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8千字
                       字数
                        2023-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邀请国内知名古希腊学者与学生一起研读古希腊经典《理想国》的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以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举办的系列学术沙龙为基础,选入学界名家精读《理想国》的演讲稿二十篇,是对这部古希腊哲学经典的重新思考与解读。
作者团队由学界知名学者组成,既有全国闻名的学界前辈,也有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哲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领军人物,更有才思敏捷的后起之秀。
全书分为六编:文本与结构,灵魂与城邦,哲人王与政治治理,自然、存在与理念,柏拉图论艺术与诗歌,经典与诠释。每一编从一个独立视角出发,既博采众长,又分门别类,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和知识背景,进行专题式或全览式阅读。
本书是国内学术界多视角、多层次解读《理想国》这一西方第一部政治哲学经典的学术水准的集中展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缘起
 - (一)精读活动
 - (二)线上讲读活动
 - 第一编 文本与结构
 - 我们应当如何阅读《理想国》
 - 一
 - 二
 - 三
 - 通向正义
 - 一、关于《理想国》
 - 二、关于《理想国》卷一
 - 三、《理想国》的开篇
 - 柏拉图对话中的“乌西亚”
 - 一、“乌西亚”的词汇意义
 - 二、《斐多篇》中的“乌西亚”
 - 三、“乌西亚”的语言置换
 - 哲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 一、西方思想史上关键的爱概念
 - 二、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爱?
 - 三、如何看待中国的“亲”“爱”?
 - 四、结语
 - 第二编 灵魂与城邦
 - 重思《理想国》中的城邦-灵魂类比
 - 一、威廉姆斯论城邦-灵魂类比
 - 二、对威廉姆斯的三种回应
 - 三、重思柏拉图的正义定义:理性的主导地位与城邦-灵魂类比
 -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善”
 - 一、人有目的的行为的目标都是善
 - 二、追求快乐还是追求善?
 - 三、善与德性
 - 四、善与知识
 - 五、灵魂教育为目标的理想城邦——在趋向善中获得幸福
 - 美、善与爱欲
 - 一、苏格拉底的爱人
 - 二、柏拉图式的爱
 - 三、爱的阶梯
 - 四、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对“柏拉图式的爱”的改造
 - 第三编 哲人王与政治治理
 - 家庭与城邦
 - 一、《理想国》里的“废除家庭”及其社会历史溯源
 - 二、家庭与城邦的冲突:希腊悲剧的永恒主题
 - 三、政治哲学的维度:柏拉图的意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批判
 - 美丽城之丑
 - 一、“美丽城”之美
 - 二、“美丽城”之丑
 - 重思哲人王难题
 - 一、哲人王的位置
 - 二、哲人如何愿意统治?
 - 三、anagke与正义
 - 四、结论:《理想国》中的政治与幸福生活
 -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家庭与城邦
 - 一、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公妻制”
 - 二、对柏拉图的“公妻制”的批评
 - 三、柏拉图主张“公妻制”的原因
 - 第四编 自然、存在与理念
 - 《理想国》中的“数学因素”
 - 一、“数学因素”
 - 二、毕达哥拉斯
 - 三、原型论
 - 四、《理想国》国家设计中的数学因素
 - 五、《理想国》、中国古代哲学和人类的命运
 - 柏拉图理念与亚里士多德形式之异同
 - 一、柏拉图的理念
 - 二、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评
 - 三、亚里士多德的形式
 - 四、作为种的εἶδος
 - 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εἶδος概念的一致性
 - 六、εἶδος的翻译
 - Physis与be
 - 一、being的研究现状
 - 二、古希腊语中的physis
 - 三、欧洲语言中的be动词
 - 四、结论
 - 自然与习俗的边界
 - 一、古希腊语境中的“自然”与“习俗”
 - 二、习俗的承载者:赫克托耳的高贵
 - 三、英雄的自然:阿喀琉斯的卓越
 - 四、超越习俗:奥德修斯的政治天性
 - 第五编 柏拉图论艺术与诗歌
 - 如何看待柏拉图对诗的批评
 - 一、古希腊语境中的“诗”和“哲学”
 - 二、诗与教化
 - 三、诗与真理
 - 四、诗的胜利?
 - 柏拉图论艺术的模仿说及其功能
 - 一、《理想国》对“艺术”与“美”的探讨
 - 二、柏拉图论艺术“模仿”与“真”
 - 三、诗与哲学之争
 - 四、柏拉图“模仿说”的历史坐标
 - 第六编 经典与诠释
 - 伽达默尔论柏拉图
 - 一、伽达默尔对柏拉图解释的理论背景
 - 二、古典学
 - 三、未成文学说和德国图宾根学派
 - 四、伽达默尔的柏拉图解释
 - 五、文本与经典
 - 柏拉图的神学
 - 一、三种诠释路径
 - 二、《理想国》卷二中的宗教批判
 - 三、形而上学的诠释
 - 四、宇宙论的诠释
 - 五、总结
 - 《理想国》中的正义与真理
 - 一、正义概念中的问题意识
 - 二、人皆求善
 - 三、两条认识途径
 - 四、真理情结
 - 五、在真理中建构社会秩序
 - 六、正义的永恒追求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