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讲述千古谋臣刘伯温一生传奇:乱世攻城略地,拿下元朝万里江山;盛世安邦治国,定下大明百年基业。

内容简介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远在诸葛亮之上;论军事才能,刘伯温远超萧何,助力朱元璋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论治国才能,刘伯温更强于张良,一举定下大明帝国后世两百年的盛世格局。一部《烧饼歌》传世,更增添了其传奇色彩。

翻开本书,看千古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家族传奇:文韬武略的世代传承
  • 第二章 少年奇才,二十三岁进士及第
  • 第三章 仕途黑暗,告别官场寄情山水
  • 第四章 起义迭起,元王朝委曲求全
  • 第五章 临危受命,平贼乱力压时局
  • 第六章 痛苦的抉择,弃元投明
  • 第七章 朱元璋三请刘伯温
  • 第八章 谋全局,首战建奇功
  • 第九章 “操纵”天象,大明天命所归
  • 第十章 生死决战,献奇策屠灭陈友谅
  • 第十一章 千年预言:迷雾中的《烧饼歌》
  • 第十二章 朱、刘再联手,围城绞杀张士诚
  • 第十三章 进献国策,稳固大明江山
  • 第十四章 逃不脱的宿命,二次获召回京
  • 第十五章 遭奸臣构陷,再度归乡
  • 第十六章 悲情一生的谢幕
  • 第十七章 传奇故事在民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有点故意把刘伯温写的很神,同时也很压抑,我没看过其他刘伯温的书,就此书而已,当小说看看还可以,至少写的内容还算流畅,丰富,环环相扣。还不乏来点诙谐幽默的词语,写的比较口语化,不枯燥,但至少比看电视剧强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陈廷敬、刘伯温,曾国藩,王阳明,知识分子的最高级,知行合一。但是心中有多少苦闷多少隐忍多少审慎和无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临深渊

        那匠人听了,心中大欢喜,可却装作没有听到。刘伯温就对他做起了手势,意思是,皇上封你 “没嘴王” 了。匠人急忙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来,向朱元璋连磕了几个响头,爬起来跑掉了。另外一个极具刘伯温特色的传说是他救徐达的。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要刘伯温和徐达到今天北京城以北围城设防,防御蒙古,保护家园。刘、徐二人领了圣旨,马不停蹄地奔赴北部边塞,到达一处高地,两人骑马登高瞭望,寻找筑城的最佳地点。徐达在高处望下去,不禁赞叹道:“好地方,好战场啊。” 刘伯温没有说话,调转马头回营了。第二天,两人又来到同一个地方,徐达又赞叹:“真是好地方!” 刘伯温还是个闷葫芦,看了一会儿,就回营了。第三天,两人还是来到那个地方,徐达这次大声地喊起来:“先生,这真是个好地方啊!” 刘伯温仍然一声不吭,这让徐达疑惑不解,于是问刘伯温:“为何先生您一句话都不讲?” 刘伯温淡淡地说了一句:“为何?为了大明江山,还为了你。” 徐达更是大迷惑了,刘伯温开始指点起江山来:“徐元帅请看,北边燕山连绵,南边渤海漫天,在此筑起雄关,那就是铁桶江山,苍蝇都飞不进来。” 徐达说:“是啊,我也说这是个好地方,但不知先生您想修建个什么样的城池?” 刘伯温侃侃而谈:“它一定是当今天下边塞中的第一大城,要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此城只在天上有,人间不得闻。” 徐达拍手称快,但他疑惑未解,问刘伯温:“先生此举是为了大明江山,那‘为了我’是什么意思?” 刘伯温就指着那片无边际的空地说:“这里不但是个好战场,还是个好居处。土地是那么肥沃,气候是那么温和,简直是北方小江南。” 徐达听明白了,这是想让他搬家到这里,但当时他还没有这样的想法。两人画了工程图,招人开始了筑城。两年后,顺利完工,他们带着实景图回到南京,见朱元璋。朱元璋对这座城池非常满意,于是给起名为 “山海关”。这件事不久,有一天,徐达正在家里吃肉,刘伯温来拜访。徐达急忙迎接,刘伯温不落座,就说,自己该走了。徐达以为刘伯温还要出差,但刘伯温告诉他,自己要去云游四海了。徐达又是大惑不解,说:“我们千辛万苦帮皇上创建了这份家业,如今正是享福的时候,您怎么就走了呢?” 刘伯温说:“此时不走,恐怕再也走不了了。” 徐达惊骇地张大嘴巴,刘伯温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皇上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你以后一定要小心。” 徐达知道刘伯温能掐会算,他这样说,必然有他的道理,一想到刘伯温的话将成事实,就惊慌起来。他说:“先生你让我多加小心,我该怎么小心啊?” 刘伯温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说:“八个字 —— 尽忠为国,紧跟万岁。” 徐达如坠五里雾中,刘伯温早已飘出他的家门,不见了。刘伯温走后不久,徐达突然接到圣旨,要他第二天到新建的庆功楼上与皇上开怀畅饮。徐达心中一动,问传圣旨的人,皇上都请了谁。传旨的太监告诉他,一席全是功勋,没有别人。徐达大叫一声:“难道皇上这是要连窝端了我们吗?” 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转悠。突然想到了刘伯温留下的那八个字,心里就有了主意。第二天,所有功臣都上了庆功楼,朱元璋让大家尽情畅饮,不必拘泥君臣之礼。这些功臣们本来都是土匪出身,看到酒肉就如饿狼,又听皇上说可以尽情,所以全都敞开怀,大喝大吃起来。朱元璋却一口酒都不喝,当他看到群臣都喝得神魂颠倒后,突然捂着肚子说:“啊呀,我的肠炎犯了,要赶紧回宫吃药,你们继续喝。” 说完,转身就下了楼。徐达从桌子后跳了出来,跟着朱元璋下了楼。徐达只喝了一点,这场饭局,他心惊胆战,时刻注意着朱元璋的一举一动。朱元璋到了楼下,回头一望,看到徐达跟了出来,不禁恼火,命令徐达:“你给我进去。” 徐达知道,庆功楼现在已成地狱,他既然出来了,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回去。他跪下说:“皇上,我要紧跟您左右。” 朱元璋气愤道:“我不用你,赶紧给我回去。” 徐达抓住朱元璋的小腿,说:“皇上,我怕您回宫有个什么闪失,所以必须要保护您回宫。” 朱元璋踢了他一脚,但徐达抱住不放,还大声哭了起来。朱元璋有点慌了,他担心徐达的哭声引起楼上那群人的注意,心里又想,反正留你一个也可以,杀起来比较容易。就这样,他同意了徐达和他一起回宫的建议。两人回到宫中还未坐稳,就有人来报告说:“不好啦,庆功楼着火啦。” 朱元璋假装惊慌,说:“快去救火!” 又问,“有活着的人没有?” 报告的人回答:“全成烤鸭啦。” 朱元璋挤出几滴眼泪,说:“可怜了我一帮功臣啊。” 徐达当时已汗流浃背。回到家中,他让家人收拾了金银珠宝,连夜逃到山海关,从此在那里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这就是刘伯温八字救徐达的传说。我们都知道,民间的刘伯温的故事都是假的,与正史不符,但民间却认为,这就是真的。他们塑造出了一个神乎其神、大慈大悲的刘伯温,和正史那个刘伯温一比,大部分的人都喜欢民间的刘伯温,于是,他们更希望,刘伯温永远在民间。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