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1千字
字数
2016-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学经典法治智慧与现代法治建设结合,助推依法治国。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学经典著作中的法治理念与名言警句为蓝本,总结出历代圣贤法治智慧,并将之与当今的法治建设紧密结合,深刻阐述古代法治智慧对今天推进依法治国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本书融**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养分,提高人文素养和执政智慧。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 序言
- 第一篇 礼法治国
- 一、以礼法治天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礼乐起源,天下为公
- 【国学故事】孔子尽礼,奉为圭臬
- 【现实启悟】礼法合治——当代法治之路的必然
- 二、法为天下之公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礼之大成
- 【国学故事】伯禽趋跪 敬遵礼数
- 【现实启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 三、法之威严不可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以礼成法,以刑明礼
- 【国学故事】利义不双生 子贡好心办坏事
- 【现实启悟】先治人后治法
- 四、法治愈于人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三次飞跃终成礼
- 【国学故事】决讼只为公平
- 【现实启悟】礼义廉耻的现实意义
- 五、法治以礼治为旨归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礼之伦理
- 【国学故事】仁义重于利
- 【现实启悟】仁治——中国的法治精神
- 第二篇 尺度条规
- 一、因人以作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国学常识】三尺法在 举国知威
- 【国学故事】法当有常 国定民安
- 【现实启悟】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 二、制法当本末相参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中华法系 德主刑辅
- 【国学故事】以仁为本 法中有情
- 【现实启悟】以民为本 国盛邦强
- 三、有法必依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国学常识】公正之法 国之重器
- 【国学故事】依法惩子 法无例外
- 【现实启悟】廉以养性 修德为官
- 四、无法则类举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断之以礼 春秋决狱
- 【国学故事】君亲无将将而诛焉
- 【现实启悟】法以类举 议事以制
- 五、法以信为本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国学常识】内王外圣 诚信为本
- 【国学故事】诚信为本 德才兼备
- 【现实启悟】立法以信 法治彰显
- 第三篇 德法相济
- 一、治国当明德慎罚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仁者四心
- 【国学故事】治民与驭马
- 【现实启悟】满满正能量的以德兴国
- 二、刑不厌轻,罚不患薄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何为三族、九族
- 【国学故事】仁者无敌
- 【现实启悟】治大国如烹小鲜
- 三、执法当宽猛并济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下马威”的由来
- 【国学故事】诸葛亮明智治蜀
- 【现实启悟】刚柔相济的现实需要
- 四、持法当矜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免死铁券
- 【国学故事】违背孝道 大赦难容
- 【现实启悟】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五、执法当宽仁无私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为何要“明镜高悬”
- 【国学故事】执法以公,居心以仁
- 【现实启悟】坦荡做人、谨慎用权
- 第四篇 法理人情
- 一、以法治代人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节卦
- 【国学故事】德行胜过美玉
- 【现实启悟】“德”需顺应当下
- 二、德治当中有人情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北辰
- 【国学故事】“居官八约”
- 【现实启悟】为官乃修行
- 三、可法外用情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为什么称坐牢为坐班房
- 【国学故事】死囚四百来归狱
- 【现实启悟】情不越法
- 四、原心以定罪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旅卦
- 【国学故事】执法原情聚人心
- 【现实启悟】原情执法有双刃
- 五、亲亲相隐有底线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循吏列传》
- 【国学故事】管仲公私分明立国相
- 【现实启悟】容隐是权力,但须守底线
- 第五篇 公正无私
- 一、亲疏贵贱皆断于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法”之词源
- 【国学故事】郑成功执法如山
- 【现实启悟】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 二、不为权势而挠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约法三章 名垂千古
- 【国学故事】楚庄王的茅门之法
- 【现实启悟】努力践行“三严三实”
- 三、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治国当行 无为之为
- 【国学故事】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现实启悟】依法治国无“法外之地”
- 四、执法罚当其罪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三口铡刀 明正典刑
- 【国学故事】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 【现实启悟】权威不在重刑而在机制
- 五、不因才而屈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法经》
- 【国学故事】甑生获免,谁不觊觎
- 【现实启悟】职务犯罪 功过不抵
- 第六篇 执法严明
- 一、执法须明正典刑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唐律疏议》
- 【国学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 【现实启悟】法之必行、执法如山
- 二、断狱当以法为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大明律》
- 【国学故事】戴胄据法抗敕
- 【现实启悟】筑牢公正司法这道关键防线
- 三、不以至尊喜怒毁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韩非与“法治”
- 【国学故事】张释之执法守正
- 【现实启悟】依法治国要抓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 四、三尺之法绳四海之人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管仲
- 【国学故事】唐俭争棋 敬德护律
- 【现实启悟】依三尺之律、绳四海之人
- 五、弹劾重罪不拘常规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商鞅与商鞅变法
- 【国学故事】孙立节论情从法
- 【现实启悟】高悬重大决策终身追责的“尖刀”
- 第七篇 执法为民
- 一、法以便民为本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无讼理念的由来
- 【国学故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现实启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二、法治以惩恶护民为要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击鼓鸣冤
- 【国学故事】薛存诚宁死不奉诏
- 【现实启悟】司法要以打开百姓的“心结”为目标
- 三、以教化讼,使民不争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五听”制度
- 【国学故事】以和为贵
- 【现实启悟】熟人社会中的诉讼成本问题
- 四、轻罪可将功补过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十恶不赦是指哪十恶
- 【国学故事】李世民与魏徵的“缘”
- 【现实启悟】功过不相抵方为法治
- 五、以法令禁约匡风俗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古代的举报箱制度
- 【国学故事】杀父之仇与杀人偿命
- 【现实启悟】辩证继承、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 第八篇 行法用人
- 一、执法者须身先示范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察举制的昙花一现
- 【国学故事】不道是非,不扬人恶
- 【现实启悟】率先垂范转作风 以身作则正官风
- 二、执法者须精通律文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三司会审制
- 【国学故事】兄弟互讼 止争为先
- 【现实启悟】肩扛公正天平 手持正义之剑
- 三、执法者须刚直不阿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司徒、司马、司空是官职还是复姓
- 【国学故事】抗旨斩弄臣的“袁青天”
- 【现实启悟】打铁还需自身硬
- 四、执法者当有仁德之心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国学常识】何为大赦天下
- 【国学故事】戴公以身作则彰显仁德
- 【现实启悟】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 五、执法者须明辨是非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惊堂木的渊源与发展
- 【国学故事】宋慈明断凶杀案
- 【现实启悟】保持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
- 第九篇 明察慎刑
- 一、冤狱当杜绝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国学常识】监狱的渊源
- 【国学故事】以法为准 不从王愿
- 【现实启悟】治国以德治为先
- 二、断狱当明察秋毫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刑罚的轻缓化
- 【国学故事】汉文帝废肉刑
- 【现实启悟】轻刑罚促和谐
- 三、断狱当明允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国学常识】何为凌迟处死
- 【国学故事】子产论政
- 【现实启悟】治国当“刚柔并济”
- 四、可越次平冤狱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国学常识】午时三刻开刀问斩的由来
- 【国学故事】唐太宗包容有道
- 【现实启悟】“人性化执法”该坚持
- 五、刑讯不可滥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国学常识】古代律师趣闻
- 【国学故事】负私恩明大义的孙叔敖
- 【现实启悟】司法为民维护正义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联合国家级权威出版社打造的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