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辅导教程:涵盖考点、易懂注释,适合IT管理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用书: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辅导教程(第4版)》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中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级别的考试辅导指定教程。全书内容涵盖了考试大纲规定的所有知识点,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进行了细化和深化。阅读本书,就相当于阅读了一本详细的、带有知识注释的考试大纲。准备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掌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内容的分布,以及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用书: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辅导教程(第4版)》可作为IT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手册,可作为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软件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和信息系统监理师进一步发展的学习用书,还可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 封面
  • 版权页
  • 前言
  • 目录
  • 第1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 1.1 信息系统
  • 1.1.1 信息系统的概念
  • 1.1.2 信息系统的类型
  • 1.2 信息系统建设
  • 1.2.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1.2.2 信息系统的规划原则
  • 1.2.3 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法
  • 1.2.4 信息系统的规划工具
  • 1.2.5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1.3 首席信息官CIO
  • 1.3.1 产生背景
  • 1.3.2 能力素质要求
  • 1.3.3 主要职责
  • 第2章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 2.1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 2.1.1 软件需求
  • 2.1.2 需求获取
  • 2.1.3 需求分析
  • 2.1.4 需求验证
  • 2.1.5 流行的需求分析方法
  • 2.2 软件架构设计
  • 2.2.1 软件架构风格
  • 2.2.2 软件架构评估
  • 2.3 软件设计
  • 2.3.1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 2.3.2 结构化的设计方法
  • 2.3.3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 2.3.4 设计模式
  • 2.4 软件测试
  • 2.4.1 测试用例设计
  • 2.4.2 软件测试类型和步骤
  • 2.4.3 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
  • 2.4.4 软件调试
  • 2.4.5 软件维护
  • 2.5 软件开发环境
  • 2.6 软件工程过程管理
  • 2.6.1 过程管理
  • 2.6.2 CMMI
  • 第3章 软件构件与中间件
  • 3.1 构件模型及实现
  • 3.2 常用构件标准
  • 3.2.1 EJB基础知识
  • 3.2.2 COM/DCOM/COM+基础知识
  • 3.2.3 CORBA基础知识
  • 3.3 中间件技术
  • 3.3.1 中间件的定义
  • 3.3.2 中间件的功能
  • 3.3.3 中间件的分类
  • 3.3.4 中间件技术在集成中的应用
  • 3.3.5 中间件的发展趋势
  • 第4章 面向对象方法
  •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4.1.1 对象与封装
  • 4.1.2 类与类库
  • 4.1.3 继承与多态
  • 4.1.4 消息通信
  • 4.1.5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
  • 4.2 UML概述
  • 4.2.1 UML是什么
  • 4.2.2 UML结构
  • 4.2.3 UML的主要特点
  • 4.2.4 UML的应用领域
  • 4.3 UML的建模机制
  • 4.3.1 用例图
  • 4.3.2 类图和对象图
  • 4.3.3 交互图
  • 4.3.4 状态图
  • 4.3.5 活动图
  • 4.3.6 构件图
  • 4.3.7 部署图
  • 4.3.8 复合结构图
  • 4.3.9 包图
  • 4.4 面向对象分析
  • 4.4.1 OMT方法简介
  • 4.4.2 用UML进行分析
  • 4.5 面向对象设计
  • 4.5.1 Coad/Yourdon方法
  • 4.5.2 Booch方法
  • 4.5.3 Jacobson方法
  • 第5章 工作流和业务流程重构
  • 5.1 工作流定义
  • 5.2 工作流特征
  • 5.3 工作流和传统管理软件
  • 5.4 业务流程重构
  • 第6章 计算机网络知识
  • 6.1 网络的功能与分类
  • 6.2 网络协议与标准
  • 6.2.1 OSI网络层次模型
  • 6.2.2 局域网协议
  • 6.2.3 广域网协议
  • 6.2.4 因特网协议
