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怎样写出好公文》一书详解公文写作技巧,助力创新写作方法。

内容简介

怎样写出有文采的公文,看似方法高深莫测,但从实践看来,它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在《怎样写出好公文》一书中,作者归纳、总结了有关公文写作的结构与表达的相关技巧,分别从文采的灵魂、骨骼、血肉、眼睛、生命、情感、灵气、肤容八个方面,并逐一解析。本书不仅有详细的、可供参考、套用的范例、范本,更有启示写作灵感的种种要点,而这些示范与要点结合的实例,可有效开拓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与企事业单位困于“公文写作”的视野思路,有助于创新写作方法,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公文。

目录

  • 封面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树灵魂,公文必须要立意有高度
  • 1.立意不高,公文便不能先声夺人
  • 立意如何,公文质量便如何
  • 高立意源于“四气”
  • 自高+借高+推高=立意高
  • 2.追根溯源,公文立意高度源于理论
  • 理论有高度,源于理论素养强
  • 三方面,全面提升理论素养
  • 3.找准依据,上级文件是公文立意的直接依据
  • 学得深,才能用得准
  • 三要点,实现“立足上级精神”
  • 上下结合,点面结合
  • 4.清晰责任,明确意图是公文立意的具体要求
  • 正确把握领导的工作重点
  • 紧随领导的思维轨迹
  • 大胆进行角色模拟
  • 5.主导走向,文章定调是公文立意的基础起点
  • 调子立得好,下笔如有道
  • 四类调子,选择应因稿而宜
  • 6.立足需求,立意方能精准、正确而妥帖
  • 有无调子,分两种情况
  • 主题+大局+实际+相关文稿=定得准
  • 敲定“样子”,明确文体感
  • 第二章 点眼睛,以主旨与观点强化公文个性
  • 1.公文姓公,落笔先确定主旨
  • 是什么?明确主旨的内涵
  • 一文一事,清晰主旨
  • 主旨必须要鲜明无异议
  • 2.现实需求是确立主旨的基础
  • 主旨由“为什么”而来
  • 主旨自“怎么写”而展开
  • 3.筹划布局,用领导决策理论写好主旨
  • 收集问题信息,启动模糊立意
  • 把握具体情况,探明行文依据
  • 确定工作目标,明确相应方向
  • 提出科学设想,拟订具体方案
  • 通过分析论证,对主旨进一步完善
  • 确定最佳方案,最终确定主旨
  • 4.高度创新的主旨源于个性
  • 留意社会新动向、新趋势
  • 关注政治新理念
  • 提出工作新思路
  • 创造工作新方法
  • 5.用多个观点联合,烘托主旨
  • 主旨明确时:立足要求,提炼切合主旨的观点
  • 主旨不明时:总结分析,从材料中找出根源当观点
  • 行文布局时:始终聚焦主旨
  • 6.好观点=全局性+预见性+辩证性
  • 着眼全局,让观点与要求吻合
  • 向前看,让观点拥有超前性、发展性
  • 采用比较方法,让观点拥有辩证性
  • 7.做出有力概述,让公文观点有光
  • 用精彩标题,点亮公文之眼
  • 借文内语言,强调层级观点
  • 第三章 赋血肉,用材料让公文变鲜活
  • 1.严甄选,与主旨无关不入选
  • 公文选材,贵在“严”与“精”
  • 立足两条途径,甄选有针对性材料
  • 2.多积累,从不同角度与用途分类材料
  • 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
  • 格言、佳句
  • 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
  • 积累杂文知识
  • 3.重调研:一线才有最新鲜的内容
  • 目的明确:出发以前,要先明确调研的目的
  • 肯花时间:调研需要专门投入时间
  • 求准求精:分层了解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
  • 4.选典型,公文方可由滴水见江洋
  • 明确典型的两种类别
  • 如何发现与识别有现实意义的典型?
  • 立足四大原则,选好典型
  • 5.巧提炼,用材料丰富公文内涵
  • 领导“原话”巧提思想
  • 从名言佳句中巧挖内涵
  • 6.集数据,让数据为公文说话
  • 综合提炼,集合与主旨相关的数据
  • 追本溯源,找出关键数据
  • 揭示规律,利用数据找出重点
  • 求真务实,从普通工作中挖出数据
  • 7.善搜索,用网络丰富写作素材
  • 利用网络搜索引擎,了解普通素材
  • 利用特定网站,寻找政策素材
  • 第四章 架骨骼,结构明确则行文严谨
  • 1.把握两种结构,明确公文骨架走向
  • 横向并列结构
  • 纵式演绎结构
  • 2.5W1H,厘清公文写作思路
  • 新闻与公文,行文风格大有相似之处
  • 在构思阶段,引入“5W1H”
  • 运用5W1H分析与鉴赏,提升公文运筹力
  • 3.依据原则,让公文篇章结构进一步清晰
  • 内涵相称原则
  • 层级从属原则
  • 标准唯一原则
  • 4.主题再大,也可用三线提纲搭建骨架
  • 思想线:依据认识事物“三问”列提纲
  • 工作线:依据做好工作的“四大项”列提纲
  • 问题线:依据解决问题的“四大步”列提纲
  • 5.“无三不成文”,用条理表达秩序
  • 三式表达,实现
  • 运用进展法,凡事分三段
  • 空间法,所处分三类
  • 要素法,组成分三类
  • 层递法,等级分三层
  • 罗列法,以清晰为前提
  • 6.多点透视,让结构呈现立体感
