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了解广播电视,适合新闻专业使用。

内容简介

《新闻传播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主要讲解广播电视的发展史和发展规律、声画运用的基本原理、新闻和文艺节目、产品的市场营销、传播伦理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路径,帮助读者拥有较为坚实的媒介背景知识基础。作者结合“广播电视概论”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撰写而成,是一本非常适合新闻专业、广播电视专业使用的教材。自2011年第1版出版以来,反响良好,被近百所高校选为相关课程的教材。作者结合近几年教学经验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新闻传播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进行了修订。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第2版修订说明
  • 导论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意义和方法
  • 一、对广播电视媒介运作宏观理解的意义
  • 二、提升广播电视媒介素养的意义
  • 三、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方法
  • 1.感性直观的思考路径
  • 2.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研究路径
  •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
  • 4.社会学的研究路径
  • 5.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
  • 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
  • 一、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
  • 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
  •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
  • 一、广播技术的发展
  • 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图像和传播能力的双重进步
  • 第三节 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 一、广播事业的发轫
  • 二、广播管理体制的形成
  • 三、广播业务的早期发展:兼容性的发挥
  • 第四节 广播的黄金岁月
  • 一、“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五节 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
  • 一、二战后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
  • 二、广播媒介的应对策略和持续发展
  • 第二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论
  • 第一节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 一、清朝时期的电报事业
  •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
  • 三、民国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
  • 四、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 第二节 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挫折
  • 一、“十七年”间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概况
  • 二、“文革”时期广播电视事业的挫折和曲折发展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腾飞
  • 一、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与新时期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改革的起步
  • 二、改革开放与中国广播事业的两次变革
  • 三、改革开放与中国电视事业的腾飞
  • 四、新世纪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 第三章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
  • 第一节 技术的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
  • 第二节 体制的类型决定广播电视媒介运作的基本理念
  • 一、国家经营型的广播电视体制
  • 二、公共机构型的广播电视运营体制
  • 三、商业型的广播电视运营体制
  • 四、国营和商业并行不悖的中国当代广播电视体制
  • 第三节 社会文化的变迁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外部资源
  • 一、“理想主义”的时代精神造就的“文人电视”
  • 二、市场经济大潮造就的商业电视
  • 第四节 作为“媒介英雄”的个人是广播
  • 一、爱德华·默罗和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诞生
  • 二、中国电视“九三变革”中关键人物的作用
  • 第四章理解声音
  • 第一节 声音的属性
  • 一、声音的物理属性
  • 二、声音的心理属性
  • 三、声音的社会属性
  • 第二节 音乐性的声音及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使用
  • 一、何谓音乐性声音
  • 二、理解广播传播中的音乐性的声音
  • 第三节 语言性的声音及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使用
  • 一、声音和语言
  • 二、理解广播中的语言性声音
  • 第五章画面传播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图像传播的魅力
  • 一、单独图像的传播特性
  • 二、受众感知图像的快乐:图像传播的魅力之源
  • 第二节 流动图像的叙事与抒情
  • 一、流动画面的叙事之一:长镜头
  • 二、流动画面的叙事之二:叙事蒙太奇
  • 三、流动的画面说理的可能:关于理性蒙太奇
  • 四、流动画面的抒情:长镜头的震撼力和表现蒙太奇
  • 第三节 声画互动的魅力
  • 第六章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 第一节 从“节目”到“栏目”
  • 一、节目和栏目的概念
  • 二、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化的优势
  • 三、新闻节目的核心元素——新闻价值
  • 第二节 广播新闻节目
  • 一、广播传播新闻的优势
  • 二、广播新闻信息采制的关键:有逻辑的新闻叙事和现场音响、同期声的录制
  • 三、广播新闻编排的原则:冗余度的控制
  • 第三节 电视新闻节目
  • 一、电视短新闻
  • 二、电视深度报道
  • 三、电视新闻评论
  • 第七章广播电视文艺节目
  • 第一节 广播文艺节目
  • 一、广播音乐节目:音乐与广播结合的形式
  • 二、广播剧
  • 第二节 电视文艺节目
  • 一、电视音乐节目
  • 二、电视综艺节目
  • 三、电视游戏节目
  • 第八章广播电视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
  • 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广告时段的市场营销
  • 一、何为市场营销
  • 二、广播电视媒介的广告经营:作为商品的“注意力”的4P分析
  • 第二节 广播电视媒介节目的市场营销
  • 一、节目流通市场
  • 二、收费频道的市场营销
  • 第九章广播电视传播伦理
  • 第一节 伦理的含义
  • 一、伦理的社会功能
  • 二、广播电视传播伦理的宏观背景——现代性伦理
  • 第二节 现代社会中广播电视传播伦理的内涵
  • 一、传播内容的真实
  • 二、对传播当事人的保护
  • 三、对受众尤其是特殊受众的保护
  • 四、对社会进步的责任
  • 结语走向未来的广播电视媒介
  • 一、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
  • 1.互联网技术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
  • 2.通讯技术对广播电视媒介的影响
  • 二、社会文化的变迁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