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1千字
字数
2014-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刘海东研究的逻辑场经济学,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或成为新的高校专业。
内容简介
《逻辑场经济学》可供经济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参考书使用。长远看,逻辑场经济学极有机会成为高校一门新的专业。第1~3章为一个部分,介绍刘海东研究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第4~6章为一个部分,将刘海东以前的研究成果——逻辑场系统论、社会软结构学、三维逻辑工程学优化后收入《逻辑场经济学》;第7章提出逻辑场经济学理论;第8~16章以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为框架建立逻辑场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第17~22章以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为框架建立逻辑场经济学的宏观部分;第23~26章提出社会主义自由市场理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经济学不够用
- 1.1 由《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出发
- 1.2 美国成功的真实原因
- 1.3 改革取得成绩的真实原因
- 1.4 中国经济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 1.5 经济学很重要
- 1.6 经济学不够用
- 第2章 逻辑人比理性人科学
- 2.1 对理性人的研究
- 2.2 对逻辑人的研究
- 2.3 逻辑人比理性人科学
- 2.4 逻辑人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 2.5 制度对逻辑人的作用
- 2.6 逻辑人和市场规律
- 2.7 逻辑人和宏观政策
- 2.8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的重要问题
- 第3章 需要中国立场
- 3.1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
- 3.2 人民主体论和市场主体论
- 3.3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 3.4 中国逻辑人研究
- 3.5 中国市场规律研究
- 3.6 中国市场制度研究
- 3.7 毛泽东思想给当代中国的启发
- 3.8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中国立场
- 第4章 逻辑场系统论
- 4.1 逻辑系统研究的三个阶段
- 4.2 逻辑场的元素
- 4.2.1 原子元素
- 4.2.2 子系统
- 4.3 逻辑场的关联
- 4.3.1 关联
- 4.3.2 控制
- 4.4 逻辑场的场
- 4.5 逻辑场的生存发展
- 4.6 逻辑场的群论
- 4.7 逻辑场研究的化简
- 4.8 逻辑场系统论
- 4.8.1 逻辑场系统思想
- 4.8.2 逻辑场系统方法
- 4.8.3 逻辑场系统理论
- 4.8.4 逻辑场系统建模
- 4.8.5 逻辑场系统分析
- 4.8.6 逻辑场系统优化
- 4.8.7 逻辑场系统评价
- 4.8.8 逻辑场系统决策
- 4.8.9 混沌分形
- 4.9 逻辑场系统论的意义
- 第5章 社会软结构学
- 5.1 社会软结构是一个场
- 5.2 人类的精神世界
- 5.2.1 个人主义
- 5.2.2 关联
- 5.2.3 集体主义
- 5.2.4 个体主义
- 5.2.5 人道主义和人权思想
- 5.2.6 公民思维
- 5.3 社会软结构的元素
- 5.4 社会软结构元素的关联
- 5.5 社会软结构能量场
- 5.6 社会软结构引力场
- 5.7 社会软结构的环境
- 5.8 社会软结构的控制
- 5.8.1 元素契约
- 5.8.2 神经体系
- 5.8.3 引力体系
- 5.9 社会软结构的平衡
- 5.10 社会软结构理论
- 5.11 社会软结构建模
- 5.12 一国社会整体软结构
- 5.13 一国政权软结构
- 5.14 一国公民社会软结构
- 5.15 一国市场体系软结构
- 5.16 一国研究体系软结构
- 5.17 国际社会软结构
- 5.18 局部社会软结构
- 5.19 社会软结构研究方法
- 第6章 三维逻辑工程学
- 6.1 三维逻辑工程过程
- 6.2 三维逻辑工程第一维
- 6.2.1 第一维工作研究
- 6.2.2 第一维的三库建设
- 6.3 三维逻辑工程第二维
- 6.3.1 第二维工作研究
- 6.3.2 第二维的三库建设
- 6.4 三维逻辑工程第三维
- 6.4.1 第三维工作研究
- 6.4.2 第三维的三库建设
- 6.5 三维逻辑工程生存周期
- 6.5.1 论逻辑工程生存周期
- 6.5.2 论逻辑工程生存周期的迭代条件
- 6.5.3 论逻辑工程周期发起工作的工程化
- 6.6 三维逻辑工程三库工具
- 6.6.1 个人化转变成工程化的意义
- 6.6.2 三库工具的建设
- 6.6.3 三库工具的运用
- 6.6.4 决策三库工具
- 6.6.5 步骤三库工具
- 6.6.6 产品三库工具
- 第7章 逻辑场经济学
- 7.1 创造经济生命体结构的意义
- 7.2 论场结构生命体
- 7.3 逻辑场系统论对经济生命体研究的意义
- 7.4 三维逻辑工程学对经济生命体研究的意义
- 7.5 社会软结构与经济生命体
- 7.6 经济生命体的结构
- 7.6.1 元素
- 7.6.2 关联
- 7.6.3 能量场和引力场
- 7.7 经济生命体的活动
- 7.8 经济生命体的周期
- 7.9 经济生命体的均衡研究
- 第8章 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的逻辑场解释
- 8.1 第一个逻辑场经济学模型
- 8.2 好微观经济学
- 8.3 坏微观经济学
- 8.4 好需求曲线
- 8.5 坏需求曲线
- 8.6 好供给曲线
- 8.7 坏供给曲线
- 8.8 好均衡价格
- 8.9 坏均衡价格
- 8.10 好弹性的概念
- 8.11 坏弹性的概念
- 8.12 市场是好坏经济概念的混合
- 8.13 对中国市场发展的建议
- 第9章 效用论的逻辑场解释
- 9.1 用逻辑场经济学模型研究消费者行为
- 9.2 逻辑场经济学的效用论
- 9.3 逻辑场经济学的消费者均衡
- 9.4 无差异曲线的逻辑场经济学解释
- 9.5 预算线的逻辑场经济学解释
- 9.6 逻辑场经济学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 9.7 逻辑场经济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 9.8 偏好由控制总线制造
- 9.9 消费者的坏经济现象驱逐好经济现象
- 9.10 好消费和坏消费的混合成长
- 9.11 价格是一种制度
- 9.12 制造偏好产生的消费者行为
- 9.13 政策制造的消费者行为
- 9.14 遗忘和提醒对消费者的影响
- 9.15 流行对消费者的影响
- 9.16 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研究的作用
- 第10章 生产论的逻辑场解释
- 10.1 厂商组织形式的逻辑场解释
- 10.2 用逻辑场经济学解释企业的本质
- 10.3 厂商目标的逻辑场解释
- 10.4 生产函数的逻辑场解释
- 10.5 生产函数具体形式的逻辑场解释
- 10.6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逻辑场解释
