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啊,美丽新世界,有这样的人物在里面。

内容简介

《平面国》是英国小说家、神学家埃德温·A.艾伯特于1884年出版的科幻小说,主人公正方形是一名生活在平面国的绅士。在这个二维世界里,人的身份地位依自身所拥有的边数而定,边数越多,身份就越高贵。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一位来自三维空间的使者,得以游历三维世界和一维世界,从而窥见他所处的二维世界的秘密。游历归来后,他因为传播三维世界的真理被当作疯子关进监狱,为了铭记这段经历,他写下了这部描绘平面国社会状况的回忆录。

本书被视为维度概念的先驱,空间概念的启蒙书,深受阿西莫夫等科幻大师的推崇,曾于2007年被改编为动画短片。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部分 这个世界
  • 一 平面国的性质
  • 二 平面国的气候和房屋
  • 三 平面国的居民
  • 四 平面国的女性
  • 五 我们辨认彼此的方式
  • 六 关于靠视觉辨认彼此
  • 七 关于不规则图形
  • 八 平面国老祖宗的彩绘实践
  • 九 彩绘法案
  • 十 镇压彩绘革命
  • 十一 平面国的祭司
  • 十二 平面国祭司的教义
  • 第二部分 其他世界
  • 十三 我如何看见了直线国
  • 十四 我如何徒劳地向直线国国王解释平面国的性质
  • 十五 关于空间国的陌生访客
  • 十六 陌生人如何徒劳地用语言向我解释空间国的奥秘
  • 十七 说破嘴也没用的球体决定采取行动
  • 十八 我如何抵达空间国及我在那里所见的一切
  • 十九 尽管球体向我展示了空间国的奥秘,我依旧渴望知道更多,以及后续
  • 二十 球体如何在梦里鼓励我
  • 二十一 我如何试图教给我的孙子三维理论,以及后续
  • 二十二 我如何通过其他方法传播三维理论,以及结果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理解几何、物理、感知构建和整个社会学和政治都很有意义

    它讲的是在一个平面的世界,所有的 “人”,都是平面几何图形。最低等的男人是非常尖锐的锐角三角形:两个边特别长,一个底特别短。他们都是重体力工。往上一点点的男人,渐渐地到了等边三角形。然后再上层的教授什么的,是正方形。贵族是多边形,再上面的神权和皇权统治者,是圆形。而女人,是一条线段。一个非常厉害的锐角三角形,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让边长长出那么一点点来,更接近等边三角形。而到了方形以上,是儿子要比老子的边长多一个:正方形的儿子是五边形,五边形的儿子是六边形,六边形的儿子是七边形,以此类推。女人们就是给男人的这个系统,加一些线段。在这个平面的世界里,男人们在彼此的眼睛里都是一根线,而女人们在他们的眼睛里是一个点:这个点如此地小,可以忽略看不见。而那些最低等的锐角三角形,他们可以造反,把其他高级的形状捅破。但是因为还留着渺茫的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工作,使得第三条边更长,所以他们就努力工作,努力战斗,使得自己的后代,边越来越多,角越来越不锐利。也有很多在平面国的几何图形们,想过 “这个世界的光是从哪里来的?”— 这种哲学问题。但是他们都进了疯人院。而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开了天眼的 “教授”,他发现了三维世界,他发现在自己的平面之上还有一个维度,而光是来自三维世界的恒星的。他该怎么避免被扔进疯人院的命运呢?平面国这个故事,对于理解几何、物理、感知构建和整个社会学和政治,都有非常深刻的意义,也希望你会像我喜欢这个故事一样,喜欢它。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幻小说界的遗珠

      这本于 140 年前问世的作品,出自一位 19 世纪神学家的手笔,他在那个时代便创作出了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的科幻小说,其展现的想象力之深远,即便是当今众多同类作品,也难以企及。这再次提醒我们,不应以狭隘的偏见去评判前人。作者能在一百多年前就创作出如此思想深邃且历久弥新的佳作,确实令人钦佩不已。然而,这样一部杰出的作品在过去竟鲜为人知,对于科幻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大遗憾。尽管全书正文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值得反复咀嚼与品味。我衷心推荐给所有对科幻文学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为快。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提升维度思考力的入门读物《平面国》

        用 100 分钟,把《平面国》这本篇幅不大的科幻小说翻完了。这本书其实没有震撼到我。因为之前身边有朋友读过,也交流过文本的内容,所以对大致的情节并不陌生。其中对维度的探讨,放在 140 年后的今天显得稀松平常。但回到历史语境之中,又必须为作者埃德温的超前洞见所惊叹。书成之后 36 年,相对论问世,这本小书才受到了知识界的关注。小说的主题并不复杂,一是揭示了维度世界下,人类认知的有限性,一如作者所说,“不管是点、线、正方形、立方体,还是超立方体,我们都会犯相同的错误,都一样是各自维度偏见的奴隶”;二是批判讽喻当时社会存在的压迫女性、阶层固化等问题。不过,如果只是把所有人读过都会想到的东西再说一遍,那就不算是我的读后感了。透过文本,我联系到两个有趣的点。一是,鲁东旭在《平面国》译后记中认为,“作者似乎在问:神是否也有其局限性?”。这种 “揣测”,适用于古希腊神话、适用于中国的天庭,你可以问 “妈祖是否有局限性”“波塞冬是否有局限性”,但唯独不适用于一神教。一神教的神,其重点从不在 “权能”,而在于灵性,或可说是无所不在的可沟通性。直观点说,神是信徒任何时候,面对任何情况都可以在自我拷问时,沟通的对象。所以,追问 “神是否也有其局限性?”,从一神教信仰层面是说不通的。不过有此联想,实在并不奇怪,信和不信之间,总是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二是,鲁东旭认为,埃德温并不保守,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误读了埃德温。试举两例。文中提到 “正是从这些贵族的放逐者中,诞生了平面国历史上几次大革命和大暴动的叛军领袖。那些叛乱造成的危害如此巨大……” 这讽喻的是谁?法国大革命无疑是其中之一。从观念谱系来看,埃德温无疑更接近保守主义。关于埃德温对女性的态度,更需要考虑到信仰。一神教下,众生平等,同时,在文中作者更多批判的是上层社会男性对女性的虚伪态度,提倡女性受教育。想到这些,并非否定作者或译者。语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作为文学作品的读者,有何感想都不为过,但如果想进一步探寻作者的本愿、初心,还需更多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文学作品激发读者移情、同理、共感,不失为阅读的一大价值。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