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评估备受争议的法国作家萨德侯爵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国独树一帜的重要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独绝的文化史批评。不同于一般的女性主义者,卡特认为萨德开创性地不把女性视作单纯的生育工具来书写,他看到了女性在生理特征之外的存在,因而在此意义上解放了女性。

在本书中,卡特将性视作一种权力政治进行剖析,解构了关于性别的神话,并且极具独创性和先锋性地将萨德令人发指地虚构的女性形象转化为我们所属时代的女性象征进行批判。

好莱坞的性感女神、母女关系、色情作品,甚至性爱与婚姻的圣殿都被卡特的雄辩妙语毁灭性地暴露在我们面前。卡特深入扭曲性欲的内核,提出建立一种既不承认征服者也不承认被征服者的爱之关系。

本书既非对萨德的批评研究,亦非对他的历史分析,而是20世纪晚期对他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的阐释。这些问题关系到受文化决定的女性本质和由此生发的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一对抗关系残酷地分裂了我们了解世界的共同斗争,而且本身就是对此斗争的深刻揭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小引
  • 一 辩论性序言 造福女性的色情
  • 二 神殿的亵渎 茱斯蒂娜的一生
  • Ⅰ. 在逃的天使面孔
  • Ⅱ. 作为小丑的金发女郎
  • Ⅲ. 玫瑰上的癞蛤蟆
  • Ⅳ. 茱斯蒂娜的道德观
  • 三 作为恐怖主义的性 茱莉爱特的一生
  • Ⅰ. 成就
  • Ⅱ. 女神之死
  • Ⅲ. 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母亲
  • 四 爱的学校 女俄狄浦斯的教育
  • Ⅰ. 母亲和女儿
  • Ⅱ. 克莱因式附录:自由、厌世和乳房
  • 五 思索的尾声 肉体的功能
  • 后记 雷德·埃玛答沙朗东夫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康德与萨德:人性的两端

    如果说康德以理性启蒙人性,那萨德就是在以文学探寻人性的边界。野蛮隐藏在文明的表象之下,在善与道德的说教下被安置于人格的阴影中。就像波德莱尔所描绘的「恶之花」的意象:恶如花,它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一种我们既痛恨又赞美,既恐惧又向往的生命活力。「恶」所包含的,存在着我们被社会道德所桎梏的可能性这里说的「恶」,并不是「善」的对立面,而是泛指公俗良序之外的领域。这个领域有反社会的恶,也有人性的未知领域。这些领域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对生命的新体验。而改变的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它。切身体验的经验,信息浓度是非常高的,这跟听来、看来的道理很不一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破除爱情神话

      大胆,过火,仅仅是概括描述已经让我不适了,萨德当然是厌女、厌母的,但他揭开了爱情虚伪的面纱,剥除了对女性生殖的神圣化,嘲讽了传统女性气质。在传统社会,女性被希望是温顺、贞洁的,而这不能算是真正的美德,她们只是出于听话却没有真正对道德进行思辨而行动。这会令女性成为利己主义的受虐者,她们缺少共情,忍耐暴行。女性越是善良、纯洁,越会激发男性的施虐欲望,她们在受到侵犯时通过摒除肉体快感维持贞洁,也被囚禁在女性气质的牢笼,这种孤独通过虐待者的光顾缓解。她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遇到好人上,而美德是需要主动实践的。后世批量诞生美国的甜心,她们必须美而单纯,并为自己的性吸引力感到内疚,最好是天真如孩童,不冒犯男性的阳刚气质,她们的纯真令她们承受苦难。当女性拥有进入男性的阶层,抛弃女性气质,就可以像男性一样肆意凌驾她人。女性的堕落指身体的堕落,男性的堕落指经济的堕落。当资本家肆无忌惮地剥削劳动者获得利润,女性靠出卖身体获得利润,却承受了更大指责 (两者在本质上没有不同,在萨德所处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只能拥有肉体资产) 朱莉爱特式人物便学习男权的规则,享尽荣华富贵。萨德剥除了对女性生殖力的神圣化。女性常常把生殖作为自身价值的载体,并认为这是优越于男性的优势,进而陷入了上千年的神圣却带有欺骗性的生育童话,被剥削而不自知。在萨德笔下的施虐者,渴望回到儿童构建的无所不能的世界,儿童常用粪便向母亲表达意愿,而这些魔鬼们控制别人的粪便,却能自己随意产出,他们摆脱成年人的束缚,剥去怜悯的能力,拒绝分享。对他们来说,分享是抢掠,分享了快感自己的快感便会减少,所以施虐者抛弃了伴侣,将受害者的不快作为自己快感增强的条件,这种私密体验让他们无情地对待别人。但愉悦的到达变的非常艰难,贪婪无法满足,他们享用着肉体的排泄产出甚至极端丑陋的肉体,但最后便是谋杀。矛盾的是,萨德却拒绝快感,拒绝爱情,不肯写受害者感受到愉悦,爱情是虚伪的骗局。美中不足的是,理论来源基本都是弗洛伊德,阴茎崇拜、俄狄浦斯情节,过于抬高儿童与母体的关系,学术价值有所贬损。

        转发
        1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