- 10.7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逻辑场解释
- 10.8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逻辑关联
- 10.9 短期生产三个阶段的逻辑场解释
- 10.10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逻辑场解释
- 10.11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逻辑场解释
- 10.12 等成本线的逻辑场解释
- 10.13 生产要素组合规律的逻辑场解释
- 10.14 规模报酬的逻辑场解释
- 10.15 逻辑场中的消费者和厂商
- 10.16 好生产和坏生产
- 第11章 成本论的逻辑场解释
- 11.1 成本的逻辑场概念
- 11.2 显成本的逻辑场概念
- 11.3 隐成本的逻辑场概念
- 11.4 利润的逻辑场概念
- 11.5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的逻辑场研究
- 11.6 各种短期成本的逻辑场解释
- 11.7 短期成本曲线综合图的逻辑场解释
- 11.8 短期成本变动决定因素的逻辑场解释
- 11.9 长期总成本函数及其曲线的逻辑场研究
- 11.10 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及其曲线的逻辑场研究
- 11.11 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及其曲线的逻辑场研究
- 11.12 逻辑场经济学对社会成本的研究
- 第12章 竞争市场的逻辑场解释
- 12.1 逻辑场经济学的市场模型
- 12.2 完全竞争市场的逻辑场解释
- 12.3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逻辑场解释
- 12.4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的逻辑场解释
- 12.5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 12.6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 12.7 生产者剩余
- 12.8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 12.9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 12.10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
- 12.11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 12.12 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意义
- 12.13 垄断市场的逻辑场解释
- 12.14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 12.15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 12.16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 12.17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 12.18 价格歧视的逻辑场解释
- 12.19 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 12.20 垄断竞争市场的逻辑场解释
- 12.21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 12.22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 12.23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 12.24 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 12.25 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 12.26 非价格竞争的逻辑场解释
- 12.27 寡头市场的逻辑场解释
- 12.28 不同市场的比较
- 第13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的逻辑场解释
- 13.1 “价值”理论的逻辑场经济学意义
- 13.2 “分配”理论的逻辑场经济学意义
- 13.3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
- 13.4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 13.5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 13.6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13.7 厂商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 13.8 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 13.9 要素供给原则
- 13.10 劳动的逻辑场解释
- 13.11 劳动和闲暇
- 13.12 劳动供给曲线
- 13.13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 13.14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 13.15 土地的逻辑场解释
- 13.16 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 13.17 土地供给曲线
- 13.18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 13.19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 13.20 资本的逻辑场解释
- 13.21 利息
- 13.22 资本的供给
- 第14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的逻辑场解释
- 14.1 局部均衡的逻辑场经济学意义
- 14.2 一般均衡的逻辑场经济学意义
- 14.3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 14.4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 14.5 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 14.6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14.7 帕累托标准
- 14.8 交换的最优条件
- 14.9 生产的最优条件
- 14.10 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 14.11 完全竞争和最优状态
- 14.12 效用可能性曲线
- 14.13 社会福利函数
- 14.14 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
- 14.15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 14.16 “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
