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频发,加强舞弊审计势在必行。

内容简介

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暴露出来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使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执业能力、道德水准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质疑,行业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2016年独立审计准则的再次修订以及对注册会计师舞弊揭示责任的强化都要求独立审计的理念与导向发生变化,舞弊审计势在必行。

本书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结合的方法,首先阐述国内为以及本书关于舞弊概念的界定,然后综述关于舞弊动因及舞弊识别的方法,后提出舞弊审计的概念框架,并结合舞弊审计的特点,系统论述舞弊审计的职业行为规范、审计方法与技术策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舞弊与反舞弊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 1.1.2 公众的期望使揭示舞弊成为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责任
  • 1.1.3 国内外审计准则的修订不断强化注册会计师揭示舞弊的责任
  • 1.1.4 遵守审计职业规范与制定有效的审计策略成为舞弊审计的关键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
  • 第2章 舞弊的相关概念
  • 2.1 国外关于舞弊概念的界定
  • 2.2 国内关于舞弊概念的界定
  • 2.3 本书关于舞弊概念的界定
  • 2.4 舞弊的分类
  • 2.4.1 按照舞弊主体分类
  • 2.4.2 按照舞弊实施对象分类
  • 2.5 舞弊相关概念辨析
  • 2.5.1 舞弊与会计信息失真
  • 2.5.2 舞弊与会计错误
  • 2.5.3 舞弊与盈余管理
  • 第3章 舞弊动因理论
  • 3.1 国外舞弊动因理论研究
  • 3.1.1 冰山理论(二因素论)
  • 3.1.2 三角理论(三因素论)
  • 3.1.3 GONE理论(四因素论)
  • 3.1.4 风险因子理论
  • 3.1.5 五因素理论
  • 3.2 国内舞弊动因理论研究
  • 3.3 基于三角理论的舞弊动因分析
  • 第4章 舞弊影响因素分析
  • 4.1 舞弊的经济学分析
  • 4.1.1 从经济人本性和信息不对称看舞弊
  • 4.1.2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舞弊
  • 4.1.3 从有限理性看舞弊
  • 4.2 舞弊的成本价值分析
  • 4.3 舞弊的制度因素分析
  • 4.4 舞弊的环境因素分析
  • 4.4.1 外部环境因素
  • 4.4.2 内部环境因素
  • 第5章 舞弊的主要手段
  • 5.1 重大舞弊案例手段分析
  • 5.1.1 安然公司(Enron)舞弊案
  • 5.1.2 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舞弊案
  • 5.1.3 银广夏舞弊案
  • 5.1.4 绿大地舞弊案
  • 5.1.5 康美药业舞弊案
  • 5.2 美国上市公司主要舞弊手段
  • 5.3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舞弊手段
  • 5.4 舞弊新手段——“创造性”会计行为
  • 5.4.1 “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特点
  • 5.4.2 “创造性”会计行为的舞弊手段
  • 第6章 舞弊的识别与判定
  • 6.1 红旗标志法
  • 6.1.1 红旗标志法研究现状
  • 6.1.2 识别管理舞弊的红旗标志
  • 6.1.3 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红旗标志
  • 6.2 经营能力分析法
  • 6.3 财务指标分析法
  • 6.4 非财务信息分析法
  • 6.5 其他识别方法
  • 6.6 舞弊行为的判定
  • 6.6.1 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判定
  • 6.6.2 “从程序理性到结果理性”的判定
  • 6.6.3 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判定
  • 第7章 舞弊审计责任的演进
  • 7.1 美国审计准则中舞弊审计责任的变迁
  • 7.2 国际舞弊审计准则的改变
  • 7.3 独立审计目标中舞弊责任的演变
  • 7.4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中舞弊责任的演进
  • 第8章 舞弊审计相关研究及概念框架
  • 8.1 舞弊审计相关研究
  • 8.1.1 舞弊审计准则及舞弊审计责任的理论研究
  • 8.1.2 舞弊审计技术的规范性研究
  • 8.1.3 舞弊审计的案例研究
  • 8.1.4 舞弊审计的实证研究
  • 8.1.5 经济学角度的舞弊审计研究
  • 8.1.6 舞弊审计模式研究
  • 8.2 舞弊审计概念提出的背景
  • 8.2.1 提出背景
  • 8.2.2 现实原因
  • 8.3 舞弊审计概念与特征
  • 8.4 舞弊审计流程
  • 8.5 舞弊审计的优势
  • 8.6 舞弊审计的理念创新
  • 第9章 舞弊审计的职业行为规范
  • 9.1 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 9.1.1 独立性的内涵
  • 9.1.2 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 9.1.3 保持独立性的措施
  • 9.2 舞弊审计中的职业判断
  • 9.2.1 职业判断的含义与特征
  • 9.2.2 影响职业判断的因素
  • 9.2.3 职业判断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