  • 6.3 网络结构与通信
  • 6.3.1 总线型拓扑结构
  • 6.3.2 星形拓扑结构
  • 6.3.3 环形拓扑结构
  • 6.3.4 其他拓扑结构
  • 6.3.5 拓扑结构的选择
  • 6.4 Internet和Intranet基础
  • 6.4.1 IPv6
  • 6.4.2 Intranet基础
  • 6.5 网络设备
  • 6.5.1 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
  • 6.5.2 网桥(Bridge)
  • 6.5.3 路由器(Router)
  • 6.5.4 网关(gateway)
  • 6.5.5 交换机(Switching)
  • 6.6 网络交换技术
  • 6.7 网络存储技术
  • 6.7.1 DAS
  • 6.7.2 NAS
  • 6.7.3 SAN
  • 6.8 网络接入技术
  • 6.8.1 xDSL接入
  • 6.8.2 HFC接入
  • 6.8.3 高速以太网接入
  • 6.8.4 DDN接入
  • 6.9 无线网络技术
  • 6.9.1 WiMax
  • 6.9.2 CDMA 2000
  • 6.9.3 WCDMA
  • 6.9.4 TD-SCDMA
  • 6.9.5 4G
  • 6.9.6 5G
  • 6.10 光网络技术
  • 6.10.1 接入网用SDH系统
  • 6.10.2 无源光网络PON
  • 6.11 综合布线
  • 6.11.1 综合布线概述
  • 6.11.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 第7章 云计算
  • 7.1 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 7.2 云计算的应用
  • 7.3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 7.4 平台即服务(PaaS)
  • 7.5 软件即服务(SaaS)
  • 第8章 物联网
  • 8.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 8.2 物联网的层次结构
  • 8.3 物联网的相关领域与技术
  • 8.4 物联网的应用
  • 第9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
  • 9.1 信息与信息化
  • 9.1.1 信息的定义与特征
  • 9.1.2 信息化
  • 9.1.3 国家信息化体系
  • 9.1.4 两化融合
  • 9.2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 9.2.1 政府信息化的概念、作用及意义
  • 9.2.2 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
  • 9.3 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
  • 9.3.1 人工智能
  • 9.3.2 互联网+
  • 9.3.3 智能制造
  • 9.3.4 中国制造2025
  • 9.3.5 智慧城市
  • 9.3.6 商业智能(BI)
  • 9.3.7 电子商务
  • 9.3.8 大数据
  • 9.3.9 移动互联网
  • 第10章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 10.1 信息系统服务业内容
  • 10.2 系统集成服务
  • 10.3 服务管理的工作流程
  • 10.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 第11章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
  • 11.1 项目及项目管理
  • 11.1.1 项目的概念
  • 11.1.2 项目的属性
  • 11.1.3 项目管理
  • 11.2 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现状与特点
  • 11.2.1 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现状
  • 11.2.2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 11.3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 11.4 项目管理专业领域
  • 11.5 项目管理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 11.5.1 项目管理与运作管理
  • 11.5.2 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
  • 11.6 项目管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11.7 项目管理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 11.7.1 德:高尚的品德和奉献精神
  • 11.7.2 识:思维敏捷的见识和敢于创新的胆识
  • 11.7.3 能:组织才能和管理能力
  • 11.7.4 知: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 11.7.5 体:强健的身体和豁达、冷静的性格
  • 11.8 项目管理环境
  • 第12章 项目生命周期和组织
  • 12.1 项目生命周期
  • 12.2 项目干系人和项目团队
  • 12.2.1 项目干系人
  • 12.2.2 项目团队
  • 12.3 项目组织形式
  • 12.3.1 职能式项目组织形式
  • 12.3.2 项目单列式组织形式
  • 12.3.3 矩阵式组织形式
  • 第13章 项目管理过程
  • 13.1 项目过程及其工作阶段的划分
  • 13.1.1 过程的定义
  • 13.1.2 一般项目的阶段划分过程
  • 13.1.3 过程管理
  • 13.2 项目管理过程及其阶段划分
  • 13.2.1 项目管理过程概述
  • 13.2.2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 13.2.3 项目管理过程及其阶段或活动
