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7千字
字数
2019-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决矛盾核心:扩大消费提升福利,探寻高储蓄率背后动机。
内容简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扩大居民消费从而提升居民福利水平。近年来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我国居民消费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近年一直不足40%,在高储蓄率的情况下,居民消费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必要性。我们从预防性的角度试图探寻高储蓄率背后的动机。本书对于家庭预防性储蓄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缓冲存货模型,在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展开的。所解决的三大核心问题分别是:一是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即家庭财富中有多大比例是由不确定性引起,或者说预防性储蓄在多大比例上解释了家庭财富的积累;二是伴随着医疗保险改革的深入和推进,不同时期家庭储蓄行为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性,同时体现了怎样的生命周期特征;三是在粘性信息下,消费行为存在跨期依赖时,当期消费和储蓄行为应该是受到未来多期不确定性的共同影响,那么将未来各时期不确定性进行累计加总后,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这三大问题是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结合,也是家庭年度追踪数据和人均省际季度面板数据之间的有益补充。最终得出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的政策建议。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制度改革背景
- 第三节 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预防性储蓄相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早期的消费理论
- 第二节 随机游走假说
- 第三节 确定性等价模型
- 第四节 预防性储蓄理论
- 第五节 流动性约束假说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防性储蓄理论的经验研究
- 第一节 有关预防性储蓄强度的研究
- 第二节 社会保障、家庭资产与预防性储蓄
- 第三节 传统消费理论框架下预防性储蓄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国外关于中国储蓄问题的研究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居民家庭预防性储蓄比例的测度
- 第一节 基于缓冲存货模型的测度方法
- 第二节 微观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关键变量的选择
- 第三节 预防性储蓄比例的模拟测算与分析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五节 年老户主家庭的缓冲存货行为检验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制度变革下居民家庭预防性储蓄行为及生命周期特征分析
- 第一节 制度变革下的家庭预防性储蓄行为
- 第二节 数据描述及关键变量的选择
- 第三节 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及生命周期特征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较短经济周期内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宏观分析
- 第一节 基于黏性信息理论的预防性储蓄行为模型
- 第二节 数据描述及变量选择
- 第三节 城镇居民黏性信息参数的估计
- 第四节 信息黏性、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的叠加效应估计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较短经济周期内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宏观分析
- 第一节 季度面板数据样本及描述性统计
- 第二节 变量选取说明与面板估计方程的确立
- 第三节 农村居民黏性信息参数的估计
- 第四节 信息黏性、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叠加效应估计
- 第五节 东、中、西部农村地区叠加效应的分别估计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