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较强学理性和针对性。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思想政治课热点难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四个方面,对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等内容进行研究,涉及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学理性和针对性。

目录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编委会
  • 总序
  • 写在前面的话
  • 第一篇 社会转型期的意识形态工作
  • 第一章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 一、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 二、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着力点
  • 三、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遵循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坚持意识形态发展与经济、政治发展的统一
  • 二、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 三、把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和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 四、坚持先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 五、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启示
  • 第三章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
  • 一、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 二、当代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主要挑战
  • 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对策建议
  • 第四章 多样与统一———谈当代中国人的思想稳定
  • 一、当代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文化的统一和思想领域的稳定
  • 二、当代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思想文化裂变带来的精神问题
  • 三、通过对多元思想文化的整合维护思想稳定
  • 第五章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性
  • 二、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几点思考
  •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
  • 一、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科学
  • 二、马克思主义切合了中国人民的需要
  • 三、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 第二章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要素
  • 一、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 二、准确把握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 三、准确把握时代性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
  • 第三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一、顺应时代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 二、回应时代的挑战科学解释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
  • 三、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 四、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研究
  • 第四章 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的思考
  • 一、澄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识上的误区
  • 二、直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 三、改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
  • 第五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使命担当
  • 一、必须树立综合创新意识
  • 二、高度关注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理论研究
  • 三、在研究方法和人才培养上实现重大突破
  • 第三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演化的启示
  • 第二章 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科与课程建设全过程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
  • 二、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新形势分析
  • 三、围绕立德树人推进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体系创新的主要任务
  • 第三章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 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在教师
  • 二、高校所有教师都应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 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
  • 一、当今世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 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 三、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 四、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 第五章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基本途径
  • 一、教材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基础
  • 二、高质量的师资培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关键
  • 三、加强科研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核心
  • 四、学科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依托
  • 五、加大投入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基本保证
  • 第六章 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大学生
  • 一、准确把握“概论”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 二、正确处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重大关系
  • 三、努力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
  • 第四篇 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发展是相伴相随的
  •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建议
  • 第二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保障机制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保障机制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管理体制
  •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建设的紧迫性
  •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体制存在的问题
  • 三、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管理体制
  • 第四章 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学科建设
  • 一、建设内容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科的整体性
  • 二、建设主体上形成整体性的研究与建设力量
  • 三、建设平台上着力搭建整体建设的平台
  • 四、管理机制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
  • 第五章 增强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 一、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
  • 二、理性看待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三、科学判断当前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势
  • 四、积极探索创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思路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