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
类型
7.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0千字
字数
2020-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池哥昼/跳曹盖"仪式:白马人生命信仰与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书稿立足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池哥昼/跳曹盖”仪式文本为中心,既阐述白马人的生命信仰与文化表述,又从文学的视角扩展人类学的诗化之维。研究力图从生活在川甘交界处的白马人一年一度举行的“池哥昼/跳曹盖”仪式个案研究为切入点,将从前白马人分置于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口头传统、民间文学、民俗艺术、文化遗产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文化事像用“仪式”连接起来,置于新兴的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的框架下进行综合研究,并搭建起理论探讨与田野实证互补、共时维度与历时维度并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的立体研究框架。在白马人的一生当中,仪式贯穿了他们整个生命,它像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观察他们是如何阐释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以及对自然、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族别与认同:“白马”身份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历史表述中的“白马氐”
- 一 历史古籍中关于氐族的族源与族称
- 二 魏晋之后关于氐族的文字记载
- 第二节 古代的氐族和今天的白马人
- 第三节 白马人的族源族属之争
- 一 缘起于“尼苏”
- 二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 第四节 “寻根溯源”:DNA对族源的探索与发现
- 一 寻根溯源:田野的再发现
- 二 回向整体的人类学
- 三 “想象的共同体”——对民族之反思
- 第五节 白马人的多重称谓与多元认同
- 一 多元表述下的多元认同
- 二 被赋予的身份和认同的抉择
- 小结
- 第二章 空间与族群:藏彝走廊边缘的地理表述
- 第一节 地理空间
- 一 田野调查地:文县铁楼藏族乡
- 二 田野调查地:平武白马藏族乡
- 第二节 历史-民族空间——藏彝走廊
- 一 “藏彝走廊”的提出
- 二 费孝通对“藏彝走廊”的阐述
- 第三节 记忆空间:地方的多元表述
- 一 诸葛亮一箭之地的传说
- 二 叶西纳蒙信仰神话
- 小结
- 第三章 敬神与祭火:“池哥昼”仪式的时空逻辑与文化记忆
- 第一节 类型与分布
- 一 类型
- 二 分布区域
- 第二节 文县“池哥昼”
- 一 田野探寻
- 二 仪式时间
- 三 仪式准备
- 四 仪式过程
- 五 强曲村的“池哥昼”
- 第三节 火的祭礼——火圈舞
- 一 火圈舞文化事象概况
- 二 火圈舞的起源
- 小结
- 第四章 神圣与世俗:“跳曹盖”仪式的多重象征与文化意涵
- 第一节 神话与记忆:仪式中的族源叙事
- 第二节 白盖:沟通人神的使者
- 一 多重面孔的格格
- 二 圣俗之间的塔汝
- 第三节 “跳曹盖”的仪式过程
- 一 仪式准备
- 二 仪式过程
- 三 记忆中的“跳曹盖”
- 四 多种象征和文化意涵
- 小结
- 第五章 物的叙事
- 第一节 从“一重证据”到“四重证据”
- 第二节 面具之“声”
- 一 “傩”之发生学
- 二 傩面具的文化内涵
- 三 面具之源
- 第三节 器物之“语”
- 一 羊皮鼓的传说
- 二 巴色与朵玛
- 第四节 服饰之“道”
- 一 白马服饰
- 二 白马人传统服饰的现代功能
- 第五节 远去的传统,归来的传承
- 一 民间艺术家——旭仕修
- 二 逝去的大师——班正廉
- 三 归来的传承——班杰军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