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用户推荐指数
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1千字
字数
2024-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入门证据法的底层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了突出实用性,采取了与理论著作和教学用书不同的写法及体例。例如,本书中的“特别提示”就是突出实务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之处。本书还根据相应章节阐述的内容,设置了“问题答疑”部分,对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回答。
另外,本书在每一章的最后还设置了“案例评析”,针对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尤其是法院的裁判进行分析,指出该案例中所涉民事证据法原理以及运用实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第一章 初识证据
- 一、证据的意义
- 二、证据的概念
- 三、证据的“三性”
- 四、证据的作用
- 五、证据能力(证据资格)
- 六、证据的证明力
- 七、民事诉讼中证据运用与刑事诉讼中证据运用的差异
- 八、什么是民事证据法
- 九、证据的法定种类
- 第二章 书证及其运用
- 一、书证的概念及特征
- 二、书证与文书的关系
- 三、文书的种类与书证的应用
- 四、书证的证据能力与书证的证明力
- 五、书证(文书)提出义务制度
- 第三章 鉴定意见及其运用
- 一、什么是鉴定意见
- 二、鉴定对象
- 三、鉴定意见中鉴定的类型
- 四、非司法鉴定(私鉴定)意见的运用
- 五、鉴定制度中的专家辅助人的作用
- 六、专家意见在实践中的运用
- 七、鉴定申请
- 八、鉴定费用、标准及负担
- 九、鉴定人及权利义务
- 十、鉴定的程序事项
- 十一、鉴定意见的质证
- 十二、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满足的条件
- 第四章 证人证言
- 一、什么是证人证言
- 二、哪些人不能作为证人
- 三、证人的义务:出庭义务
- 四、证人的义务:真实陈述的义务
- 五、证人作证的申请
- 六、证人作证的基本要求及询问
- 七、对证人作证的法律保障
- 八、证人作证特免权
- 九、域外制度:交叉询问制
- 十、英美法系交叉询问制的特点
- 十一、关于交叉询问制的移植
- 第五章 视听资料及运用
- 一、什么是视听资料
- 二、视听资料的收集与运用
- 三、诉讼中视听资料质证的注意事项
- 四、如何判断视听资料的合法性与可采性
- 第六章 电子数据
- 一、什么是电子数据
- 二、电子数据与其他证据种类的区分
- 三、电子数据与证人证言的关系
- 四、电子数据的运用
- 第七章 当事人的陈述、物证与勘验笔录
- 第一节 当事人的陈述
- 一、当事人的陈述的含义
- 二、当事人的陈述的特征
- 三、当事人的陈述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 四、当事人的陈述的分类
- 五、当事人的陈述作为证据在运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六、当事人本人到庭令
- 第二节 物证
- 一、物证的概念
- 二、物证的特征
- 三、物证与书证的区别
- 四、物证的审查判断
- 第三节 勘验笔录
- 一、勘验笔录的概念与特征
- 二、勘验笔录的独立性
- 三、勘验笔录与其他法定证据种类的区分
- 四、勘验笔录的制作与审查
- 第八章 自认制度及其运用
- 一、什么是自认
- 二、自认成立的法律要件
- 三、自认的法律效果
- 四、自认的撤回
- 五、自认适用的例外情形
- 六、自认的无效
- 第九章 证据的收集
- 一、证据收集的含义
- 二、证据收集与证据的调查收集是不同的概念
- 三、民事诉讼证据收集与刑事证据收集的差异
- 四、证据收集的基本原则
- 五、当事人的证据收集
- 六、法院的证据收集
- 七、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证据收集
- 八、什么是陷阱取证?陷阱取证是非法的吗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