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徜徉于“长安与河北之间”,带我们走进唐代历史的另一种表达。

内容简介

中晚唐政治史研究在过去十多年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中古史研究中最令人瞩目的焦点之一。这其中,包括大量中晚唐墓志在内的新出石刻资料的刊布与整理,无疑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外因。而新世纪以降,中古学界对“唐宋变革”这一命题的重新关注,以及学界自身逐渐意识到的亟待改变的重前轻后的唐史研究时段的不平衡,也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者对中晚唐的重新认识和深入考察。本书以其别开生面的研究方法和高屋建瓴的研究格局,直接推动了学界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学术价值极高。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五星会聚与安禄山起兵的政治宣传
  • 一、小引
  • 二、四星聚尾与玄宗朝的德运之争
  • 三、金土相代:安禄山起兵的政治宣传
  • 四、严复的死亡与哀荣
  • 第二章 一位“贰臣”的生命史:王伷在安史之乱中的沉浮
  • 一、赵骅:《忠义传》中的“贰臣”
  • 二、四易其主:安史乱中的王伷
  • 三、唐廷处置“贰臣”政策的形成与转变
  • 四、张巡、许远之外:唐人眼中的陷伪臣僚
  • 五、“忠”的观念强化与扩展:社会与思想层面的互动
  • 第三章 墓志书写与葬事安排:安史乱中的政治与社会一瞥
  • 一、伪号行用与正朔认同关系辨考
  • 二、国号与年号:安史政权内部的正统之争
  • 三、动乱中的葬礼
  • 四、余论
  • 第四章 权力与观众:德政碑所见唐代的中央与地方
  • 一、作为政治景观的纪念碑
  • 二、德政与秩序
  • 三、控驭之道:德政碑的政治学
  • 四、尾声
  • 第五章 政治的表达与实践:田氏魏博的个案研究
  • 一、长安与魏州:政治景观的建造
  • 二、纪念碑中的政治:田氏魏博时代刻石表微
  • 三、魏博田氏的双重镜像
  • 四、政治默契的形成
  • 第六章 刘广之乱与晚唐昭义军
  • 一、李裔家世与高湜出镇昭义的背景
  • 二、咸通、乾符之际昭义节度使人选订误
  • 三、隐没的三十年:刘广之乱与会昌伐叛的善后
  • 四、唐代藩镇变乱模式的演化
  • 第七章 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以罗让碑为中心
  • 一、罗让碑的发现与调查
  • 二、唐末变局中的魏博镇
  • 三、魏博政治中的罗氏家族
  • 四、作者与读者:罗让碑中的政治书写
  • 五、记忆与诠释:罗弘信的符谶制作
  • 附录:罗让碑录文
  • 第八章 深描与重绘:中晚唐历史演进线索的再思考
  • 一、“胡化说”的射程
  • 二、长安与河北之间
  • 三、藩镇研究史的反思
  • 四、重绘中晚唐历史线索的尝试
  • 参考文献
  • 本书各章初载刊物及修改情况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治的动态演变及藩镇内部的变迁

    藩镇史研究的力作,几乎所有文章都经过了大幅度增订,非常用心。尽管是论文合集,但主题线索仍然比较清晰,论述时间自安史之乱到唐末也颇为完整,主因应该是作者对话对象的同一性,基本是回应陈寅恪胡化说及日本学界征服王朝论唐宋变革论等观点,如第一章以严复墓志中四星会聚及金木相代等安史政权的政治宣传为例,作者认为其利用华夏传统思想文化资源构筑王朝正统性,包括燕国号的成立也与此有关,同时安禄山对于延揽汉族士人不遗余力,这均说明胡化等标签的限度。关于安史之乱后 “忠” 观念的变化,第二章通过王伷经历的梳理及对唐朝处置贰臣政策的变化的观察,作者发现忠的变化是回溯性而非即时性,安史之乱平定前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对于贰臣仍然同情与回护。此一部分关于安史政权的异同,仆固怀恩做法的时代背景及张巡、许远争议的梳理颇为精彩。此外唐燕政权的更替的影响也并非如官方史书宣传那样大,两个政权的文臣群体有相当的延续性,对于时人来说这样的朝代更替类似武周革命之时。作者将中晚唐的藩镇的动乱划分为前期外向型的 “政治性反叛” 与后期内向型的 “经济性骚乱”,后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河北藩镇的地域依附性,此点制约其对外扩张,导致唐末失去了争天下的动力,同时节度使为保持权位也加强了与中央的联系,完成了新型君臣关系的确认。通过对德政碑等政治景观的考察,作者指出所谓的河朔故事其实是中央与藩镇基于现实考量而做出的调整,即所谓政治默契,进而达到中央与地方的新的政治平衡。在此唐廷与藩镇的博弈和制衡构成了一个稳定存在的结构,黄巢乱后建立的新藩镇与此前的藩镇体制存在着断裂。而且也正是中晚唐朝廷面临的各种挑战刺激了皇帝个人权力的强化,作者无疑大大丰富了唐宋变革的面相,线性的思维掩盖了太多关键的历史细节。本书的主旨按作者的说法是通过描摹政治过程的复杂性的同时,展现中晚唐长安与河北之间互动的实质及藩镇内部的多元结构,无疑,作者成功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