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手采访记录、行业专家撰写,系统梳理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独特的战略、管理、营销方式。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本速成书,它从立项到成书历经四年,基于作者所在的科技前沿领域的长期观察、一手的丰富采访积累,经过深入思考、探讨而成书。

从架构到内容,经多位业内人士试读后调整,在技术方面请教专家后落笔,是一本严谨的作品。

你可以认为这是一本传记、也可以认为这是一本科普书、还可以认为这是一本经管书,只要你对新生事物及前沿领域感兴趣,就会读到耳目一新的内容。

本书围绕马斯克及其商业版图进行叙述与分析,分别讲马斯克创办的与众不同的学校,独一无二的电动车特斯拉,SpaceX及火星梦想,投资创业“密码”,集“科技领袖、推特大V、导演和投资人”于一身的特质。本书通过长期观察、大量采访及对海量资料的“提取”,充分展示了马斯克独特的个性魅力、经历及成绩,让人看到一个立体、真实的马斯克并触及其商业逻辑。

献给科技、汽车、互联网、新经济、交通行业从业人士及学者,对特斯拉及电动车感兴趣的读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Chapter1 未来的学校
  • 1. 下一代钢铁侠在哪上学?
  •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 从用户体验出发的教学手法
  • 和马斯克的孩子们一同起跑
  • 2. 马斯克为什么要办学校?
  • 被残酷考验的少年
  • 长大的少年,开始改变世界
  • Chapter2 电动车有很多,特斯拉只有一个
  • 1. 是什么让特斯拉特立独行
  • 第一台不烧油的高性能车
  • 解放思想:电动车可以不丑、不慢、不廉价
  • 容忍缺点,大胆取舍
  • 引领世界进入智能汽车时代
  • 一百年来第一家直面用户的汽车品牌
  • 遍布全球的超级充电网络
  • 2. 创此造车九死一生,特斯拉能否杀出重围
  • 汽车行业迎来百年之变
  • 硅谷:创新的摇篮
  • 电动车、环保和石油
  • 对电动车的灵魂拷问
  • 3. 特斯拉与中国新造车
  • 蔚来:要做中国特斯拉,却不想止步于此
  • 小鹏:年轻人的第一台“特斯拉”
  • 理想:与特斯拉一样,有一名网红老板
  • 拜腾:源于和马斯克的一次见面
  • 为何造车这条赛道格外凶险
  • Chapter3 本该注册在火星的公司
  • 1. SpaceX有何与众不同
  • 发射火箭有多难
  • 一切为了降低成本
  • 产品标准化的意义
  • 从太空归来的火箭
  • 目标是星辰大海
  • 2. 没有NASA就没有SpaceX,是这样的吗
  • 航天工业与国家大计
  • 美国航天的变革
  • 荣誉归属于谁
  • 3. 地球上的问题还有很多,为何要想着火星
  • 坐拥浩瀚地球,何必星辰大海
  • 想要一辆可以飞的汽车
  • 人类迎来第二轮航天热
  • Chapter4 马斯克的创业密码
  • 1. 敢为天下先
  • 愿景极为宏大
  • 目标格外清晰
  • 2. 如何组建“特种部队”?
  • 什么样的人在为马斯克工作?
  • 去SpaceX面试是怎样的体验
  • 马斯克公司经典的七类面试问题
  • 3. 企业管理哲学
  • 选灵活还是严苛
  • 选简单还是困难
  • 是超脱还是独断
  • Chapter5 科技领袖、大V、导演和投资人
  • 1. 科技领袖
  • 2. 推特大V
  • 3. 好莱坞导演
  • 4. 兼职投资人
  • 彩蛋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旦体验过未来,就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了

