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判断当下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现状与演变趋势,给出促阶层和谐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层理论和韦伯的多元分层思想,依据全部职业人口在政治、经济、文化三大资源维度上占有的多寡,提出了三大等级八大阶层的研究分析框架。

进而以2012-2013年实施的以“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为主题的大规模随机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从阶层分化与利益关系调整、阶层分化与社会矛盾和冲突及整合、阶层区隔和社会区隔、社会阶层的意识与心理四个方面,描述了三大等级八大阶层在教育、收入、代际流动等方面的分布和变迁趋势。

概括了阶层分化的特点以及社会不平等、社会区隔等模式,分析了社会流动的积极与消极后果,并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打破社会区隔、提升社会认同等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要作者简介
  • 第一章 导论:研究价值、议题与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价值
  • 一 应用价值
  • 二 学术价值
  • 第二节 研究议题
  • 一 阶层分化与利益关系调整
  • 二 阶层分化与社会矛盾和冲突及整合
  • 三 阶层区隔与社会区隔
  • 四 社会阶层的意识和心理
  • 第三节 相关研究评述
  • 一 社会阶层分化与利益关系调整的相关研究
  • 二 阶层冲突和阶层互动的相关研究
  • 三 社会区隔的相关研究
  • 四 阶级意识和阶层认同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 基本思路
  • 二 本书的总体框架
  • 三 阶层分类框架
  • 四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阶层地位
  • 第一节 阶层地位分布的整体情况
  • 第二节 阶层地位的交互分析
  • 一 女性的阶层地位显著低于男性
  • 二 阶层地位分布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 三 非农业户籍群体的阶层地位普遍高于农业户籍群体
  • 四 相较于外地户籍居民,本地户籍居民在阶层地位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 五 相较于非党员,党员在阶层地位方面存在显著优势
  • 六 受教育程度越高,受访者的阶层地位也越高
  • 七 不同阶层地位受访者的收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阶层地位越高,收入越高
  •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收入分层与消费分层
  •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相关研究回顾
  • 一 社会分层的理论基础
  • 二 收入分层
  • 三 消费分层
  • 四 相关述评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问题和假设
  • 二 分析框架
  • 三 概念的测量与操作化
  • 四 分析方法与统计模型
  • 第三节 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的统计结果
  • 第四节 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的研究发现
  • 一 收入定位认知偏差
  • 二 消费分层
  • 三 收支平衡
  • 四 路径分析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社会阶层、住房阶层与住房满意度
  • 第一节 社会分层、住房阶层与满意度的文献回顾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三节 社会分层、住房阶层影响满意度的统计结果
  • 第四节 影响满意度的研究发现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社会保险的阶层差异
  • 第一节 社会阶层影响社会保险参保的相关研究
  • 一 职业地位与社会保险参保
  • 二 就业环境与社会保险
  • 三 户籍与社会保险参保
  • 四 地域与社会保险参保
  • 五 人口学因素与社会保险参保
  • 六 评述
  • 第二节 社会保险参保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 一 社会保险参保特征分析
  • 二 社会阶层地位与社会保险
  • 第三节 社会保险与阶层地位研究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养老保险
  • 三 医疗保险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代内流动
  • 第一节 代内流动的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先赋性因素对中国人社会流动的影响研究
  • 二 制度性因素对中国人社会流动的影响研究
  • 三 自致性因素对中国人社会流动的影响研究
  • 四 家族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对中国人社会流动的影响研究
  • 五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假设
  • 二 变量操作化
  • 第三节 代内流动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一 职业流动基本状况描述
  • 二 目前职业与首份职业的差异
  • 三 相对职业流动状况
  • 四 相对职业地位与人口自然特征
  • 五 相对职业地位与人口社会特征
  • 六 目前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
  • 七 相对职业地位的差异比较
  • 第四节 代内流动的研究发现
  • 第五节 结论和讨论
  • 一 结论
  • 二 讨论
  • 第七章 代际流动
  • 第一节 代际流动的相关研究回顾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假设
  • 三 变量设置
  • 第三节 代际流动的流动量表分析
  • 一 各职业阶层的代际流动总体状况
  • 二 各职业阶层的代际流动率
  • 三 各职业阶层的代际流动方向分析
  • 第四节 代际流动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一 结论
