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选自作者二十余年在媒体上就公共议题发表的文章。

内容简介

陈宪自选集分为两册,“以人为本”是自选集中文章收录的核心理念。

本书精选了陈宪教授于1998—2020年在《解放日报》《文汇报》《南风窗》等媒体上就公共议题发表的文章,内容包括创业创新、企业家精神、教育和人力资本三大主题。

作为一位经济学者,作者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对大众进行了经济学通识教育,这有利于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Part 1 贫富差距、利益调整与教育机会公平
  • 专业化、职业化与敬业精神
  • “有为”方能“有位”
  • 贫富差距、利益调整与教育机会公平
  • 一、贫富差距原因的新发现
  • 二、发现和利用新的利益增量
  • 三、教育机会公平是利益调整的新举措
  • 关于MBA的些许困惑与思考
  • 一、MBA:education抑或training
  • 二、MBA:专业化抑或职业化
  • 三、MBA:培养企业家抑或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
  • 圈地与圈人
  • 人本精神:经济学人的告白
  • 一、从一篇论文和一本书说起
  • 二、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
  • 三、人是具体的,一切人不能代替每个人
  • 教育体制改革的公共经济学思考
  • 一、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服务
  • 二、效率与公平:教育功能的分析
  • 三、政府与市场:教育发展的思考
  • “高考状元县”折射出什么?
  • 一、人力资本投资会有丰厚的回报
  •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是多元的
  • 三、关键是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 四、教育本来可以快乐一点
  • 有些公平是绝对的
  • 高校为啥不能炒股?
  • “零工经济”在深化还是逆转职业化?
  • Part 2 “双创” 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转型大计
  • 以色列创业创新考察记
  • 一、以色列的“新创”与中国的“创新”
  • 二、以色列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 三、向以色列的创业创新学什么
  • 聚焦上海科创中心的生态系统建设
  • 一、从“进入”看主体建设
  • 二、从“退出”看环境建设
  • 三、生态系统建设的非经济因素
  • “双创”,深圳“优”在哪里?
  • 一、深圳“优”在包容
  • 二、深圳“优”在结构
  • 三、深圳“优”在生态系统
  • 四、深圳“优”在公共服务
  • 经济学与管理学视域下的“创新”
  • 一、创新理论源于经济学
  • 二、管理学的创新研究
  • 三、两者共同视域下的创新
  • 中国经济的希望在“双创”
  • 一、“双创”促进中长期增长动力的形成
  • 二、“双创”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试错
  • 三、“双创”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
  • 四、“双创”助力重塑主流价值观
  • 为什么深圳将是中国第一个新经济策源地?
  • 今天,我们在什么意义上谈“创业”?
  • 一、从两个英文单词说起
  • 二、今天,创业做什么?
  • 三、今天,什么人在创业?
  • 四、今天,在什么地方创业?
  • 五、今天,政府如何为创业作为?
  • Part 3 在中国,如何认识企业家
  • 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
  • “决策失误”的背后
  • “三张黄牌”与企业家精神
  • 在中国,如何认识企业家?
  • 一、成功企业家的一个“理论模型”
  • 二、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体制环境制约了企业家成长
  • 三、企业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成熟形态
  •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
  • 一、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 二、供给创新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 三、成熟的市场经济就是企业家经济
  • 一个乡贤治理的故事
  • 附录
  • 我的“闭环”人生
  • 一、童年往事和一些家事
  • 二、以知青身份走入社会
  • 三、在铁路公安处的日子
  • 四、高考是我的运气之源
  • 五、曾经驻足的五所大学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陈宪自选集分为两册,“以人为本” 是自选集中文章收录的核心理念。本分册精选了陈宪教授于 1998—2020 年在《解放日报》《文汇报》《南风窗》等媒体上就公共议题发表的文章,内容包括创业创新、企业家精神、教育和人力资本三大主题。作为一位经济学者,作者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对大众进行了经济学通识教育,这有利于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对经济学和公共社会等话题感兴趣的读者。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