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24-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详尽地记录深圳历史的著作。
内容简介
早在明代,“深圳”这一地名就已经出现,考古资料显示,深圳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人类活动历史超过67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献显示,深圳的郡县史超过1700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南头城和东部南澳的大鹏城遗迹也都逾600年;客家人的移民史也有300多年。可见深圳是有丰富历史的,此书的出版将对人们认识深圳提供宝贵的资料。
目录
- 版权信息
- 《深圳通史(近代卷)》 编纂委员会
- 前言
- 本卷概述
-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深圳地区
- 第一节 英国对新安县的侵略
- 一、新安县香港岛被英国侵占
- 二、新安县九龙半岛南部被英国强占
- 三、新安县新界被英国强租
- 第二节 动荡的政治形势
- 一、新安军民的抗英斗争
- 二、太平天国运动对新安县的影响
- 三、军事布防
- 四、清末新政在新安的推行
- 五、三洲田起义
- 第三节 社会经济
- 一、九龙关的设立
- 二、出国华工和海外华侨
- 三、家族与区域社会
- 第四节 文化教育
- 一、西方传教士的进入
- 二、中西文化交流
- 三、近代教育的兴起
- 第二章 民国前期的深圳地区
- 第一节 政治变迁
- 一、辛亥革命结束清朝在新安县的统治
- 二、复名“宝安县”与行政建置演变
- 三、动荡政局中的宝安县
- 四、中共宝安县党组织的建立与宝安农民运动的发展
- 五、宝安民众支援省港大罢工
- 第二节 军事形势
- 一、平湖战役
- 二、东征军过境宝安
- 三、铁甲车队进驻宝安与沙鱼涌激战
- 第三节 社会经济
- 一、广九铁路与深圳墟
- 二、宝安县社会经济概貌
- 三、向近代化转型的城镇建设
- 第四节 文化教育
- 一、教育体制演变
- 二、学校建设
- 第三章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时期的深圳地区
- 第一节 宝安县的治理
- 一、1927—1937年的广东政局
- 二、国民党新军阀在宝安县的统治
- 三、宝安县治迁移之议
- 四、筹办地方自治
- 第二节 国共两党在宝安县的活动
- 一、三次宝安武装暴动
- 二、中共宝安县党代表大会的召开
- 三、中共秘密交通站活动
- 四、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 第三节 经济社会文化
- 一、经济状况
- 二、社会状况
- 三、文化教育
- 第四章 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深圳地区
- 第一节 日伪在宝安县的统治
- 一、日军攻占宝安
- 二、日伪宝安县政权的设置
- 三、日军在宝安县的暴行
- 第二节 深圳地区的抗日斗争
- 一、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抗战支援
- 二、叶挺指挥东路守备军开展对日作战
- 三、国民党筹建民众抗日自卫团
- 四、沙头角国民党孤军抗战
- 五、曾生、王作尧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
- 六、文化名人大营救
- 第三节 日伪投降
- 一、东江纵队歼灭日、伪、顽军
- 二、罗湖东门新一军受降
- 第四节 经济状况
- 一、农副业
- 二、工商业
- 三、交通运输业
- 四、邮电业
- 第五节 社会民生
- 一、人口变化
- 二、教育文化
-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深圳地区
- 第一节 宝安县的政治形势
- 一、宝安县的行政管理
- 二、东江纵队北撤烟台
- 第二节 国共两党的军事斗争
- 一、人民武装的发展
- 二、“清剿”与反“清剿”斗争
- 三、粤赣湘边纵队发动春季攻势
- 四、国民党宝安县统治的分化瓦解
- 五、宝安县解放
- 第三节 深圳香港边境态势
- 一、九龙寨城事件
- 二、人民解放军止步罗湖桥
- 三、九龙关起义
- 第四节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
- 一、经济状况
- 二、社会民生
- 三、文化教育
- 大事编年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文国际
深圳市华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于2013年2月正式成立,承担着海天出版社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任务,紧扣“国际视野、全国平台、深圳表达”的规划主线,打造华文原创出版内容服务资源、“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项目孵化、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出版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