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51千字
字数
2016-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化学品中有毒物质,需了解其科学属性以评估真实风险。《世界毒物全史》详细介绍了各类毒物。
内容简介
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环境中,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毒素、矿物元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品都有一定的毒性。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生产、交易和消耗的量以数百万吨计。不仅如此,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是有毒化学物质,在其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成为人体的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世界毒物全史》第二册《毒物史话》共分10卷,分别是重要有毒植物、重要有毒动物、有毒细菌与霉菌、有毒矿物元素、放射性物质、有毒无机化合物、有毒有机化合物、成瘾与致幻之毒、有毒气体与生化战剂和生态毒物。毒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唯有了解它的科学属性,我们才可能评估出它的真是风险,才能化险为夷地与毒物共同处一个世界。唯有了解毒物,才能得到最佳的解读良方。
目录
- 版权信息
- 献给
- 序
- 第11卷 重要有毒植物
- 卷首语
- 1 世界上的有毒植物
- 1.1 自然界广泛分布的有毒植物
- 1.2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有毒植物
- 2 有毒藻类植物(Algae)
- 2.1 水体中的有毒藻类
- 2.2 有毒藻类引发的灾害
- 3 有毒蕈类植物
- 3.1 蕈与毒蕈
- 3.2 重要的毒蕈
- 4 有毒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 4.1 凤尾蕨科有毒属种及其危害
- 4.2 其他蕨科有毒植物及其危害
- 5 漆树科(Anacardiaceae)
- 5.1 有毒属种
- 5.2 漆树引起的皮肤过敏
- 6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 6.1 有毒属种
- 6.2 马兜铃与人的肾病
- 7 萝藦科(Asclepiadaceae)
- 7.1 有毒属种
- 7.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8 菊科(Compositae)
- 8.1 有毒属种
- 8.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9 杜鹃花科(Ericaceae)
- 9.1 有毒属种
- 9.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0 大戟科(Euphorbiaceae)
- 10.1 有毒属种
- 10.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1 山毛榉科(壳斗科Fagaceae)
- 11.1 有毒属种
- 11.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2 禾本科(Gramineae)
- 12.1 有毒属种
- 12.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3 豆科(Leguminosae)
- 13.1 相思豆:致命的种子
- 13.2 山黧豆:瘫痪之因
- 13.3 羽扇豆与“犊牛畸形病”
- 13.4 “疯草”与苦马豆素
- 14 百合科(Liliaceae)
- 14.1 有毒属种
- 14.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5 马钱科(Loganiaceae)
- 15.1 有毒属种
- 15.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6 桑科(Moraceae)
- 16.1 有毒属种
- 16.2 见血封喉:著名的箭毒树
- 17 毛茛科(Ranunculaceae)
- 17.1 有毒属种
- 17.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8 茄科(Solanaceae)
- 18.1 有毒属种
- 18.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9 伞形科(Umbelliferae)
- 19.1 有毒属种
- 19.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第12卷 重要有毒动物
- 卷首语
- 1 世界上的有毒动物
- 1.1 奇妙的有毒动物
- 1.2 世界上最毒的动物
- 2 懒猴科(Lorisidae)
- 2.1 有毒属种
- 2.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3 眼镜蛇科(Elapidae)
- 3.1 有毒属种
- 3.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4 蝰蛇科(Viperidae)
- 4.1 蝰蛇科有毒属种
- 4.2 蝰蛇亚科有毒属种
- 4.3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5 毒蜥科(Helodermatidae)
- 5.1 有毒属种
- 5.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6 鲀科(Tetraodontidae)
