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套接字编程的重点知识进行简单介绍,以便你能够迅速掌握,并且能够迅速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内容简介

用Java开发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市面上介绍Java网络编程的书不多,而且所讲述的内容大多比较老旧(和一线开发关系不大),所以迫切需要一本紧贴一线实战的网络编程书。

编者长期从事一线Java开发,知道哪些内容是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必须要掌握的,哪些是开发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所以编写了本书将这些经验转化成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小实例来展现给读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TCP/IP基础
  • 1.1 什么是TCP/IP
  • 1.2 TCP/IP的分层结构
  • 1.3 应用层
  • 1.3.1 DNS
  • 1.3.2 端口
  • 1.4 传输层
  • 1.4.1 TCP
  • 1.4.2 UDP
  • 1.5 网络层
  • 1.5.1 IP
  • 1.5.2 ARP
  • 1.5.3 RARP
  • 1.5.4 ICMP
  • 1.6 数据链路层
  • 1.6.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 1.6.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 第2章 在Windows下搭建Java开发环境
  • 2.1 下载JDK
  • 2.2 安装JDK
  • 2.3 配置JDK环境变量
  • 2.4 在命令行下编译Java程序
  • 2.5 在Eclipse中开发Java程序
  • 2.6 下载Eclipse
  • 2.7 启动Eclipse
  • 2.8 第一个Eclipse下的Java工程
  • 2.9 在工作区打开工程
  • 2.10 搭建Java Web开发环境
  • 2.10.1 下载Tomcat
  • 2.10.2 安装Tomcat
  • 2.10.3 在Eclipse中配置Tomcat
  • 2.10.4 第一个Eclipse下的JSP工程
  • 2.10.5 第一个JavaBean工程
  • 2.11 使用JNI
  • 2.12 搭建Java图形界面开发环境
  • 第3章 在Linux下搭建Java开发环境
  • 3.1 部署虚拟机Linux环境
  • 3.1.1 在VMware下安装Linux
  • 3.1.2 关闭防火墙
  • 3.1.3 制作快照
  • 3.1.4 以桥接模式连接Linux虚拟机
  • 3.1.5 通过终端工具连接Linux虚拟机
  • 3.1.6 与虚拟机互传文件
  • 3.2 命令行编译运行Java程序
  • 3.3 图形化界面开发Java程序
  • 3.3.1 第一个IDEA开发的Java应用程序
  • 3.3.2 使用第三方JAR库
  • 3.3.3 使用Linux中的SO库
  • 第4章 本机网络信息编程
  • 4.1 IP地址类InetAddress
  • 4.1.1 获取远程Web主机的IP地址
  • 4.1.2 获取本地环回地址
  • 4.1.3 单网卡下的本机地址
  • 4.2 网络接口类NetworkInterface
  • 4.2.1 得到所有网络接口
  • 4.2.2 得到本机所有网卡的IP地址
  • 第5章 Java多线程编程
  • 5.1 使用多线程的好处
  • 5.2 多线程编程的基本概念
  • 5.2.1 操作系统和多线程
  • 5.2.2 线程的基本概念
  • 5.2.3 操作系统中线程的状态
  • 5.2.4 线程函数
  • 5.2.5 线程标识
  • 5.3 Java中的多线程概述
  • 5.3.1 线程的创建
  • 5.3.2 线程的状态
  • 5.3.3 线程同步
  • 5.3.4 线程阻塞
  • 5.3.5 守护线程
  • 5.3.6 线程组
  • 5.4 Thread类
  • 5.4.1 构造方法
  • 5.4.2 成员方法
  • 5.4.3 创建线程
  • 5.4.4 线程的属性
  • 5.4.5 调度策略
  • 5.4.6 Java中线程的状态
  • 5.4.7 线程休眠
  • 5.4.8 线程让步
  • 5.4.9 线程结束
  • 5.4.10 等待线程结束
  • 第6章 TCP套接字编程
  • 6.1 网络程序的架构
  • 6.2 套接字的基本概念
  • 6.3 套接字地址
  • 6.3.1 构造方法
  • 6.3.2 getAddress方法
  • 6.3.3 getPort方法
  • 6.3.4 getHostName方法
  • 6.3.5 createUnresolved方法
  • 6.4 套接字的类型
  • 6.5 TCP套接字编程的基本步骤
  • 6.6 服务器的ServerSocket类
  • 6.6.1 构造方法
  • 6.6.2 accept方法
  • 6.6.3 close方法
  • 6.6.4 ServerSocket类的其他方法
  • 6.7 客户机的Socket类
  • 6.7.1 构造方法
  • 6.7.2 得到输入流getInputStream
