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8千字
字数
2010-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庆张友伦教授80寿辰美国史论文集,涵盖政治、社会、外交、妇女、文化史,具较大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为庆贺历史学家张友伦教授八十寿辰而编的美国史论文集,作者全部是张友伦教授指导过的硕、博士研究生,目前多为国内美国史学界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有的已在美国大学执教。这些论文的内容涵盖美国政治史、社会史、外交史、妇女史和文化史,时间跨度从殖民地时期直到本世纪初期。它们是各位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材料翔实,立论精审,对美国历史上上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美国历史的复杂面相,对于国内的美国史、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和教学,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前言
- 大西洋视野中的北美黑奴宗教: 一种文化混合体
- 一、魔力弥漫的家园:西非宗教特性
- 二、漂泊在新大陆:黑人改宗动力
- 三、北美黑奴新教:一种文化混合体
- 清教对殖民地初期马萨诸塞政治的影响
- 清教的社会政治观
- 清教政治的封闭性
- 上帝政府与自愿同意的冲突:殖民地权力结构
- 牧师——第三政治力量
- 结论
- “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 一 “人民”一词的不同含义
- 二 作为道德整体的“人民”
- 三 现实政治世界中的“人民”
- 四 “人民”的特性与国家制度的设计
- 五 “人民”的定义与政体的性质
- 对《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宪法译文的意见
- 论美国殖民协会的性质
- 一
- 二
- 三
- “多数的暴政”与“舆论的宗教”——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的公众舆论观念
- 一
- 二
- 三
- 四
- 天主教爱尔兰移民及其在美国的政治参与(1840—1860)
- 一、美国移民政策的历史遗产
- 二、内战前美国城市中的天主教移民
- 三、来自美国本土运动的冲击
- 四、天主教爱尔兰人的政治参与
- 结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产阶级妇女走向社会的动因和问题
- 一 影响中产阶级妇女生活变动的因素
- 二 全国性妇女组织的出现及其活动
- 三 社会女权主义者的活动和激进女权主义思想
- 四 选举权运动的兴衰
- 论美国公共行政管制的发展与变革
- 一 美国公共行政管制的早期发展(1880—1930年代)
- 二 美国公共行政管制的全面发展(1930—1970年代)
- 三 当代美国公共行政管制的变革(1970年代以来)
- 结论
- 农业人口外迁与美国的城市化
- 一
- 二
- 三
- 四
- 《哈里森毒品法》与美国社会的毒品问题
- 一
- 二
- 三
- 四
- 女性、阶级与种族因素的互动——美国妇女史研究
- 一
- 二
- 三
- 四
- 1913年美国威尔逊政府率先承认中华民国的决策过程
- 一、列强就承认问题对中国的要挟
- 二 塔夫脱政府和美国民众对承认问题的不同态度
- 三 威尔逊政府率先承认中国新政府
- “剩余品”时代美国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
- 一 农产品过剩与美国对外粮食援助政策的产生
- 二 美国对外粮食援助政策的新发展
- 三 美国粮食援助政策目标评述
- 战后初期美国原子能国际控制政策的形成及其失败
- 一
- 二
- 三
- 四
- 美国与加拿大史学界对两国关系的研究
- 一、美加关系研究在美国
- 二、加美关系研究在加拿大
- 三、美加对美加关系研究分歧之原因
- 平常的经历,肤浅的感受(代跋)
- 附录 张友伦教授著述目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