  • 围绕关键词,展开多点透视
  • 围绕时间要素,展开多点透视
  • 立足空间要素,展开多点透视
  • 围绕逻辑要素,展开多点透视
  • 立足突出内容,展开多点透视
  • 第五章 给生命,真实才能令公文鲜活
  • 1.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
  • 把握好虚写与实写的关系
  • 四大方法,写好虚与实
  • 2.使用举例,强化公文的真实感
  • 显旨性举例:以点带面,突出文章主题
  • 诠释性举例:杜绝模糊,明确范畴
  • 强调性举例:字数有限的情况下,凸显重点
  • 导向性举例:提示下一步工作如何做
  • 3.好公文都敢讲问题
  • 透析三棱镜:“问题”是如何产生与解决的?
  • 培养本质方法论,建立问题导向意识
  • 4.写好现实问题,体现公文真实
  • 把握好写“问题”的具体要求
  • 运用“三方法”写好问题
  • 5.戒大:空有道理不可取
  • 联系现存问题讲大道理
  • 联系经验教训讲大道理
  • 联系形势任务讲大道理
  • 联系数字讲大道理
  • 把大道理融入实际工作中
  • 6.用细节塑造真实
  • 解构公文,了解什么是细节
  • 使用数字增加真实感
  • 使用例子证明真实
  • 使用特定化指向事实
  • 讲述工作中的人与事
  • 7.围绕工作实践,展示行动成绩
  • ◆立足工作职能展开总结
  • ◆根据工作思路进行总结
  • ◆根据工作特色进行总结
  • ◆根据采取的工作措施进行总结
  • ◆根据开展工作的时间进行总结
  • ◆根据“关键词”进行总结
  • ◆根据参与主体进行总结
  • ◆根据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
  • 第六章 添情感,人文化表达使公文立体
  • 1.用文学为公文赋情
  • 恰当运用,公文便会有温度
  • 转变观念,认识公文用文学赋情的特殊性
  • 不同文种,文学表达也多有不同
  • 2.立足主体形象,促进情感具化
  • 想清楚主体需要你怎样去发声
  • 弄明白要使用哪种语感去发声
  • 3.口语化表达,增加易理解、易传播性
  • 口语的优点:接地气+形象而生动
  • 精心甄选,公文口语也可多样化
  • 4.节制修辞,所有赋情都应与立意相关
  • 文体感悟能力强,赋情才会恰当
  • 修辞凸显功利化,明确“紧扣主旨”的动机
  • 立足文体语言风格,选用恰当的形式修辞
  • 5.运用冷抒情,让理性贯穿始终
  • 冷抒情是为提升公文的效率与实用性
  • 三种冷抒情,让公文权威与人文兼具
  • 6.修辞方法正确,情感表达才恰当
  • “红头文件”中,严格使用消极修辞手段
  • 其他公文中,有限使用积极修辞手段
  • 第七章 增灵气,以创新公文表现力
  • 1.立足新文件,催生新思路
  • 转化为新的思想认识
  • 转化为新的工作思路
  • 转化为新的创新空间
  • 转化为新方案“盘子”
  • 2.有不同需求?从背景表述入手革新
  • 问题分析式背景,凸显主旨必要性
  • 高瞻远瞩式背景,凸显主旨的超前性
  • 深入剖析式背景,增强主旨说服力
  • 把握全局式背景,凸显主旨成熟性
  • 矛盾分析式背景,凸显主旨急需性
  • 3.找不同,让老材料旧貌换新颜
  • 找出新的工作措施与做法
  • 联系新情况的具体特点
  • 明确新的工作成长点
  • 4.创造气势美,打造新高度
  • 明层次,气势由站位高度打造
  • 高起点,让内容与时代主题挂钩
  • 低落实,让思想逐步与现实贯通
  • 立本质,让起点“上”到最闪光的纲线
  • 5.打开思维,变换新角度
  • 新角度,源于对材料的不同审视
  • 三大方法,助力选角度
  • 6.点亮文眼,打开文章的“心灵之窗”
  • 精准用词,亮出文眼
  • 数字统领,点出文眼
  • 层层递进,布局文眼
  • 转接移植,创造文眼
  • 7.旧瓶装新酒,从话语中发掘出新说法
  • 从头说,讲别人未讲过的话
  • 反着说,说标新立异的话
  • 换着说,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说
  • 接着说,把上级的话详细说
  • 拆开说,一字一句细细说
  • 第八章 整肤容,精准方显公文权威性
  • 1.好公文,看上去就很美
  • 选对软件,求稳不求新
  • 调整好格式,按标准展开
  • 找出错别字,提升准确率
  • 2.模糊语言绝不可出现?错!
  • 适度运用模糊语言,恰是为了表达更精准
  • 模糊语言和精确语言要配合使用
  • 明确可以使用模糊语言的几种情况
  • 3.简化≠简单,缩略语要规范使用
  • 立足时间性,用对缩略语
  • 立足空间性,选对缩略语
  • 立足系统性,理解缩略语
  • 立足语体性,标注缩略语
  • 4.想文风简洁,就必须大刀阔斧地删
  • 删掉多余的“的”“了”
  • 删掉重复的词句
  • 删掉大话、空话、套话与废话
  • 删减不必要的长句
  • 5.远离拖沓,干脆利落才能出色
  • 专注主旨,拒绝“无效铺垫”
  • 明确观点,警惕“节外生枝”
  • 立足文体,删去无关细节
  • 6.想严谨表达,炼字炼句是关键
  • 词语是否准确、清楚、无歧义?
  • 是否用错了同义词、近义词?
  • 是否恰当使用关联词,准确表述复句间的关系?
  • 7.做好细节,让文稿精益求精
  • 讲话稿中,对生僻字、易错字特别标注
  • 用空格或者加粗的下画线,标注出专业的术语与较长的地名、机构名
  • 引用文言文时,要标注出停顿关系
  • 对需要说明的地方加脚注
  • 避免将句子与词语隔页隔断
  • 版权页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