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5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剖析了道德规范与文化、认知要素对制度合法性的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分别探讨了规制、道德规范与文化、认知三大制度合法性要素及其对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在田野研究中,作者观察到,超越个体层面的群体结构也对公共物品供给等产生影响。作者强调,普遍道德和群体结构为理解公共物品供给等集体行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有效克服“搭便车”等集体行动困境提供了新方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一章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及其有效实现
- 一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 二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因素
- 三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迁
- 四 理论框架:合法性机制视角
- 五 研究问题与方法
- 第二章 合法性机制初探
- 一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下的公共物品供给参与意愿
- 二 理论再检验:北京、福建不同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 三 小结
- 第三章 制度认知及其影响
- 一 “一事一议”、项目制背景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 二 参与意愿的制度影响因素
- 三 制度认知和公共物品供给参与意愿:实证结果
- 四 小结
- 第四章 认知合法性机制与公共物品供给
- 一 制度、制度合法性与公共物品供给
- 二 个案概况与研究预设
- 三 认知合法性机制与T村的公共物品供给
- 四 小结
- 第五章 规范合法性机制
- 一 公共物品供给困境
- 二 普遍道德与公共物品供给集体行动困境
- 三 实证分析:普遍道德与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 四 培育普遍道德:公共参与
- 五 小结
- 第六章 合法性机制的比较研究(上)
- 一 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分析视角
- 二 制度合法性机制与公共物品供给
- 三 制度合法性机制视角下的公共物品供给参与意愿
- 四 小结
- 第七章 合法性机制的比较研究(下)
- 一 行动者、制度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 二 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组织及其制度
- 三 制度合法性机制比较研究
- 四 小结
- 第八章 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的群体结构视角
- 一 公共物品自我供给的个体视角
- 二 从个体到群体结构视角
- 三 群体结构视角的发展及其解释
- 四 群体结构视角的实验论证
- 五 理论贡献与对中国研究的启发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一 制度合法性机制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
- 二 合法性机制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
- 三 未来方向
- 参考文献
- 后记 关于公共物品供给“搭便车”困境的研究探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