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记录了作者对面临严峻挑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思索,见解深刻,发人深省。
内容简介
作者以思想与文化上的夷夏之辩、夷夏之防和良性的夷夏之交为背景和基本结构,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第一部分从讨论全球化中的华夏文化所面临的危机,辨析全球化的文化本性,以及中国自家文化在这个大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反驳那种混淆中国一时的经济国力状况与自己文化状况的看法。
第二部分阐发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从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谈起,标明一个让人惊异、醒觉、感慨和叹为观止的“辜鸿铭现象”。
第三部分是对中华古典经学的新解,也就是通过现象学、结构主义等能良性对待中国古学的方法论视野,让古代文本说出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框架解释的、既鲜活又质朴原发的意思。
第四部分讨论中国古代哲理作为一个整体的特质,以及它的教化含义。
第五部分涉及西方哲学、宗教的总体特点、当代变迁及海德格尔思想与老子、孔子学说的关系,其中含有新材料的发现和新鲜理解的形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序言 面对迷蒙未来
- 第一部分 全球化中的中国文化危机
- 一 全球化的文化本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濒危
- 二 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的理由与方式
- 三 经济发展能否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 四 中医的现代危机
- 第二部分 中国人的精神
- 五 奇哉,辜鸿铭!
- 六 中国的节日在哪里?
- 七 孝的艰难与动人
- 八 文化经典与科学理性
- 第三部分 中华古学经典新解
- 九 象、数与文字
- 十 从《诗经·大雅·生民》读解周民族的思想特性
- 十一 《论语》中的仁与艺
- 十二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易》象数
- 第四部分 中国古代哲理的特质
- 十三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 十四 “性别”在中西哲学里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
- 十五 “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
- 第五部分 西学及比较
- 十六 宗教范式与宗教对话
- 十七 叔本华、尼采与音乐
- 十八 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思想独特性
- 十九 海德格尔与孔子论诗的纯思想性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