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记录了从1917年到1991年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内容简介

本丛书围绕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为主题,在内容上,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突出道路与抉择过程。本书是本丛书第三册,以宏观视角配合精妙点评展现社会主义发展由一国到多国的情状与特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的观察与思考
  • 导论
  • 第一章 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 第一节 苏维埃俄国首建政治制度
  • 第二节 苏维埃俄国经济制度的初建和转折
  • 第三节 苏维埃俄国的文化制度
  • 第四节 苏维埃俄国的军事制度
  • 第二章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 第一节 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初步实践
  • 第二节 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
  • 第三节 列宁去世后联共(布)的党内斗争
  • 第四节 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肃反运动
  • 第五节 苏联模式的形成
  • 第三章 大国关系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苏联与西方大国的关系
  •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
  • 第三节 欧洲的分裂与东欧的形成
  • 第四节 民主德国的诞生
  • 第四章 东欧国家为何首先确立人民民主制度
  • 第一节 东欧国家的人民民主制度的确立
  • 第二节 东欧国家人民民主制度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 第三节 东欧人民民主制度的终结
  • 第五章 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行
  • 第一节 东欧国家与苏联同盟关系的确立
  • 第二节 苏联控制东欧国家的三个地区性组织
  • 第三节 苏联经济模式在东欧的确立
  • 第四节 南斯拉夫与苏联的冲突
  • 第五节 东欧各国党内的清洗运动
  • 第六章 新中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锁定
  • 第一节 新中国采取苏联模式的基础
  • 第二节 移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 第三节 中苏两国之间的“蜜月”关系
  • 第七章 苏联共产党二十大及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 第一节 引起轩然大波的苏联共产党二十大
  • 第二节 波兰的波兹南事件和十月事件
  • 第三节 震撼世界的匈牙利事件
  • 第四节 苏联共产党二十大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八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60—80年代的变革
  • 第一节 苏联共产党二十大以后苏联的社会发展
  • 第二节 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发展
  • 第三节 南斯拉夫的社会发展
  • 第四节 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发展
  • 第五节 民主德国和保加利亚的社会发展
  • 第九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
  • 第一节 苏联政治制度的变化
  • 第二节 苏联的解体
  • 第三节 东欧剧变的内外动因
  • 第四节 东欧国家急剧的社会变革
  • 第十章 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
  • 第一节 越南的社会主义制度
  • 第二节 老挝的社会主义制度
  • 第三节 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
  • 第四节 古巴的社会主义制度
  • 第五节 蒙古的社会主义制度
  • 第六节 柬埔寨共产党短暂的共产主义试验
  • 第十一章 欧洲社会民主党另辟蹊径探索“社会主义”
  •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参与或执政的社会民主党
  •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民主党的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心不能丢

    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优越性主要在于注重底层人民,苏联和一些失败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载在丢失了这个本心。他们把中心放在了一时的真逗,一时的形式主义等。失去了本心就失去了优势,没有了优势,才造成了恶果。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