- 6.1 有毒属种
- 6.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7 科(Dasyatidae)
- 7.1 有毒属种
- 7.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8 章鱼科(Octopodidae)
- 8.1 有毒属种
- 8.2 毒性与中毒的记载
- 9 芋螺科(Conidae)
- 9.1 有毒属种
- 9.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0 蜘蛛目(Araneae)
- 10.1 有毒属种
- 10.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1 蝎目(Scorpiones)
- 11.1 有毒属种
- 11.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2 蜈蚣科(Scolopendridae)
- 12.1 有毒属种
- 12.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3 扇蟹科(Xanthidae)
- 13.1 有毒属种
- 13.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4 芫菁科(Meloidae)
- 14.1 有毒属种
- 14.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5 胡蜂科(Vespidae)
- 15.1 有毒属种
- 15.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6 蚁科(Formicidae)
- 16.1 有毒属种
- 16.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资料
- 17 箱形水母科(Chirodropidae)
- 17.1 有毒属种
- 17.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8 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tidae)
- 18.1 有毒属种
- 18.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19 僧帽水母科(Physaliidae)
- 19.1 有毒属种
- 19.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20 毒棘海胆科(Toxopneustidae)
- 20.1 有毒属种
- 20.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21 蟾蜍科(Bufonidae)
- 21.1 有毒属种
- 21.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22 箭毒蛙科(Dendrobatidae)
- 22.1 有毒属种
- 22.2 毒性的历史记载
- 23 蝾螈科(Salamandridae)
- 23.1 有毒属种
- 23.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24 有毒贝类
- 24.1 有毒属种
- 24.2 毒性与中毒的历史记载
- 第13卷 有毒细菌与霉菌
- 卷首语
- 1 引发中毒的有毒细菌与霉菌
- 1.1 引发中毒的有毒细菌
- 1.2 引发中毒的有毒霉菌
-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 2.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2.2 毒性效应
- 2.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2.4 防控措施
- 3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 3.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3.2 毒性效应
- 3.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3.4 防控措施
- 4 炭疽杆菌
- 4.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4.2 毒性效应
- 4.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4.4 防控措施
- 5 产气荚膜梭菌
- 5.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5.2 毒性效应
- 5.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5.4 防控措施
- 6 肉毒梭菌
- 6.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6.2 毒性效应
- 6.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6.4 防控措施
- 7 蜡样芽孢杆菌
- 7.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7.2 毒性效应
- 7.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7.4 防控措施
- 8 大肠杆菌
- 8.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8.2 毒性效应
- 8.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8.4 防控措施
- 9 沙门菌
