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剖析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分散股权时代出现的典型公司治理现象和案例。

内容简介

本书从股东层面的股权结构设计、董事会层面的制度建设和文化改善、中小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角色、创业团队和员工的激励机制设计,以及股权分散趋势下的国企改革等不同视角,通过前瞻性的理论讨论和大样本的经验证据提供,来构建分散股权时代全新的公司治理体系,提出分散股权时代公司治理应该遵循的新原则。

本书将为分散股权时代公司治理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基础性的分析视角、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前言
  • 第1章 引论:进入分散股权时代的中国资本市场
  • 1.1 促使我国资本市场进入股权分散时代的因素分析
  • 1.2 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分散股权时代的特征
  • 1.3 当野蛮人遭遇内部人:中国公司治理困境的形成
  • 1.4 “万科股权之争”的启示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在分散股权时代如何加强公司控制?
  • 2.1 控制权加强的潜在实现方式
  • 2.2 大股东超额委派董事
  • 2.3 大股东防御型员工持股计划
  • 2.4 资本市场的专利制度:一致行动协议
  • 2.5 有限合伙制度的控制权安排逻辑
  • 2.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股权结构设计
  • 3.1 苹果和谷歌:两种股权结构设计模式
  • 3.2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和腾讯的股权协议
  • 3.3 为什么高科技企业更加青睐“同股不同权”构架?
  • 3.4 “同股不同权”股权结构的设计理念和相关实践
  • 3.5 双重股权结构股票如何设计才能鼓励创新?
  • 3.6 Snap三重股权结构股票设计的启示
  • 3.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分散股权时代的中小股东和机构投资者:野蛮人V.S.改善公司治理的外部力量
  • 4.1 险资举牌
  • 4.2 小股东起义
  • 4.3 如何规范机构投资者?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亟待完善的董事会组织:从超额委派的董事到返聘的独董
  • 5.1 董事会组织中的中国故事
  • 5.2 超额委派董事现象
  • 5.3 独董换届未连任现象
  • 5.4 独董返聘现象
  • 5.5 “独董说不”的任期阶段特征
  • 5.6 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社会连接与任人唯亲的董事会文化
  • 5.7 董事会应该更独立吗?
  • 5.8 董事长轮值意味着什么?
  • 5.9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股权分散趋势下的国企混改
  • 6.1 国企混改:应该与谁分担不确定性?
  • 6.2 国企混改的现实逻辑
  • 6.3 所有者缺位与国企混改的突破
  • 6.4 从“控股股东少超额委派董事”的视角检验国企混改
  • 6.5 国企混改逻辑的再检验:非第一大股东超额委派董事的视角
  • 6.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7章 员工持股计划设计与实施中的激励扭曲
  • 7.1 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 7.2 谁拿走了员工股东表决权?
  • 7.3 谁在员工持股计划中搭便车?
  • 7.4 如何减少员工持股计划的内部搭便车行为?
  • 7.5 国企为什么缺乏激励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 7.6 民营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启发
  • 7.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8章 总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