  • 9.2.4 舞弊审计中应用职业判断的业务敏感点
  • 9.3 舞弊审计中的职业关注
  • 9.3.1 职业关注的内涵
  • 9.3.2 职业关注的判断
  • 9.3.3 舞弊审计中保持“必要”职业关注的必要性
  • 9.3.4 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特别保持的职业关注
  • 第10章 舞弊审计的方法
  • 10.1 头脑风暴法
  • 10.1.1 头脑风暴法的类型
  • 10.1.2 头脑风暴法在舞弊审计中运用的效果
  • 10.1.3 应用头脑风暴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 10.2 战略推理法
  • 10.2.1 战略推理法在评估舞弊风险中的应用
  • 10.2.2 战略推理法在设计审计计划中的应用
  • 10.2.3 应用战略推理法要注意的问题
  • 10.3 数据挖掘技术
  • 10.3.1 数据挖掘与舞弊识别的耦合
  • 10.3.2 数据挖掘技术在舞弊审计中的作用
  • 10.3.3 数据挖掘技术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过程
  • 10.3.4 数据挖掘技术在舞弊审计中应用的局限性
  • 10.4 心理学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
  • 10.4.1 利用心理学原理分析舞弊者的心理特征
  • 10.4.2 利用心理效应选择不同的审计程序
  • 10.4.3 利用心理规律恰当运用审计策略
  • 第11章 舞弊审计的技术策略
  • 11.1 舞弊审计的基本应对思路
  • 11.2 对舞弊行为的反应
  • 11.2.1 审计准则对舞弊行为反应的规定
  • 11.2.2 审计项目组对舞弊行为的反应
  • 11.2.3 与管理层就舞弊事项进行沟通
  • 11.3 舞弊审计的程序
  • 11.3.1 以分析性程序为核心
  • 11.3.2 运用特殊的分析视角
  • 11.3.3 设计延伸性审计程序
  • 11.3.4 设计附加或补充审计程序
  • 11.3.5 设计非常规的个性化程序
  • 11.4 针对高风险客户的特别应对策略
  • 11.4.1 高风险客户对审计的影响
  • 11.4.2 特别应对策略
  • 11.5 积极利用专家工作
  • 11.6 恰当表达审计意见
  • 11.7 法律责任的归责与抗辩
  • 11.7.1 归责原则
  • 11.7.2 抗辩策略
  • 11.8 信息系统环境下舞弊审计的应对程序
  • 11.8.1 信息系统下舞弊环境的特点
  • 11.8.2 信息系统下舞弊审计的应对程序
  • 第12章 舞弊审计风险模型
  • 12.1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形成机理
  • 12.1.1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 12.1.2 审计风险的形成机理
  • 12.2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
  • 12.3 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局限性
  • 12.3.1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缺陷
  • 12.3.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局限性
  • 12.4 舞弊审计风险模型
  • 12.5 审计风险模型的扩展
  • 第13章 舞弊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 13.1 舞弊治理机制理论
  • 13.2 舞弊审计实施的制约因素
  • 13.2.1 独立性的缺失
  • 13.2.2 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 13.2.3 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 13.2.4 执业环境的影响
  • 13.3 推动舞弊审计实施的对策
  • 13.3.1 健全和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积极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 13.3.2 加强独立性保持的制度建设
  • 13.3.3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 13.3.4 切实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 13.3.5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建设
  • 第14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方向
  • 14.1 研究结论
  • 14.2 后续研究方向
  • 附录一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
  • 附录二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
  • 附录三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企业管理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创建于1979年,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管的中央级出版单位。 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面向企业和为企业服务的办社宗旨,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主线,编辑出版了大量反映当代经济生活、传播现代经营理念和推广先进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经济管理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