- 9.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9.2 毒性效应
- 9.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9.4 防控措施
- 10 副溶血性弧菌
- 10.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10.2 毒性效应
- 10.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10.4 防控措施
- 11 弯曲杆菌
- 11.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11.2 毒性效应
- 11.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11.4 防控措施
- 12 变形杆菌
- 12.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12.2 毒性效应
- 12.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12.4 防控措施
- 13 曲霉属
- 13.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13.2 毒性效应
- 13.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13.4 防控措施
- 14 青霉属
- 14.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14.2 毒性效应
- 14.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14.4 防控措施
- 15 镰刀菌属
- 15.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15.2 毒性效应
- 15.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15.4 防控措施
- 16 葡萄状穗霉属
- 16.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16.2 毒性效应
- 16.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16.4 防控措施
- 17 节菱孢属
- 17.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17.2 毒性效应
- 17.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17.4 防控措施
- 18 麦角属
- 18.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18.2 毒性效应
- 18.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18.4 防控措施
- 19 长喙壳属
- 19.1 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19.2 毒性效应
- 19.3 历史上发生的中毒事件
- 19.4 防控措施
- 第14卷 有毒矿物元素
- 卷首语
- 1 矿物界的毒物
- 1.1 致命的矿石和晶体
- 1.2 有毒有害矿物种类
- 1.3 微量元素与中毒疾病
- 2 砷:经典毒元素
- 2.1 砷的发现与应用
- 2.2 砷的毒性
- 2.3 历史上的砷中毒事件
- 3 铅:古老毒金属
- 3.1 铅的发现与应用
- 3.2 铅的毒性
- 3.3 历史上的铅中毒事件
- 4 汞:“水俣病”的元凶
- 4.1 汞的发现与应用
- 4.2 汞的毒性
- 4.3 历史上的汞中毒事件
- 5 镉:环境毒物
- 5.1 镉的发现与应用
- 5.2 镉的毒性
- 5.3 历史上的镉中毒事件
- 6 氟:人类需要的有毒元素
- 6.1 发现氟的悲壮历程
- 6.2 氟的功过
- 6.3 历史上的氟中毒事件
- 6.4 自来水加氟的争议
- 7 磷:古老工业毒物
- 7.1 磷的发现与应用
- 7.2 磷的毒性
- 7.3 历史上的磷中毒事件
- 8 钼:动物腹泻的毒源
- 8.1 钼的发现
- 8.2 钼的毒性
- 8.3 历史上的动物钼中毒
- 9 硒:动物“碱病”之源
- 9.1 硒的发现与应用
- 9.2 硒的双重危害
- 9.3 历史上的硒中毒事件
- 10 铊:绿色的树枝
- 10.1 铊的发现与应用
- 10.2 铊的毒性
- 10.3 历史上的铊中毒事件
- 11 铝:生命的“窃贼”
- 11.1 铝的发现与应用
- 11.2 铝的毒性与预防
- 12 致癌的矿物
- 12.1 镍
- 12.2 石棉
- 13 其他有毒矿物元素
- 13.1 硼
- 13.2 铬
- 13.3 锰
- 13.4 锡
- 13.5 钒
- 第15卷 放射性物质
- 卷首语
- 1 放射性物质
- 1.1 放射性物质及其类型
- 1.2 放射性物质的发现历史
- 1.3 放射性物质的特性
- 1.4 IAEA放射源分类法
- 2 放射性物质的毒性及其危害
- 2.1 放射性物质毒性认知
- 2.2 放射性核素及其毒性
- 2.3 辐射的来源及其影响
- 2.4 电离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 3 几种高毒性放射性核素
- 3.1 铀:改变世界的元素
- 3.2 钚: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
- 3.3 钋:谋杀的毒药
- 3.4 氡:气体放射性核素
- 4 应用放射性物质发生的重大核事件
- 4.1 核工厂及非动力反应堆核事件与核事故
- 4.2 核电站发生的核事件与核事故
- 4.3 医用放射源及医疗事故
- 4.4 其他意外事故
- 5 放射性物质毒性的防护
- 5.1 辐射防护基本任务
