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6种常见本草的前世今生,跨历史、文学、医学、园艺等学科,精彩解读本草背后的历史与故事。

内容简介

人似草木,气息相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草”字即是东方民族血液中流淌的韧性,有“草民”“草药”“草根”等称谓,含蕴表意,微言大义。本草,是传统中医对药物学的统称。中华大地广袤的土地、迥异的气候,孕育了千姿百态的本草,扎根大地,以仰望的姿态洞悉人间。

作家阿南从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植物,如黄连、天门冬、姜、丁香、芍药、紫花地丁等切入,建立起一套集本草的美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为一体的“本草家庭园艺”体系,限度地丰富和拓展本草的文化内涵,彰显本草美丽、神奇且有趣的一面。并从“药食同源”的视角深度解读本草知识,用200多幅贯穿古今东西的图片,配以食疗经方等日常养生保健方式,使本书更具中国传统经典文化通识读本的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黄连
  • 远志
  • 绞股蓝
  • 天门冬
  • 玉竹
  • 叶下珠
  • 当归
  • 芍药
  • 万年青
  • 紫花地丁
  • 麦冬
  • 凤仙花
  • 石斛
  • 人参
  • 玉簪
  • 淫羊藿
  • 青藜
  • 藏红花
  • 天仙子
  • 丁香
  • 卷柏
  • 淡竹叶
  • 细辛
  • 独根草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草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长期被忽略

    尽管中医药文化承载着 “悬壶济世”“杏林春暖” 等象征人文关怀的典故,但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一代对这类符号的认知逐渐淡化。例如,“杏林” 的医德象征已被简化为普通地名,其背后的董奉行医故事鲜为人知。这种文化断层导致本草的人文内涵难以被广泛感知。   现代医学更注重草药的化学成分和疗效验证(如红景天抗疲劳的机制研究),而本草命名中的诗意(如 “芍药” 因 “花容绰约” 得名)、药具的象征意义(如葫芦谐音 “福禄”)等美学价值常被忽视。这种 “祛魅” 使得本草沦为单纯的 “工具性存在”,而非文化载体。国内对传统草药的质疑(如视红景天为 “智商税”)与国外对其价值的重估形成对比。藏红花被欧洲用于抗抑郁保健品,灵芝被日本包装为高端补剂,而国内消费者反而需通过代购高价回购。这种 “文化逆差” 揭示了本土文化自信的缺失。中医药文化在基础教育中多以知识点形式呈现,缺乏对其人文内核的沉浸式体验。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科学价值被强调,但其对植物形态的诗意描述(如 “花开半夏” 的半夏命名)从未纳入主流审美教育。传统草药从 “道地药材”(如文山三七)到工业化产品的转化过程中,其背后的地域文化(化橘红的民间传说)、采摘仪式(唐宋采药诗中的山水意境)被剥离,仅剩功能标签。国内保健品市场更倾向宣传 “快速见效”,而忽视本草的文化叙事。例如,生姜的 “药食同源” 传统被简化为 “驱寒良药”,其《本草经疏》中 “辛可散邪理结” 的哲学阐释鲜少被提及。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些这样的事情?比如,将本草美学与设计、文学等领域结合。宋代采药诗 “是草皆为药,无山不出云” 的意境可融入现代生活美学,开发以草药为主题的文创产品,重现 “诗情药韵”。借鉴日本 “汉方药” 的品牌策略,通过视觉设计(如葫芦药具的吉祥寓意)和故事营销(如杏林传说的 IP 开发),将本草转化为具有情感共鸣的文化符号。各种保健品营销中, 在强调草药功效的同时,能否发挥人文底色?例如,红景天的抗疲劳研究可与其 “适应原” 传统智慧结合,形成 “科学 + 文化” 的双重叙事。在现代科学范式下,本草的实用价值优先于美学与人文价值,这是技术理性主导社会的必然结果。  中华文化复兴与全球自然疗法趋势(如欧洲对藏红花的重视)正在推动本草价值的再发现。本草的人文与美学价值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 “中国式健康生活” 的哲学表达。通过创新传播,它可能成为连接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正如三七茶的 “生打熟补” 理念隐喻着对生命动态平衡的追求。本草价值的 “被忽视” 既是文化转型期的阵痛,也为其复兴提供了重构的契机。唯有将科学实证与文化阐释并重,才能实现从 “草药” 到 “文化基因” 的升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果然是身边的本草,读起来觉得好亲切,所提到的草木都是上世纪的普通人家小花园里经常栽种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章同人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隶属重庆出版集团,主要致力于经典图书和畅销图书的策划与营销,在文学、社科图书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拥有一批中外的重量级作家、学者资源。公司倡导文化品味与市场效益相结合的宗旨,主张图书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和智慧源泉,强调图书的品质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