    埃隆・马斯克,创业领域的传奇人物,硅谷精神的代表,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人士之一,他旗下的企业,特斯拉、SpaceX 等,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有人说马斯克就像是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结合体,同时具备他们身上的优点,既具有乔布斯的魅力和品位,又具有比尔・盖茨的眼光和技术,而且比他们两个人合起来改变世界的动机都更为强烈。他们都改变了世界,重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引领了科技潮流。可以说马斯克极富神秘性与话题性,而这本深入调查、数据详实的纪实就是帮助我们了解他、认识他的另一个途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每日一书:《火星人马斯克》。根据马斯克的连续创业历史,本书归纳出他独特的创业方法论,以及其本人集 “未来科技教主、推特网红、品牌营销导演和兼职投资人” 多重特质于一身的现象。答案是加利福尼亚州霍桑市火箭路 1 号。对于特斯拉迷和航天迷,这个地址似乎看起来有点眼熟?没错,这就是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的总部所在地,一个研究火箭发射、移民火星的高科技场所。但几乎没有人知道,在园区的一个神秘角落,坐落了一所规模很小的学校。该校由马斯克投资近百万美元,于 2014 年成立,取名 “Ad Astra”(向着群星)。命名源自拉丁语名言 “Per Aspera Ad Astra”(历经坎坷,终抵群星),也和布拉德・皮特 2019 年的新片《Ad Astra(星际探索)》同名。在真实的社会中,年龄不是决定分配的筛选工具,几乎一切社会集体活动都是混龄的。因为决定你是否要去做一件事的本质,应该是你对这件事是否感兴趣,以及你是否做了相应的准备,跟你身份证上的年龄数字其实没有直接关系。强行按照年龄去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进度,是教育部门最容易操作的低成本制度。但这种 “一刀切” 的粗暴做法,很容易伤害个体的独特天赋和具体需求。真正让特斯拉成为流量明星、被无数媒体追逐、受广大粉丝歌颂、为许多异见人士所不齿的原因,绝非其杰出的外观设计,而是内心深处的特立独行。关于李斌,在网上有一个放牛娃的故事,讲述出身平凡的他如何在就读北京大学期间开启创业之旅,随后成为一名知名的连续创业者。蔚来是李斌送上股票交易所的第三家公司,前两家是易车和易鑫金融。同时,他还是另一个曾经的风口公司摩拜的董事长和关键投资人,并投资了嘀嗒拼车、首汽约车、优信二手车等诸多出行领域的公司。虽然 Starship 还没有研发完成,但马斯克已经把首次私人包机进行了预售: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出资 2.5 亿美元,预约了 Starship 在 2023 年的绕月飞行之旅。除了他本人亲自前往,还会邀请 6〜8 名艺术家同行。他希望通过这次靠近月球的航行,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为世界带来新的作品。这次活动被命名为 “亲爱的月球”。个明显的现象是,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的航天科研,无论是传统大型航天机构还是新兴的初创商业公司,更多的力量开始积极投身到航天事业当中,月球、火星、重型火箭这些字眼频频出现。在沉寂了三四十年后,人类正在迎来第二轮航天热。特斯拉和 SpaceX 都有这样一种阶级文化:最高层是统治阶级,马斯克带着一群高管。再往下是中层的工程师和基层的制造工人。马斯克非常推崇工程师文化,他相信科技和工程的力量,认为这个群体是公司持续创新的基石所在,而制造工人团队只要做好执行即可。因此,工程师群体在马斯克公司具有一定的工作自由度、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即使是年轻的经验尚浅的工程师,也比经验丰富的工人更有影响力和话语权。什么都可以质疑,但不要质疑可行性。这种企业文化,为马斯克的公司带来了超高的思想向心力和不惧困难的执行力。在这里工作时间久了的人,再听到马斯克的 “狂言”,第一反应就不是怀疑和抗拒,而是接受任务,先做再说。马斯克说过自己愿意在火星死亡,只是目前还没有办法到火星。他还评价道,如果自己真的在火星上死去,那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他必须小心这一点,根据奥卡姆剃刀理论,最具讽刺意味的结果往往是最有可能发生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整体写的很棒

        写的很好,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内开展数字出版的专门机构。公司作为集团内从事数字出版的专业机构,统一收集、规范管理集团所属各出版单位的数字内容资源和版权资源,依托集团传统纸质出版优势,集中开展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应用数据库开发、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的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