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通过剖析中日汉籍交流的生动实例,探明“书籍之路”的内涵与外延,考察汉籍传播异国他乡的途径与方式。

内容简介

全书通过梳理汉籍在东亚诸国本土化过程中的化用与变异,阐释了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辐射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序文
  • 前言 本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构成
  • 一、研究视角
  • 二、内容构成
  • 第一章 大津皇子《临终一绝》与陈后主《临行诗》——以与江为《临刑诗》的关联为中心
  • 一 大津皇子的不幸与《临终一绝》
  • 二 陈后主《临行诗》及其问题点
  • 三 江为《临刑诗》
  • 四 陈后主、江总与江为
  • 第二章 陈后主《临行诗》东传日本及其受容——以大津皇子《临终一绝》溯源为中心
  • 一 陈后主《临行诗》与智光、吉藏
  • 二 慧灌、福亮与道慈
  • 三 智藏、吉藏与嘉祥寺
  • 四 智光、安澄与“如有传云”
  • 五 智藏、大津皇子与淡海三船
  • 第三章 古代日本对魏徵《时务策》的受容与变容——以“魏徵时务策”木简为线索
  • 一 魏徵《时务策》的卷数与构成
  • 二 魏徵《时务策》传入日本及其佚文
  • 三 古代日本对魏徵《时务策》的受容与变容
  • 第四章 东传日本的《魏文贞故事》
  • 一 魏徵的言行录与编者
  • 二 《魏文贞公故事》与《魏郑公谏录》
  • 三 东传日本的《魏文贞故事》及其佚文
  • 第五章 《兔园策府》的成书、内容及东传日本
  • 一 《杜嗣先墓志》的相关记载
  • 二 《兔园策府》的成书年代
  • 三 《兔园策府》的内容与传承衍变
  • 四 《兔园策府》东传日本及其受容
  • 第六章 《白氏文集》的成书经过与寺院奉纳
  • 一 白居易的文集编纂与寺院奉纳
  • 二 《白氏文集》七十卷本的编纂
  • 三 寺院奉纳本的去向
  • (一)寺院奉纳的保存意识
  • (二)东林寺奉纳本的去向
  • (三)圣善寺奉纳本的去向
  • (四)南禅院(寺)奉纳本的去向
  • (五)香山寺奉纳本的去向
  • 第七章 白居易的子孙与《白氏文集》家藏本的去向
  • 一 白居易的子女
  • 二 白居易之侄
  • 三 侄龟郎及其收藏本的去向
  • 四 外孙谈阁童及其收藏本的去向
  • 五 履道里第的变迁及其家藏本的去向
  • 第八章 白居易与杨氏兄弟的交友——兼及《杭越寄和诗集》与《白氏文集》东传日本
  • 一 白居易之妻杨氏一族
  • 二 白居易与杨虞卿、杨汝士的交友——白居易的归隐与“牛党”
  • 三 白居易与杨鲁士的交友——圆仁携归《杭越寄和诗集》
  • 四 白居易与杨汉公的交友——惠萼抄归《白氏文集》
  • (一)杨汉公的文学才能和任官经历
  • (二)担任苏州刺史及佛教信仰
  • 第九章 东传日本的《元亨疗马集》及其诸本
  • 一 《元亨疗马集》东传日本
  • 二 《舶载书目》中的《元亨疗马集》目录
  • 三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元亨疗马集》诸版本
  • 四 日本山口大学图书馆藏《元亨疗马集》
  • 第十章 《射诀》东传日本与赴日清人陈采若
  • 一 舶载至日的骑射书籍——《射诀》
  • 二 赴日清人陈采若与骑射术的东传
  • 三 陈采若与赴日清人朱氏兄弟、浙江总督李卫
  • 第十一章 德川日本对中国马术的受容与《对语骥录》
  • 一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马书》与赴日清人
  • 二 马、马具、马艺者与马医师的至日
  • 三 赴日清人问答书与《对语骥录》
  • 第十二章 《古今图书集成》的成书及其东传日本
  • 一 《古今图书集成》的成书
  • (一)《古今图书集成》的成书与陈梦雷
  • (二)《古今图书集成》的印本
  • 二 《古今图书集成》东传日本
  • (一)唐商孙辅斋与《图书集成绘图》东传日本
  • (二)德川吉宗与《集成》全书的输入
  • (三)《集成》东传的印本及全套的售价
  • 三 《古今图书集成》的辗转收藏与日本大型类书的编纂
  • 第十三章 “唐船持渡书”与德川吉宗的实学思想
  • 一 江户时代的书籍贸易与禁书制度
  • 二 吉宗对禁书的“解禁”及对“唐船持渡书”的收藏
  • 三 吉宗的实学思想
  • 第十四章 中日年号与文字、汉籍
  • 一 中国的年号与文字
  • 二 日本的年号与文字表记
  • 三 日本的年号与汉籍
  • 第十五章 年号“令和”与日本古典《万叶集》
  • 一 《梅花歌》序文的出典
  • 二 其他热门候选年号
  • 三 作为日本古典(国书)的《万叶集》
  • 四 隐喻的时间——年号
  • 附录一 超越时空的“书籍之路”——中日“书籍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附录二 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新视角——评葛继勇著《汉诗汉籍的文化交流史》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