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8千字
字数
2017-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梳理中国共产党治腐历程,评析党风廉政建设,提出提高治理腐败成效对策。
内容简介
本书在回顾梳理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历程的基础上,评析了党的十五大以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本书认为,评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主体必须多元,既要有来自党政机关的评判,也应当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方法必须科学,既要有定性分析的评判,也应当有定量分析的佐证。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本书提出了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和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提高治理腐败成效的对策与思考。即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内权力结构、建设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改革和完善纪律检查体质、制度治腐与德治教化相结合等。
目录
- 引言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特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制度治腐及其成效的要素构成
- 第一节 腐败的概念界定
- 一 西方社会对腐败的相关认识
- 二 中国社会对腐败的相关解读
- 第二节 制度及制度治腐的相关要素构成
- 一 制度的概念界定
- 二 制度治腐涉及的相关要素——权力、环境、人、腐败
- 第三节 评估制度治腐成效的基本要素
- 一 制度治腐成效的评估标准
- 二 制度治腐成效的评估方法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探索与实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 一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构的创立与演变
- 二 中国共产党反腐制度的初步建立
- 三 依靠民主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支配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探索与实践
- 一 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设立
- 二 群众信访和舆论监督制度
- 三 大规模群众运动中的制度治腐因素——以“三反”和“新三反”运动为例
- 四 反腐败立法与建章立制
- 第三节 中共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转折与突破
- 一 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路子
- 二 廉政建设靠教育,更要靠法制
- 三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 四 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与重建
- 五 十四届中纪委二次会议开启治理腐败的三项工作格局
- 六 修订宪法和党章,不断完善制度治腐的根本准则
- 七 以制度为核心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优化发展
- 八 相关治腐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例
- 第四节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提质与升级
- 一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二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 三 实现不敢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
- 四 坚持不懈,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 五 尊崇党章,修订“准则”和“条例”
- 六 相关治腐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巡视制度为例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实践的成效评估及相关解释
- 第一节 治腐制度的运行现状——以反腐败机制为例
- 一 预防机制
- 二 监督机制
- 三 惩处机制
- 第二节 制度治腐战略的具体成效
- 一 学术界关于我国腐败程度的两种判断
- 二 评估现阶段我国腐败程度的新探索
- 三 制度治腐成效的一般分析
- 第三节 制度治腐成效的原因分析
- 一 党内法规混同于国家法律
- 二 腐败并非全是行为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
- 三 依据涉案金额、涉案人员及行为后果等因素划分腐败类型并不全面
- 第四章 提高制度治腐成效的路径探析
- 第一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内权力结构
- 一 党内权力结构的运行现状
- 二 党内权力结构的理想状态: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 三 科学合理权力结构的要件支撑
- 第二节 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
- 一 定标:双重领导体制顺畅运行
- 二 定位:党的纪检体制的现状考察
- 三 定法:完善纪检体制的路径探析
- 第三节 建设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
- 一 党内法规的分类、重点及运行环境
- 二 党内法规体系上的法规“点”“线”和“面”
- 三 党内法规体系下的法规制定
- 第四节 制度治腐和德治教化相结合
- 一 惩处制度现状、完善及惩处策略的不彻底性
- 二 培育组织道德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