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5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刻阐述了音乐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内容简介
本书以音乐为载体,润泽德育、启迪智育、强化体育、润泽美育、促进劳育,全方位展现了音乐教育的综合功能。书中不仅记载了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深度展现了学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和丰富实践。
书中每一章节都围绕着音乐如何与五育相结合进行深入探讨,从空间布局的创新设计到课程体系的精心构建,从德育的相互渗透到智育的灵感激发,从体育的强身健体到美育的心灵润泽,直至劳动教育的实际行动,无不凸显了音乐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与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书不仅是对音乐教育理念的阐释,更是对五育融合实践路径的深刻反思和总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探本溯源,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前世今生
- 第一节 上海市天山第一小学的基本概况
- 一 学校定位:公办教育国际化办学
- 二 办学理念:“联通儿童与世界”
- 三 学校文化:“小蚂蚁大智慧”
- 四 课改前沿:“未来学习中心”
- 第二节 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创设背景
- 一 艺术教育的政策支持
- 二 五育融合的理念推动
- 三 乐融五育理论基础
- 第三节 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发展历史
- 一 萌芽期:“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建设基础和顶层设计
- 二 建设期:“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空间重构与课程开发
- 三 完善期:“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
- 第四节 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空间设计
- 一 “音乐之声”:感受艺术熏陶的园地
- 二 “音乐之廊”:展示学生风采的平台
- 三 “音乐之盒”:提升音乐素养的空间
- 第二章 以“乐”润德,敦行养性修品
- 第一节 德育与音乐教育的互融共生
- 一 挖掘德育的意蕴内涵
- 二 探寻德育与音乐教育的关联
- 三 德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 第二节 学校德育工作的情况概述
- 一 整体理念与设计思路
- 二 分类介绍与实施路径
- 三 保障举措与评价体系
- 第三节 “音创融合”渗透德育养成的探索
- 一 音与政通,厚植家国情怀:以“蚁行天下”红色研学为例
- 二 同音共律,培养社会关注:以“童心抗疫”空中升旗仪式为例
- 三 正声雅音,浸濡传统文化:以“传统节日”班主任工作室为例
- 四 静候佳音,走向成长成熟:以各年级系列“仪式教育”活动为例
- 第三章 以“乐”启智,寓教于乐
- 第一节 音乐在智育中的价值
- 一 适应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
- 二 丰富学科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 三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养
- 第二节 基于“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课程概况
- 一 基于“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课程体系
- 二 基于“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特色拓展课程
- 第三节 基于“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学科融合
- 一 音乐与语文的融合
- 二 音乐与数学的融合
- 三 音乐与英语的融合
- 四 音乐与道法的融合
- 第四节 基于“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教学评价
- 一 “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教学评价方式
- 二 “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教学评价特色
- 第四章 以“乐”健体,赋能强身砺志
- 第一节 体育与艺术教育的共同诉求
- 一 重视体育的必要性
- 二 体育与音乐教育的相通性
- 三 体育教学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 第二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概况
- 一 整体思路与实施情况
- 二 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
- 三 宣传渠道和社会反响
- 第三节 音乐教材中的体育资源挖掘
- 一 怎样呈现:内容与形式
- 二 如何教学:理念与方法
- 第四节 创新创意培养融入体育的探索
- 一 整合信息技术——疫情期间的在线体育课程
- 二 注重音体协调——学生健美操 韵律操与教师太极拳
- 三 引领身心健康——班级个性化心理游戏
- 四 鼓励师生同健——“阳光校园”晨锻活动
- 五 倡导家校共育——校内亲子运动会与校外亲子训练营
- 第五章 以“乐”韵美,润泽美丽人生
- 第一节 音乐在美育中的价值
- 一 通过多样化音乐形式提升学生感知能力
- 二 利用音乐形象特异性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 三 结合丰富意蕴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 第二节 美育的实施概况
- 一 基于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基本理念
- 二 基于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空间设置
- 三 基于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课程安排
- 第三节 特色美育活动的个案分析
- 一 自主生成:“校园铃声”我做主
- 二 创意表达:“小蚂蚁”儿童歌舞剧
- 三 素养提升:西郊农民画与书法活动
- 第六章 以“乐”促劳,浸润时代新人
- 第一节 音乐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
- 一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良好的引导
- 二 在社团活动中强化劳动美和实践意识
- 三 在劳动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进行渲染
- 四 通过学生自我创造编写歌颂劳动的歌曲
- 第二节 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 一 注入科技力量,健全劳动课程体系
- 二 结合社团活动,搭建劳动实践平台
- 三 融入艺术元素,开展课本剧主题表演
- 四 健全家庭 学校 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 第三节 特色劳动教育活动的个案分析
- 一 立足生活实际,赋予劳动仪式感:“蚁”手创建温馨“家”
- 二 学习劳模精神,做新时代少年:“学雷锋日”劳模进课堂
- 三 掌握劳动技能,家校共育成长:“蚁妈蚁爸”进校园系列活动
- 四 感受劳动光荣,引导正向评价:颁发“劳动荣誉卡”
- 第七章 未来可期,音乐创意学习中心的探索与成效
- 第一节 学习空间与环境的创设
- 一 实体空间:满足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
- 二 虚拟空间:创造多样态技术应用场景
- 三 融合空间:开拓浸润式创新实践场域
- 第二节 课程研发与建设的升级
- 一 “乐”融五育课程的顶层设计
- 二 “贝多芬音乐学习课程群”的建构
- 三 “音乐创意学习中心”课程建设的成效
- 第三节 学生多元学习方式的转变
- 一 以学习者体验为中心,将音乐课堂回归音乐本原
- 二 构建音乐学习场域,实现多感官融合的音乐学习
- 三 搭建多样化教学支架,实现结构知识的灵活迁移
- 四 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开展创意驱动的音乐表达
- 第四节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 一 鹰雁之势,同心同德——师资现状概览
- 二 齐抓共管,多维一体——培养规划体系
- 三 数路并进,日新月盛——培养方式路径
- 四 载誉内外,生生不息——成果荣誉举隅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