  • 二 讨论
  • 第八章 阶层认同
  • 第一节 阶层认同的相关研究综述
  • 一 认同理论
  • 二 阶层认同
  • 三 经验研究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框架
  • 二 研究假设
  • 三 变量操作化
  • 四 分析方法与统计模型
  • 第三节 阶层认同的统计结果与研究发现
  • 一 阶层认同
  • 二 阶层认同流动
  • 三 阶层地位认同偏移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一 结论
  • 二 讨论
  • 第九章 阶层内聚与壁垒
  • 第一节 餐饮网研究及测量
  • 一 餐饮网研究意义
  • 二 餐饮网已有研究回顾
  • 三 餐饮网的测量
  • 第二节 餐饮网基本情况
  • 一 餐饮网整体情况描述
  • 二 餐饮网人口特征分析
  • 第三节 餐饮网中职业群体交往分析
  • 一 餐饮网的异质性
  • 二 餐饮网的内聚性
  • 三 餐饮网异质性、内聚性比较分析
  • 第四节 跨阶层交往的阶层壁垒
  • 一 社会交往中的阶层堡垒
  • 二 变量与模型
  • 三 统计结果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第十章 社会参与
  • 第一节 社会参与的相关研究评述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主要指标的操作化测量
  • 二 研究假设
  • 三 研究方法与统计模型
  • 第三节 社会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
  • 一 政治活动参与的构成与现状
  • 二 影响中国居民政治活动参与的因素分析
  • 三 社会活动参与的现状与构成
  • 四 影响中国居民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的因素分析
  • 五 影响中国居民社会文体活动参与的因素分析
  • 六 社会和谐的基本情况
  • 七 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分析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一 结论
  • 二 讨论
  • 第十一章 婚姻匹配
  • 第一节 婚姻匹配的相关研究回顾
  • 一 婚姻匹配的择偶标准研究
  • 二 婚姻匹配的择偶过程研究
  • 三 婚姻匹配模式的描述性研究
  • 四 同质婚模式的历史演变研究
  • 五 同质婚成因研究
  • 六 同质婚后果研究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思路、假设与方法
  • 二 夫妻年龄变量
  • 三 夫妻教育变量
  • 四 夫妻阶层变量
  • 五 夫妻收入变量
  • 六 夫妻户籍变量
  • 七 夫妻政治身份变量
  • 第三节 对婚配模式的描述性分析
  • 一 年龄婚配
  • 二 教育婚配
  • 三 阶层婚配
  • 四 收入婚配
  • 五 户籍婚配
  • 六 政治身份匹配
  • 七 综合分析
  • 第四节 婚配模式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
  • 一 教育婚配
  • 二 阶层婚配
  • 三 收入婚配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第十二章 阶层冲突
  • 第一节 阶层冲突的相关研究与本章的研究假设
  • 一 社会分化与阶层冲突的主观建构
  • 二 生活体验与阶层冲突的主观建构
  • 第二节 变量测量
  • 一 因变量的确定
  • 二 自变量的确定
  • 第三节 阶层冲突的统计结果和研究发现
  • 一 社会分化、生活体验与阶层冲突感知
  • 二 社会分化、生活体验与阶层冲突意识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第十三章 社会流动对民众改革受益感知的影响
  • 第一节 改革受益感的相关研究
  • 一 改革受益感知的理论解释
  • 二 社会流动与改革受益感知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框架
  • 二 研究变量
  • 三 分析方法
  • 第三节 改革受益感的统计结果和研究发现
  • 一 改革受益认同的相关性分析
  • 二 改革受益认同模型
  • 三 户籍流动与改革受益分样本模型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一 职业地位流动与改革受益认同
  • 二 城乡分割背景与改革受益认同
  • 三 农民、社会流动与改革受益认同
  • 四 城乡户籍流动与改革受益认同
  • 第十四章 社会信任
  • 第一节 关于社会信任的相关研究回顾
  • 一 社会信任的测量
  • 二 个人特征及经济社会地位指标与社会信任
  • 三 社会信任的相关命题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框架
  • 二 变量测量
  • 第三节 社会信任的统计结果
  • 一 社会信任水平的基本分析
  • 二 社会信任的社会结构分布
  • 三 社会资本与社会信任
  • 四 社会信任与政治参与意愿
  • 五 援助他人意愿与社会信任
  • 第四节 影响社会信任水平的研究发现
  • 一 社会信任水平
  • 二 社会信任的社会结构分布
  • 三 社会信任的三个命题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第十五章 社会融合
  • 第一节 社会融合的相关研究综述
  • 一 概念的界定
  • 二 理论基础
  • 三 社会融合的测量
  • 四 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二节 社会融合的统计结果
  • 一 城乡歧视
  • 二 社会排斥
  • 三 外地人带来治安问题
  • 四 文化融合
  • 第三节 社会融合的研究假设与研究发现
  • 一 研究假设
  • 二 研究设计
  • 三 研究结果与发现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第十六章 和谐互动
  • 第一节 阶层互动的相关研究综述
  • 一 中国社会阶层关系状况
  • 二 阶层地位与阶层关系
  • 三 阶层间矛盾
  • 四 阶层间社会交往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因变量
  • 二 自变量
  • 第三节 阶层间和谐互动状况的统计结果
  • 第四节 阶层地位与阶层间和谐互动
  • 一 跨阶层社会交往
  • 二 阶层间关系和谐状况
  • 三 对不同阶层群体的印象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一 中国社会阶层关系状况
  • 二 阶层地位与社会阶层间互动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