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入浅出地讲透中国体制的特色和优势。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式政道思维”,包括理想政治秩序,政体与政道等几章;中篇为“新中国的历史演进”;包括传统政道思维与当代治国理念,坚守方向、探索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论中国体制的学习模式与适应能力,大转型——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等四章;下篇为“当代中国的政治与政策”,包括公众决策参与机制,挑选决策者阶段的新趋向,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建设的轨迹与逻辑,走向预算国家,中国在保护社会方面的新跃进,代表型民主与代议型民主等七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上篇 中式政道思维
  • 一、理想政治秩序
  • 二、政体与政道
  • 政体思维
  • 政道思维
  • 结语
  • 三、“王道政治”是个好东西?
  • 蒋庆的“王道政治”
  • 病症:合法性危机?
  • “处方”:王道政治?
  • 结语:中华社会主义民主
  • 中篇 新中国的历史演进
  • 四、传统政道思维与当代治国理念
  • 二百年治国的三个阶段
  • 党国体制解决了治国能力问题
  • 前30年打基础,后30年起飞
  • 国家治理与国家能力
  • 中国体制的四个优势
  • 四个优势都是一个铜板的两面
  • 西方政体思维与中国政道思维
  • 共产党讲的“民主”是政道层面上的
  • 摒弃政体决定论思维方式
  • 民主要谈,更重要的是谈社会主义
  • 五、如何摸着石头过河?
  • 适应能力与学习模式
  • 医疗合作的萌芽
  • 合作医疗的兴起
  • 合作医疗的普及
  • 传统合作医疗的衰落
  • 新型合作医疗的探索
  • 小结
  • 六、坚守方向、探索道路
  • 前30年的探索
  • 后30年的探索
  • 结语
  • 七、大转型
  • 波兰尼的《大转型》
  • 中国的大转型
  • 大转型与公共财政的关系
  • 小结
  • 下篇 当代中国的政治与政策
  • 八、公众决策参与机制
  • 公众参与机制
  • 毛泽东的逆向参与模式:群众路线
  • 九、挑选决策者阶段的新趋向
  • 城乡基层选举
  • 人大代表选举
  • 行政首长的选举
  • 十、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 关门模式
  • 动员模式
  • 内参模式
  • 借力模式
  • 上书模式
  • 外压模式
  • 小结
  • 十一、改革时期的公安分权与集权
  • 调动地方资源——公安行政分权的意义
  • 重塑中央效能——公安行政集权的目的
  • 从分权向集权转变的原因
  • 国家强制能力建设的逻辑
  • 小结及讨论
  • 十二、走向“预算国家”
  • 国家建设、财政转型与预算国家:一个初步的理论
  • 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法国、英国和美国的经验
  • 中国的预算改革
  • 总结
  • 十三、要瘦身,不要虚胖;要先锋队,不要精英党
  • 十四、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 中国式社会主义:从1.0到3.0
  • 缩小不平等
  • 降低不安全
  • 小结
  • 十五、社会建设的方向:“公民社会”还是人民社会?
  • 正名:“公民社会”还是“民间会社”?
  • 名与实:破除有关“公民社会”的五种神话
  • 社会建设的目标:人民社会
  • 结语
  • 十六、代表型民主与代议型民主
  • 一个“悖论”?
  • 中国人的民主观
  • 代表型民主与代议型民主
  • 中式代表型民主的理论
  • 中式代表型民主的实践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浓烈的理想主义倾向。在先秦,每一位创立学说体系的思想家,在论证其思想体系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描绘一幅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蓝图,提出了应当追求的最高政治目标,并力图将其实现于活生生的世俗社会之中。理想国理论既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华和概括,又是其重要的论证手段。每一种理想国理论都集中反映着某种政治思想体系的基本政治原则、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最高目标,并常常由此引申出一系列实际政治价值、准则、治国方略和政策,以及完善或改造社会的具体方案”。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