  • 13.2.4 项目管理过程组
  • 13.2.5 项目管理过程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 13.2.6 项目管理过程组内部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 13.2.7 项目管理过程图解
  • 13.3 项目管理具体过程的描述
  • 13.3.1 项目管理具体过程的描述方法
  • 13.3.2 项目管理具体过程的描述
  • 13.4 项目管理过程的具体选择和运用
  • 第14章 项目立项与招投标管理
  • 14.1 项目的机会选择
  • 14.2 可行性分析及可行性分析报告
  • 14.2.1 可行性分析
  • 14.2.2 可行性分析报告
  • 14.3 项目论证与评估
  • 14.3.1 项目论证与评估的基本概念
  • 14.3.2 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真实性评估
  • 14.3.3 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客观性评估
  • 14.3.4 项目评估报告
  • 14.4 项目招投标流程及管理
  • 14.4.1 招标
  • 14.4.2 投标
  • 14.4.3 开标、评标和中标
  • 第15章 项目整体管理
  • 15.1 项目整体管理概述
  • 15.2 项目章程的作用及制订
  • 15.2.1 项目章程的作用
  • 15.2.2 项目章程的制订
  • 15.3 项目管理计划的制订
  • 15.3.1 项目管理计划的作用
  • 15.3.2 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
  • 15.4 整体变更控制
  • 15.4.1 基线与变更申请
  • 15.4.2 变更评审
  • 15.4.3 变更分派
  • 15.4.4 变更实施
  • 15.4.5 变更验证
  • 15.5 项目收尾
  • 15.5.1 项目验收
  • 15.5.2 项目后评价
  • 第16章 项目范围管理
  • 16.1 规划范围管理
  • 16.2 定义范围
  • 16.2.1 范围边界
  • 16.2.2 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
  • 16.2.3 主要可交付成果
  • 16.2.4 定义范围的输出
  • 16.3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 16.3.1 工作分解结构的作用
  • 16.3.2 工作分解结构的层次
  • 16.3.3 分解参考的原则
  • 16.3.4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 16.3.5 项目分解结构工作过程
  • 16.4 确认范围
  • 16.5 控制范围
  • 16.5.1 范围变更请求
  • 16.5.2 范围变更的冲击
  • 16.5.3 实现范围变更
  • 第17章 进度管理
  • 17.1 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
  • 17.2 进度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 17.2.1 工作量和工期的估计
  • 17.2.2 项目计划编排方法和技术
  • 17.3 项目进度控制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措施
  • 17.3.1 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要点
  • 17.3.2 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 17.3.3 几种常见的项目进展报告
  • 17.3.4 比较分析
  • 17.4 控制进度的概念、原则和一般步骤
  • 17.4.1 控制进度的概念和原则
  • 17.4.2 控制进度的步骤
  • 17.5 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的目标与范围
  • 17.5.1 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的目标
  • 17.5.2 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的范围
  • 第18章 项目成本管理
  • 18.1 项目成本管理的原理和术语
  • 18.2 项目成本估算
  • 18.2.1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估算的困难和常见错误
  • 18.2.2 自顶向下的估算
  • 18.2.3 自底向上的估算
  • 18.2.4 估算中的协商
  • 18.2.5 最小、最大和最有可能的估算
  • 18.2.6 按照阶段的估算
  • 18.2.7 估算的依据
  • 18.3 项目成本预算
  • 18.3.1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 18.3.2 零基准预算
  • 18.3.3 购买还是自己制作
  • 18.3.4 累加预算成本
  • 18.4 项目成本控制
  • 18.4.1 实际成本
  • 18.4.2 成本偏差和挣值法
  • 18.4.3 控制成本
  • 18.4.4 项目完成成本再预测
  • 第19章 项目质量管理
  • 19.1 项目质量管理机制
  • 19.1.1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 19.1.2 规划质量管理
  • 19.1.3 实施质量保证
  • 19.1.4 控制质量
  • 19.2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 19.2.1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 19.2.2 质量管理主要流派与质量管理组织
  • 19.2.3 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