  • 6.7.3 得到输出流getOutputStream
  • 6.7.4 禁用输出流shutdownOutput
  • 6.7.5 连接服务器的connect函数
  • 6.7.6 获取和设置读取数据的超时时间
  • 6.7.7 Socket类的其他方法
  • 6.8 实战TCP通信
  • 6.9 深入理解TCP编程
  • 6.9.1 数据发送和接收涉及的缓冲区
  • 6.9.2 TCP数据传输的特点
  • 6.9.3 数据发送的6种情形
  • 6.9.4 数据接收时碰到的情形
  • 6.9.5 简单情况的数据接收
  • 6.9.6 定长数据的接收
  • 6.9.7 ObjectInputStream和ObjectOutputStream
  • 6.9.8 发送和接收类对象
  • 6.9.9 变长数据的接收
  • 6.10 带图形界面的登录程序
  • 6.11 处理多种接收意外情况
  • 第7章 FTP网络编程
  • 7.1 FTP概述
  • 7.2 FTP的工作原理
  • 7.3 FTP的传输方式
  • 7.3.1 FTP的工作方式
  • 7.3.2 FTP命令
  • 7.3.3 FTP应答码
  • 7.4 开发FTP客户端程序
  • 7.4.1 客户端需求分析
  • 7.4.2 概要设计
  • 7.4.3 详细设计
  • 7.4.4 开发FTP服务端程序
  • 第8章 UDP编程和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
  • 8.1 UDP概述
  • 8.2 TCP和UDP的比较
  • 8.3 UDP在Java中的实现
  • 8.4 UDP通信的流程
  • 8.5 第一个UDP程序
  • 8.6 即时通信概述
  • 8.7 系统平台的选择
  • 8.7.1 应用系统平台模式的选择
  • 8.7.2 C/S模式介绍
  • 8.7.3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 8.8 系统需求分析
  • 8.8.1 即时消息的一般需求
  • 8.8.2 即时消息的协议需求
  • 8.8.3 即时消息的安全需求
  • 8.8.4 即时信息的加密和鉴别
  • 8.8.5 注册需求
  • 8.8.6 通信需求
  • 8.9 系统总体设计
  • 8.10 即时通信系统的实施原理
  • 8.10.1 即时通信的工作方式
  • 8.10.2 即时通信的基本技术原理
  • 8.10.3 即时通信方式
  • 8.11 功能模块划分
  • 8.11.1 模块划分
  • 8.11.2 服务端程序的功能
  • 8.11.3 客户端程序的功能
  • 8.11.4 服务端程序的多线程
  • 8.11.5 客户端程序的多线程
  • 8.12 数据库设计
  • 8.12.1 数据库的选择
  • 8.12.2 准备MySQL
  • 8.12.3 下载JDBC驱动
  • 8.12.4 聊天系统数据库设计
  • 8.13 服务端程序的设计
  • 8.14 客户端程序的设计
  • 第9章 网络服务器设计
  • 9.1 概述
  • 9.2 操作系统的IO模型
  • 9.2.1 基本概念
  • 9.2.2 同步和异步
  • 9.2.3 阻塞和非阻塞
  • 9.2.4 同步、异步和阻塞、非阻塞的关系
  • 9.2.5 为什么要采用套接字的IO模型
  • 9.2.6 同步阻塞IO模型
  • 9.2.7 同步非阻塞IO模型
  • 9.2.8 同步多路复用IO模型
  • 9.2.9 同步信号驱动IO模型
  • 9.2.10 异步IO模型
  • 9.2.11 5种IO模型比较
  • 9.3 Java IO流
  • 9.3.1 输入流和输出流
  • 9.3.2 字符流
  • 9.3.3 运行机制
  • 9.4 传统服务器模型BIO
  • 9.4.1 单线程模型
  • 9.4.2 多线程模型
  • 9.4.3 线程池模型
  • 9.5 NIO及高性能网络模型的构建
  • 9.5.1 通道
  • 9.5.2 缓冲区
  • 9.5.3 选择器
  • 9.5.4 实战NIO服务器
  • 第10章 网络性能工具Iperf的使用
  • 10.1 Iperf概述
  • 10.2 Iperf的特点
  • 10.3 Iperf的工作原理
  • 10.4 Iperf的主要功能
  • 10.5 Iperf在Linux下的使用
  • 10.5.1 在Linux下安装Iperf
  • 10.5.2 Iperf的简单使用
  • 10.6 Iperf在Windows下的使用
  • 10.6.1 命令行版本
  • 10.6.2 图形用户界面版本
  • 第11章 IPv6编程
  • 11.1 IPv4的现状和不足
  • 11.1.1 地址空间、地址方案与路由问题
  • 11.1.2 网络管理与配置问题
  • 11.1.3 服务类型问题
  • 11.1.4 IP选项问题
  • 11.1.5 IPv4的安全性问题
  • 11.2 是增加补丁还是彻底升级改进
  • 11.3 IPv6的发展历史
  • 11.4 IPv6的特点
  • 11.5 IPv6地址
  • 11.5.1 IPv6地址表示方法
  • 11.5.2 IPv6前缀
  • 11.5.3 IPv6地址的类型
  • 11.6 IPv6数据报格式
  • 11.7 为系统设置IPv6地址
  • 11.8 Java对IPv6的支持
  • 11.8.1 IPv6地址的校验
  • 11.8.2 正规化IPv6地址
  • 11.8.3 获取本机IPv6地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