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8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励耘学刊》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年创办的学术集刊。
内容简介
本刊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俗学等。
书中主要刊发海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文学研究论著,旨在交流学术信息,展示学术精品,维护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健康发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学与文化研究·
- “文笔之辨”的发生与转向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笔”体的性质与东晋“文”“笔”的地位
- 三 晋宋之际的政治社会变局与“笔”体重要性的凸显
- 四 传统高门与新兴贵族的冲突和“文笔之辨”的发生
- 五 贵族的文化心态转向及对“笔”体的接受
- 六 “笔”的文学化与“文笔之辨”的转向
- 结论
- 柳永《乐章集》的声音书写及身份认同
- 一 声景的呈现:柳永《乐章集》听觉意象的分布
- 二 声音的书写:柳永《乐章集》听觉意象的开拓
- 三 声音的讯息:柳永的身份认同与词风转向
- 两宋之交的“北狩”叙事
- 一 亡国隐喻与宋帝形象书写
- 二 神化与中兴:萨满信仰与宋人的正统重塑
- 三 创伤记忆与遗民缅怀
- 四 余音:《南烬纪闻》在后世的文本流通
- 论元好问文学宗唐观的建构及影响
- 一 观念表层:建构以“诚”为本的唐代文学
- 二 观念内层:建构以唐代文学为中介的金朝文统论
- 三 元好问文学宗唐观的影响
- 结语
- 明代传奇的园林书写与女性形象塑造
- 一 女性情感:园林柔美细腻意象的摹写
- 二 女性才艺:园林空间与诗、乐、画的艺术呈现
- 三 女性环境:园林美与女性美的相互生发
- 结语
- 中国古代“如画”象喻传统及其意旨
- 一 “观画”审美传统及“如画”象喻之发生
- 二 传统写人状物文本中的“如画”象喻及其美感传达
- 三 唐宋“如画”象喻批评之生发及后世应用
- 四 “如画”象喻批评的意义指向与文论谱系
- ·古代文学研究·
- 治体与道:论《宋文鉴》的选文宗旨与文道关系
- 一 君臣共治:从《宋文鉴》编刊始末看吕祖谦文治思想
- 二 由经入史:元祐之学与《宋文鉴》治体建构
- 三 由史入文:治道体系下的选文编次与文风衡定
- 四 文道合一:宋六家古文典型的确立及对后世总集编撰之影响
- 结语
- 文学话题与经典形塑:宋人笔记中的“《兰亭序》不入《文选》”之议及其影响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兰亭序》不入《文选》”的《文选》学背景
- 三 文学话题与《兰亭序》文章学接受视野之生成
- 四 元明清选本空间中的“《兰亭序》不入《文选》”
- 余论
- 历史生成视域下元代苏轼书写的异质性
- 一 元代多元文献中苏轼书写的文人定位
- 二 元代多元文献对苏轼的复调式书写
- 三 文道离合与元代苏轼书写的异质性
- 结语
- 从颂美劝勉到存史资政:元代赠序观念与功能演进
- 一 “观退之诸序,有祝体,有规体”:赠序写作的基本模式与发展
- 二 “以俟它日传循吏者采择焉”:元人的史传意识与以序存史
- 三 “非公之贤则不能自达也”:元人的用世意图与赠序资政
- 小结
- 形态、思维与文人趣味:论金圣叹的评点语言
- 一 评点形态与金圣叹评点文风
- 二 修辞运用与评点思维
- 三 文人意趣:散文笔法与日常书写
- 经说中的文学律动:庄存与的“谏诤之文”与西京气象
- 一 贾、董之流风
- 二 《尚书既见》的论说方式与文学想象
- 三 圣主贤臣的塑造与谏诤之言的进陈
- 余论
- “总集附史”:谭献家集理论的时代典范性
- 一 从“六经皆史”到“古诗为史”:“总集附史”的理论渊源
- 二 “积家以成国史”:“总集附史”的范畴内涵
- 三 “以家祯为国瑞”:“总集附史”的时代典范性
- 四 结语
- 论明清通俗小说中诗词韵文的演变
- 一 诗词数量之变
- 二 诗词性质之变
- 三 诗词、叙事关系之变
- 明清小说“五虎将”的群像演进与文学意涵
- 一 由史入稗:“五虎将”的滥觞与演进
- 二 同中存异:“五虎将”个体与群像形塑的文学特色
- 三 转向商品:“五虎将”作为一种文化资本
- 四 有所寄寓:“五虎将”君明臣贤的政治想象
- 余论
- 万历十七年科场案与明杂剧文人化转型
- 一 题材转型:从神仙教化向文人自我书写过渡
- 二 文体转型:北杂剧的“传奇化”
- 三 功能转型:从耳目之娱到抒情言志
- 小结
- 论明传奇水浒戏的“华丽转身”
- 一 角色:小说与戏曲不同的媒介担当
- 二 戏曲生旦平分秋色及对小说的修改
- 三 华丽转身的另一个维度:生旦当场团圆
- 四 水浒戏生旦体制创新的意义
- 论“浙西三词家”并称的名与实
- 一 拜师、文酒与共事
- 二 久别与寄赠:彼此交游事迹
- 三 浙西词统与常派风尚
- 结语
- ·现当代文学研究·
- 错位想象与新地景:论20世纪30年代上海左翼文坛的东北书写
- 一 突变的革命与“九一八”时刻
- 二 “想象”的东北与“真实”的东北
- 三 家国想象与东北“新地景”
- 余论
- 抗日战争时期儿童报刊的社会动员
- 一 儿童抗战启动仪式的生成
- 二 儿童抗战思想动因的植入
- 三 儿童抗战经验的日常化
- 四 结语
-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 《励耘学刊》稿约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