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科技法新课题:保障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内容简介

随着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技立法和修法活动日益频繁,如2015年修正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科技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更新提供了契机,也为科技法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科技法保障创新的制度机制、政府创新服务职能的法律配置、创新主体的法律规范、创新投入的法律保障等问题既是科技法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借助法治力量解决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中面临的实践性问题。本书从科技法学体系着手,提出科技法首先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其一定要以解决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为导向。据此,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科技法应建构基础性立法与领域性立法并重、公法与私法混合的法律体系。为实现这一目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应当升级为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确立其基础性立法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按科技创新开展流程,科技法有必要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法律制度。全书分七章,内容涉及科技法的整体性变革研究、科学技术进步律制度研究、政府创新管理法律制度研究、创新主体法律制度研究、创新投入法律制度研究、创新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研究、创新环境法律保障制度研究,分别就上述各项科技法律研究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发生的变革及完善方向进行了研究。 本书主要选取科技法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或基本法律制度展开分析,体现了对科技法基础理论的关注,同时归纳了科技法基础理论在近年来的发展和各领域之科技法研究的成果,将其整合到本书的理论体系中并形成本书独有的观点,且紧抓科技法实践的最新发展尤其是创新驱动战略实践背景下科技产业发展对科技法资源的需求,从科技法治建设的高度探讨科技法回应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可能变革路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对于我国完善科技法律制度、保障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推进和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崛起、奋进与辉煌——华东政法大学65周年校庆文丛总序
  • 导论
  • 第一章 科技法的整体性变革研究
  • 第一节 科技法概述
  • 一、科技法的概念
  • 二、科技法的特征
  • 三、科技法的渊源
  • 第二节 创新驱动战略与科技法体系的重构
  • 一、科技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立性
  • 二、科技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 三、科技法体系的完善
  • 第三节 创新驱动战略与科技法基本原则的确立
  • 一、科研自由原则
  • 二、科研权利保障原则
  • 三、协同发展原则
  • 四、政府适度干预原则
  • 第四节 创新驱动战略与科技法实施支点的调整
  • 一、科技法实施支点的偏颇
  • 二、科技法实施支点偏颇与科技法的虚置化
  • 三、“双支点”与科技法虚置化的解决路径
  • 第二章 科学技术进步法律制度研究
  • 第一节 科学技术进步法概述
  • 一、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地位
  • 二、科学技术进步法的特征
  • 第二节 科学技术进步立法概况
  • 一、国家层面的立法
  • 二、地方层面的立法
  • 第三节 《科学技术进步法》的主要制度
  • 一、科技行政管理制度
  • 二、基础研究和应用制度
  • 三、研究开发机构管理制度
  • 四、科学技术进步保障制度
  • 五、法律责任制度
  • 第四节 《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完善
  • 一、强化《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基本法”地位
  • 二、完善《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内容体系
  • 第五节 地方科技进步条例的完善
  • 一、地方科技进步条例的实施难问题
  • 二、照搬型立法与地方科技进步条例实施难的关联
  • 三、转化型立法的理论基础
  • 四、转化型立法的基本思路
  • 第三章 政府创新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 第一节 政府创新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 一、政府创新管理的作用
  • 二、政府创新管理的原则
  • 三、科技行政法律关系
  • 第二节 政府创新管理的职权配备
  • 一、各级政府的创新管理职权
  • 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创新管理职权
  • 三、其他职能部门的创新管理职权
  • 四、派出机构的创新管理职权
  • 五、社会组织的创新管理职权
  • 第三节 政府创新管理的行为模式
  • 一、行政给付
  • 二、风险规制
  • 第四节 政府创新管理的法律责任
  • 一、违法行为
  • 二、责任形态
  • 第四章 创新主体法律制度研究
  • 第一节 创新主体法律制度概述
  • 一、创新主体概述
  • 二、创新主体的类型
  • 三、创新主体的权利义务
  • 第二节 国有科研院所法律制度
  • 一、国有科研院所的设立和地位
  • 二、国有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
  • 第三节 高校科研机构法律制度
  • 一、高校科研机构的设立
  • 二、产学研结合制度
  • 三、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管理和转化
  • 四、高校科研机构的保障机制
  • 第四节 科技社团法律制度
  • 一、科技社团概述
  • 二、科技社团的权利
  • 三、科技社团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五章 创新投入法律制度研究
  • 第一节 政府科学基金法律制度
  • 一、政府科学基金的分类
  • 二、政府科学基金的法律属性
  • 三、政府科学基金的管理
  • 四、政府科学基金制度的完善
  • 第二节 政府补贴法律制度
  • 一、政府补贴的法律属性
  • 二、政府补贴的正当性依据
  • 三、政府投资补贴的合法性问题
  • 四、政府补贴的法治化路径
  • 第三节 风险投资法律制度
  • 一、风险投资概述
  • 二、风险投资的运行
  • 三、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 第六章 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研究
  • 第一节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发展历程
  • 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制定
  • 二、创新驱动战略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改
  • 第二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
  • 一、政府职责
  • 二、科研机构实施
  • 三、企业转化
  • 四、转化媒介作用
  •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权益保障
  • 一、技术权益归属
  • 二、技术秘密保密义务
  • 三、科研人员收益
  • 第四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容错机制
  • 一、责任追究机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限制
  • 二、建构科技成果转化容错机制需要清除的法律障碍
  • 三、科技成果转化容错机制的法律框架
  • 四、科技成果转化容错机制的运行规则
  • 第七章 创新环境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 第一节 高新技术企业法律制度
  •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
  •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程序
  •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待遇
  • 第二节 技术市场法律制度
  • 一、技术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 二、技术市场管理法律制度
  • 三、技术合同法律制度
  • 第三节 科技园区法律制度
  • 一、境内外科技园区立法概况
  • 二、科技园区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三、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