 走向世界人文主义: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世界性意义
  • 第二节 国际比较文学的新格局与中国学者的贡献
  • 第三节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人文学术的国际化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其中国化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
  • 第三节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的世界文学观
  • 第三章 世界主义与世界文学
  • 第一节 世界主义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 第二节 文学世界主义面面观
  • 第三节 “世界文学”的历史演变及当代含义
  • 第四节 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再识
  • 第五节 世界文学语境中的中国文学
  • 第四章 从比较诗学到世界诗学的建构
  • 第一节 从比较诗学到世界诗学
  • 第二节 世界诗学的构想和理论建构
  • 第三节 世界诗学建构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西方理论与思潮
  •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崛起和“中心化”尝试
  • 第二节 女权/女性主义的多元发展和走向
  • 第三节 面对文化研究大潮的冲击
  • 第四节 流散写作和文学史的重新书写
  • 第五节 全球化与文化的理论建构
  • 第六节 生态批评与环境伦理学的建构
  • 第七节 性别研究的新课题:女同性恋和怪异研究
  • 第八节 比较文学学科的死亡与再生
  • 第九节 语像时代的来临和文学批评的图像转折
  • 第六章 西方文论大家研究
  • 第一节 德里达的幽灵:走向全球人文的建构
  • 第二节 艾布拉姆斯与《镜与灯》
  • 第三节 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修正主义”
  • 第四节 佛克马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
  • 第七章 中国文论大家研究
  • 第一节 朱光潜的批评理论再识
  • 第二节 季羡林的东方文学批评与研究
  • 第三节 杨周翰的比较文学和西方文学批评
  • 第四节 王佐良的英国文学批评
  • 王宁著作一览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