- 14.17 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
- 第15章 博弈论的逻辑场解释
- 15.1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 15.2 系统科学与博弈论
- 第16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的逻辑场解释
- 16.1 “市场失灵”的逻辑场解释
- 16.2 垄断与低效率
- 16.3 寻租理论
- 16.4 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 16.5 反托拉斯法
- 16.6 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 16.7 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
- 16.8 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 16.9 科斯定理
- 16.10 排他性与竞用性
- 16.11 公共物品的逻辑场解释
- 16.12 公共资源的逻辑场解释
- 16.1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7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场解释
- 17.1 国内生产总值
- 17.2 由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 17.3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 17.4 名义GDP和实际GDP
- 17.5 均衡产出
- 17.6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17.7 乘数论
- 第18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逻辑场解释
- 18.1 投资的决定
- 18.2 IS曲线
- 18.3 利率的决定和LM曲线
- 18.4 IS—LM研究
- 18.5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 第19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逻辑场解释
- 19.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 19.2 财政政策效果
- 19.3 货币政策效果
- 19.4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 19.5 经济政策目标
- 19.6 财政政策
- 19.7 货币政策
- 19.8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 第20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逻辑场解释
- 20.1 总需求曲线
- 20.2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 20.3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 20.4 总供给曲线
- 第21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经济模型
- 21.1 汇率和对外贸易
- 21.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21.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 21.4 南—北的一种经济研究
- 第22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的逻辑场解释
- 22.1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 22.2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 22.3 增长核算
- 22.4 新古典增长模型
- 22.5 内生增长理论
- 22.6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 22.7 逻辑场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
- 22.8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 22.9 逻辑场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
- 第23章 计划经济学的意义
- 23.1 中国计划经济的建立
- 23.2 中国早期计划经济的发展
- 23.3 中国计划经济后期发展
- 23.4 中国计划经济的教训
- 23.5 中国计划经济的经验
- 第24章 西方经济学的意义
- 24.1 西方经济学的本质
- 24.2 逻辑场经济学的本质
- 24.3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企图
- 24.4 理性人假设
- 24.5 价值论
- 24.6 生产论
- 24.7 成本论
- 24.8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24.9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24.10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论
- 24.11 一般均衡论
- 24.12 福利经济学
- 24.13 市场失灵理论
- 24.14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企图
- 24.15 国民收入理论
- 24.16 IS—LM研究
- 24.17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 24.18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 24.19 经济周期理论
- 24.20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 第25章 批判官僚资本主义
- 25.1 官僚资本主义的结构
- 25.2 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 25.3 官僚资本主义的害处
- 第26章 中国社会主义自由市场
- 26.1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意义
- 26.2 逻辑场经济学的意义
- 26.3 中国社会主义自由市场的描绘
- 26.4 反对颜色革命的意义
- 26.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意义
- 26.6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意义
- 26.7 人民主体论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 26.8 社会主义人民国防的意义
- 26.9 系统发展论的意义
- 26.10 做好自己工作的意义
- 26.11 广开言路的意义
- 26.12 中国团结、统一、稳定的大局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