- 5.2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 5.3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 第16卷 有毒无机化合物
- 卷首语
- 1 氰化物:毒药之王
- 1.1 氰化物的来源
- 1.2 使用氰化物的历史
- 1.3 氰化物的毒性效应
- 1.4 历史上的氰化物中毒事件
- 1.5 氰化物的检测与使用限制
- 1.6 氰化物中毒的救治
- 2 无机类杀鼠剂
- 2.1 磷化锌
- 2.2 硫酸铊
- 2.3 碳酸钡
- 3 无机化合物
- 3.1 氨及铵化合物
- 3.2 尿素
- 3.3 氯化钠
- 3.4 氯化钾
- 3.5 羰基镍
- 4 无机盐类
- 4.1 草酸及草酸盐
- 4.2 氯酸盐和次氯酸盐
- 4.3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 5 无机化工原料
- 5.1 叠氮化钠
- 5.2 氟化氢
- 6 无机药物
- 6.1 甘汞与儿童“肢端疼痛症”
- 6.2 硫酸铜
- 第17卷 有毒有机化合物
- 卷首语
- 1 人工合成的毒物
- 1.1 人工合成的毒物种类
- 1.2 人工合成毒物:典型的毒药
- 1.3 人工合成毒物的危害与管理
- 2 有机化合物:药品
- 2.1 麻醉药:氯仿
- 2.2 镇痛药:阿司匹林
- 2.3 士的宁:痉笑的毒药
- 2.4 β-兴奋剂:盐酸克仑特罗
- 3 有机化合物:农药
- 3.1 剧毒农药
- 3.2 有机磷杀虫剂
- 3.3 有机氯杀虫剂
- 4 有机类杀鼠剂
- 4.1 有机氟杀鼠药:氟乙酰胺
- 4.2 含氮杂环类杀鼠剂:毒鼠强
- 5 除草剂
- 5.1 除草剂及其危害
- 5.2 百草枯:限制使用的毒剂
- 6 有机化学品与化工原料
- 6.1 苯:芳香杀手
- 6.2 苯酚
- 6.3 双酚A
- 6.4 多氯联苯
- 6.5 三丁基锡:鲸鱼搁浅的祸根
- 6.6 氯化萘与角化过度症
- 6.7 异氰酸甲酯:博帕尔的悲剧
- 6.8 磷酸三甲苯酯
- 6.9 二甘醇
- 7 化学致癌物
- 7.1 致癌物与化学致癌物
- 7.2 化学致癌的研究历史
- 7.3 对人类的致癌性证据程度充分的致癌物
- 第18卷 成瘾与致幻之毒
- 卷首语
- 1 成瘾毒物与社会病
- 1.1 成瘾性与成瘾医学
- 1.2 毒品的非法滥用
- 1.3 致幻剂:诱发梦幻的毒物
- 1.4 成瘾之毒与社会病
- 2 依赖性药物
- 2.1 哌替啶和苯哌利定
- 2.2 芬太尼
- 2.3 瑞芬太尼
- 2.4 二氢埃托啡
- 2.5 纳布啡
- 2.6 曲马多
- 3 违法滥用的毒品
- 3.1 鸦片
- 3.2 吗啡
- 3.3 海洛因
- 3.4 可卡因
- 3.5 大麻
- 3.6 甲基苯丙胺(冰毒)
- 4 新型化学合成毒品
- 4.1 三唑仑
- 4.2 氟硝安定
- 4.3 γ-羟丁酸
- 5 酒精依赖及其危害
- 5.1 酒精与酒精依赖
- 5.2 酒精依赖之成因
- 5.3 酒精依赖的危害
- 6 烟草及其成瘾性
- 6.1 烟草与吸烟的历史
- 6.2 成瘾物质:尼古丁
- 6.3 戒除烟瘾的良方
- 7 上瘾的物品
- 7.1 咖啡
- 7.2 槟榔
- 7.3 樟脑
- 7.4 卡特
- 7.5 依赖性溶剂
- 8 诱发致幻之毒
- 8.1 诱发致幻的毒蘑菇
- 8.2 诱发致幻的植物
- 8.3 含致幻植物的制剂
- 8.4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
- 8.5 摇头丸
- 第19卷 有毒气体与生化战剂
- 卷首语
- 1 有毒气体与生化战剂
- 1.1 有毒气体及其种类
- 1.2 战争中使用的有毒气体
- 1.3 生物战剂与生物战
- 2 无机化学气体
- 2.1 一氧化碳
- 2.2 氮氧化物
- 2.3 硫化氢
- 2.4 二氧化硫
- 2.5 氨气
- 2.6 硫酸二甲酯
- 2.7 氟化氢
- 3 有机化学气体
- 3.1 甲醛
- 3.2 乙烯
- 3.3 四氟乙烯
- 4 用于战争的生物毒剂
- 4.1 古近代生物战剂
- 4.2 现代生物战剂
- 4.3 炭疽毒素
- 4.4 肉毒毒素
- 4.5 葡萄球菌肠毒素B
- 4.6 产气荚膜梭菌毒素
- 4.7 T-2毒素
- 4.8 蓖麻毒素
- 4.9 石房蛤毒素
- 5 神经性毒剂
- 5.1 维埃克斯
- 5.2 沙林
- 5.3 梭曼
- 5.4 塔崩
- 6 糜烂性毒剂
- 6.1 芥子气
- 6.2 路易氏气
- 7 窒息性毒剂
- 7.1 光气
- 7.2 双光气
- 7.3 氯气
- 8 氰类毒剂:氰化氢
- 9 非致死性化学战剂
- 9.1 失能剂:毕兹
- 9.2 刺激剂
- 9.3 植物杀伤剂
- 第20卷 生态毒物
- 卷首语
- 1 生态毒物与生态毒理学
- 1.1 生态毒物及其来源
- 1.2 生态毒物的循环与迁移
- 1.3 研究生态毒物的生态毒理学
-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2.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兴衰史
- 2.2 滴滴涕引发的灾难
- 2.3 二英:健康杀手
- 3 生态毒物的危害
- 3.1 甲基汞
- 3.2 抗生素
- 3.3 含磷洗衣粉
- 3.4 含铅汽油
- 3.5 融雪剂
- 3.6 汽车尾气污染
- 4 危害动物的微生态毒物
- 4.1 微生态系统与毒性机制的形成
- 4.2 马属动物土霉素中毒
- 4.3 反刍动物过食谷物中毒
- 4.4 糖类与动物中毒
- 5 生态系统的二次中毒
- 5.1 人的二次中毒
- 5.2 动物的二次中毒
- 5.3 利用二次中毒原理诱杀毒蛇
展开全部
出版方
西北大学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电子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2008年增设西北大学电子出版社,均由西北大学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北大学出版社是我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