  • 19.3 项目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
  • 19.3.1 配置管理
  • 19.3.2 软件测试技术
  • 19.3.3 帕累托分析
  • 19.3.4 其他质量管理工具
  • 19.4 如何提高信息系统项目质量
  • 19.4.1 强有力的领导
  • 19.4.2 建立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
  • 19.4.3 建立组织级质量管理体系
  • 19.4.4 建立项目级激励制度
  • 19.4.5 理解质量成本
  • 19.4.6 提高项目文档质量
  • 19.4.7 发展和遵从成熟度模型
  • 19.5 项目案例分析
  • 19.6 软件质量属性
  • 19.7 小结
  • 第20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20.1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
  • 20.2 组建项目团队
  • 20.3 建设项目团队
  • 20.3.1 培训
  • 20.3.2 团队建设活动
  • 20.3.3 奖励与表彰制度
  • 20.3.4 人际关系技能
  • 20.3.5 基本规则
  • 20.3.6 集中办公
  • 20.3.7 人事测评工具
  • 20.4 激励理论
  • 20.4.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0.4.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 20.4.3 期望理论
  • 20.4.4 X理论和Y理论
  • 第21章 项目沟通管理
  • 21.1 项目沟通管理概述
  • 21.1.1 规划沟通管理
  • 21.1.2 管理沟通
  • 21.2 沟通的基本原理
  • 21.2.1 沟通的重要性
  • 21.2.2 沟通模型
  • 21.2.3 沟通渠道、沟通方法、沟通类型与沟通障碍
  • 21.2.4 项目经理在沟通中的作用
  • 21.2.5 保证团队沟通顺畅的六点措施
  • 21.3 项目沟通管理机制
  • 21.3.1 报告绩效
  • 21.3.2 项目干系人管理与项目客户关系管理
  • 21.4 如何改进项目沟通
  • 21.4.1 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辅助沟通
  • 21.4.2 建立沟通基础结构
  • 21.4.3 使用项目沟通模板
  • 21.4.4 把握项目沟通基本原则
  • 21.4.5 发展更好的沟通技能
  • 21.4.6 认识和把握人际沟通风格
  • 21.4.7 进行良好的冲突管理
  • 21.4.8 召开高效的会议
  • 21.5 项目案例分析
  • 21.6 小结
  • 第22章 项目干系人管理
  • 22.1 识别干系人
  • 22.2 规划干系人管理
  • 22.3 管理干系人参与
  • 22.4 控制干系人参与
  • 第23章 项目风险管理
  • 23.1 风险概述
  • 23.1.1 风险定义
  • 23.1.2 风险属性
  • 23.1.3 风险管理
  • 23.2 规划风险管理
  • 23.3 识别风险
  • 23.4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
  • 23.5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
  • 23.6 规划风险应对
  • 23.7 控制风险
  • 23.8 小结
  • 第24章 项目采购和合同管理
  • 24.1 规划采购管理
  • 24.1.1 规划采购管理的输入
  • 24.1.2 采购计划的编制工具和技术
  • 24.1.3 采购计划的输出
  • 24.2 实施采购
  • 24.3 控制采购
  • 24.4 合同编制
  • 24.5 招标
  • 24.5.1 招标的输入
  • 24.5.2 招标的工具和技术
  • 24.5.3 招标的输出
  • 24.6 供方选择
  • 24.6.1 供方选择的输入
  • 24.6.2 供方选择的工具和技术
  • 24.6.3 供方选择的输出
  • 24.7 合同管理
  • 24.7.1 合同管理的输入
  • 24.7.2 合同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 24.7.3 合同管理的输出
  • 24.8 合同收尾
  • 24.8.1 合同收尾的输入
  • 24.8.2 合同收尾的工具和技术
  • 24.8.3 合同收尾的输出
  • 24.9 外包管理
  • 第25章 文档和配置管理
  • 25.1 信息系统文档
  • 25.1.1 信息系统文档的种类
  • 25.1.2 信息系统文档的特点
  • 25.2 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
  • 25.2.1 配置项
  • 25.2.2 配置管理
  • 25.2.3 配置管理的意义
  • 25.3 配置管理过程
  • 25.3.1 配置管理中的角色和分工
  • 25.3.2 配置管理流程
  • 25.3.3 配置管理计划
  • 25.4 配置管理中的活动
  • 25.4.1 配置标志
  • 25.4.2 版本控制
  • 25.4.3 变更控制
  • 25.4.4 构造管理
  • 25.4.5 状态报告
  • 25.4.6 配置审核
  • 25.5 配置管理的团队支持
  • 25.5.1 大型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 25.5.2 信息系统项目中的配置管理的实施
  • 25.5.3 工作视图
  • 第26章 战略管理
  • 26.1 战略的概念
  • 26.2 战略的构成要素
  • 26.3 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系
  • 26.4 项目管理中的战略管理
  • 26.5 战略制订
  • 26.6 战略执行
  • 26.7 战略监控和评估
  • 26.8 组织战略层次
