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时隔50年,《哈佛法律评论》官方再次开审,6位大法官与法学家重启激烈论战与思辨盛宴。

内容简介

1949年,美国法学家富勒在《哈佛法律评论》发表了他虚构的“洞穴奇案”。五名探险者受困于山洞,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因缺少食物,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获救之后,存活的四人被以杀人罪起诉,一审判处死刑,被告上诉至法院。

富勒以一人分饰五角,虚拟了法院5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词。50年后,1999年,《哈佛法律评论》编辑部邀请6位法官和学者再次审理该案、撰写判词,呈现对此案的重新思考与论战,并请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大卫·沙皮罗撰写评论。本书是对这11篇判词和1篇评论的完整汇集。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译说明
  • 导言 一个经久不衰的洞穴
  • 第一部分 洞穴奇案
  • 首席大法官特鲁派尼的判词
  • 福斯特大法官的判词
  • 唐丁大法官的判词
  • 基恩大法官的判词
  • 汉迪大法官的判词
  • 最后判决
  • 附言
  • 第二部分 再审洞穴奇案
  • 柯辛斯基大法官的判词
  • 桑斯坦大法官的判词
  • 韦斯特大法官的判词
  • 德邦克大法官的判词
  • 伊斯特布鲁克大法官的判词
  • 最蠢女佣大法官的判词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电车难题的前身(加强版)

    先简单的说一下洞穴奇案:五名洞穴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为了生存,大家约定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一个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一方案的提议人,不过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它四人却执意坚持,结果恰好是威特摩尔被抽中。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 这是美国法理学大家富勒 1949 年提出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这一公案后来成了西方法学院学生的必读文本。1998 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写出了的判决意见…… 本书兼收了富勒和萨伯两人共十四个观点,借以形象地反映了 20 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这是个对立法精神和立法技术以及法律适用性进行了丰富且多维的辩论。短短 92 页,法官名字一个没记住,但是一次有如此多维的角度,看的真的叹为观止,也让我对律师和法官的职业多了点思辨性质的理解。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永恒问题的探讨

      当事人事别人,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不多加考虑的,用以往经验去思考。可以怜悯地带着我们的慈悲心去 “可怜” 他们。去 “指手画脚”。那把我们代入到当事人呢?这个故事背景有这么多探讨。那列车问题呢?一边 5 人,一边 1 人。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把自己代入到 1 人或者 5 人中,结果完全不一样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中文在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