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前沿认知科学角度重新审视人类语言。

内容简介

像氧气一样,语言必不可少,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语言忽然消失,现代文明会迅速陷入混乱,因为人们会迷失在信息真空中。然而,尽管语言无处不在,但它充满了神秘。声音到底是如何传达意义的?语言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四岁的孩子就能毫不费力地掌握最复杂的语言?为什么我们不说同样的语言?我们如何让计算机说话?

回答这些问题的路径被一个根本性的误解所阻碍,即语言应该像数学一样按照固定规则与事物严格对应,日常语言只是理想语言的不完善版本。这种误解阻碍了数千年来人们对语言的思考——从柏拉图,到笛卡儿,到乔姆斯基,以及当今的计算机科学,都以相似的观点看待语言,而这决定了人工智能无法真正理解人类的语言。

如今,回答这些关于语言的大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在理解语言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不过,这些研究往往是孤立发展的,分散于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遗传学、人类学、动物行为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中。在《语言游戏》中,这些不同的线索首次被编织成一个连贯的理论。

两位认知科学家在本书中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书中指出,语言是在无数次交流的尝试中涌现出的复杂系统,是一种即兴发挥的“你比我猜”游戏,混乱和不规范正是语言的关键属性。

书中通过分析历史上的语言接触事件,如库克船长和豪什人的交流、尼加拉瓜手语的发展,尝试还原语言是如何诞生的。语言秩序的自发出现和生命的出现一样引人注目。如同充满偶然的基因进化一样,不精确、不断变化的语言让我们拥有了文化进化的机制,这成了繁荣而多样的人类文明的基础。

书中还展现了语言令人惊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不仅包含层出不穷的“特例”,而且即便是简单的几句话,背后都隐藏着庞大的社会背景信息,都是整个人类的“语言游戏”的一部分,这是计算机难以模拟的。正因如此,人工智能,包括最新的大语言模型,尽管貌似具备强大的语言能力,但仍然无法真正地取代人类智能。本书将彻底颠覆语言学的传统和常识,进而改变我们看待思维本身的方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改变世界的偶然发明
  • 第一章 语言是猜谜游戏
  • 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重现猜谜游戏
  • 语言猜谜游戏
  • 瓶中信
  • 协作语言游戏
  • 第二章 语言的转瞬即逝
  • 难以忽视的真相
  • 语言突破瓶颈
  • 语言的准时生产
  • 对话舞蹈
  • 第三章 不能承受的意义之轻
  • 意义的肤浅
  • 任意性的边缘
  • 完全理性的语言
  • 第四章 混乱边缘的语言秩序
  • 自发秩序
  • 寻找第一语言
  • 生物语言学
  • 语言积木
  • 语言拼布
  • 有序和无序的力量
  • 驱逐语言衰败的幽灵
  • 第五章 无关生物进化的语言进化
  • 语言有机体
  • 语言本能与普罗米修斯的基因
  • 语言基因
  • 用旧零件造新机器
  • 第六章 追随彼此的脚步
  • 语言学习遇上语言进化
  • 基于实验室的传话游戏
  • 词汇远远不够
  • 语言学习的社会基础
  • 第七章 无限形式,美丽至极
  • 无穷无尽的交流方式
  • 文化进化中的七千个自然实验
  • 丹麦国里有坏事?
  • 数十亿种不同的语言
  • 第八章 良性循环:大脑、文化和语言
  • 类人猿不玩猜谜游戏
  • 语言是催化剂
  • 语言如何塑造思维
  • 第八次转变
  • 后记 语言将引领我们走出奇点危机
  • 致谢
  • 注释和参考文献
  • 插图来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表音系统还是比表意系统差一些

    本书的两位作者用近二十年的研究积累,向传统语言学发起挑战 —— 语言并非精心设计的精密系统,而更像一场全民参与的即兴游戏:规则在互动中形成,意义在交流中流动,错误随时发生却意外开辟新玩法。当多数人仍将语言视作静态的符号系统时,他们却揭示出语言如生物般动态演化的本质。书中直指人类认知的瓶颈 ——“现在或永不” 的时间压力(Now or Never bottleneck)。当声音划过空气,我们的大脑必须在瞬间完成切分、解析与重组,否则信息便如流水逝去。这一生存性约束迫使人类将语言压缩成 “信息块”(chunk),再逐级堆叠为复杂结构。有趣的是,这种看似被动的适应,反而催生了语言的创造性。作者比喻道,语言如同 “你画我猜”(charade),说者以声音或手势即兴勾勒意图,听者实时拼凑解读。这种方式会否造成误解频发?那是当然。但恰恰是这些 “错误” 成为语言演化的燃料 —— 新词义、新句式在试错中诞生,如同基因突变推动物种进化。书中案例跨越全球语言谱系。西非部落的鼓语如何通过节奏传递完整句子;手语社群怎样在几代人间自发形成新语法。这些现象共同指向:语言的生命力永远来自真实场景中的使用,而非抽象规则。这一观点与维特根斯坦的 “语言游戏” 形成跨世纪呼应 ——“语词的意义即其用法”,脱离生活形式的语言如同离水的鱼。当计算机试图理解人类语言时,最大障碍并非算力不足,而是缺乏对 “人类如何扎根于世界” 的体认。书中反复强调:若剥离社会互动与身体经验,任何符号终将沦为无意义的噪声。

      转发
      1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