  • 第27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 27.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本知识
  • 27.1.1 监理工作的内容
  • 27.1.2 项目监理范围
  • 27.1.3 监理的分类
  • 27.1.4 实施全过程监理的一般工作内容
  • 27.1.5 监理的依据
  • 27.2 监理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
  • 27.2.1 监理工作的流程
  • 27.2.2 监理规划
  • 27.2.3 监理细则
  • 27.3 监理组织机构及监理工程师
  • 27.3.1 监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 27.3.2 项目监理的组织形式
  • 27.3.3 监理组织的人员结构及其基本职责
  • 27.3.4 监理工程师
  • 27.4 监理中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变更控制
  • 27.4.1 投资控制
  • 27.4.2 进度控制
  • 27.4.3 质量控制
  • 27.4.4 变更控制
  • 27.5 监理中的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
  • 27.5.1 合同管理
  • 27.5.2 信息管理
  • 27.5.3 安全管理
  • 27.6 监理中的组织协调
  • 27.7 信息网络系统工程的监理
  • 27.7.1 建设内容
  • 27.7.2 监理重点
  • 27.8 信息应用系统工程的监理
  • 27.9 监理文件
  • 27.10 主要监理法规
  • 27.10.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
  • 27.10.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
  • 27.10.3 信息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 第28章 项目集管理
  • 28.1 项目集管理概念
  • 28.1.1 项目集与项目集管理
  • 28.1.2 项目组合管理、项目集管理、项目管理及组织级项目管理的关系
  • 28.1.3 项目集管理、运营管理及组织级战略的关系
  • 28.1.4 项目集经理技能与能力
  • 28.2 项目集战略一致性
  • 28.2.1 项目集与组织战略的一致性
  • 28.2.2 项目集路线图
  • 28.2.3 环境评估
  • 28.3 项目集治理
  • 28.3.1 项目集治理委员会
  • 28.3.2 项目集治理委员会职责
  • 28.3.3 项目集组件治理
  • 28.3.4 支持项目集治理的其他活动
  • 28.4 项目集生命周期管理
  • 28.4.1 项目集定义阶段
  • 28.4.2 项目集收益交付阶段
  • 28.4.3 项目集收尾阶段
  • 第29章 信息系统测试管理
  • 29.1 测试模型
  • 29.1.1 V模型
  • 29.1.2 W模型
  • 29.1.3 H模型
  • 29.1.4 X模型
  • 29.1.5 前置测试模型
  • 29.2 测试分类
  • 29.2.1 按照开发阶段划分
  • 29.2.2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
  • 29.2.3 按照测试技术划分
  • 29.2.4 按照测试执行方式划分
  • 29.2.5 按照测试对象类型划分
  • 29.2.6 按照质量属性划分
  • 29.2.7 按照测试地域划分
  • 29.3 软件测试技术
  • 29.3.1 黑盒测试法
  • 29.3.2 白盒测试法
  • 29.4 测试管理
  • 29.4.1 测试管理概述
  • 29.4.2 测试管理的内容
  • 29.4.3 测试监控
  • 29.4.4 配置管理
  • 29.4.5 测试风险管理
  • 29.4.6 测试人员的绩效考核
  • 第30章 信息安全知识
  • 30.1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 30.1.1 信息安全策略的概念
  • 30.1.2 建立安全策略注意事项
  • 30.1.3 安全策略设计原则
  • 30.1.4 信息安全方案
  • 30.2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
  • 30.2.1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概述
  • 30.2.2 信息安全系统
  • 30.2.3 信息安全系统架构体系
  • 30.2.4 信息安全系统的工程基础
  • 30.2.5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体系结构
  • 30.2.6 ISSE-CMM的体系结构
  • 30.2.7 ISSE-CMM的过程能力水平
  • 30.2.8 ISSE-CMM的应用
  • 30.3 PKI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 30.3.1 PKI的概述
  • 30.3.2 基于X.509的PKI
  • 30.3.3 数字证书
  • 30.3.4 PKI证书的作用
  • 30.3.5 信任模型
  • 30.3.6 PKI/CA应用
  • 30.3.7 PMI与PKI
  • 30.4 访问控制
  • 30.4.1 访问控制技术
  • 30.4.2 身份认证技术
  • 30.4.3 网络安全访问控制
  • 30.5 安全审计与分布式审计
  • 30.5.1 安全审计概述
  • 30.5.2 建立安全审计系统
  • 30.5.3 分布式审计系统
  • 参考文献
  • 反侵权盗版声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有类似的其他资料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搞懂这本书,就能读懂另一本升职加薪的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