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中西丧祭礼的可比性为突破口,走出传统的“争论学”误区。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清初儒士矛盾杂陈的有关丧祭祀的观点进行比对,揭橥偏见,并反思阿奎那祭礼神学——当时争论的主要根据,以其宗教行为论为论域,对儒家丧祭礼进行重新考量。儒家丧祭礼礼意之核心乃魂魄观,它与西方灵魂观的遭遇所产生的影响深远而细微,通过中文文献的辨析,我们力图阐明儒家的魂魄观。

在历史比较的基础上,讲礼与中道/庸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平行比较的方式阐发出来。最后,在政教解构中重新审视儒家的三个维度,阐明儒家礼仪被遮蔽的信仰根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章 明清之际中西丧祭礼仪的相遇
  • 第一节 相遇、调和与龃龉
  • 第二节 无神的偶像崇拜:龙华民与“十诫”的跨文化诠释困境
  • 第二章 当阿奎那礼学遭遇儒家礼经学
  • 第一节 “万济国事件”与阿奎那礼学的展开
  • 第二节 儒家信徒的辩护与考证
  • 第三章 明清之际中西祭礼之割裂暨“比较经学”之重新展开
  • 第一节 弥撒与儒家祭祀的相遇
  • 第二节 由因性达超性:明清之际儒家的“超越性”问题
  • 第四章 当灵魂遭遇魂魄
  • 第一节 儒家的葬礼与魂魄信仰
  • 第二节 西方灵魂观与明清儒士:从“人禽之别”到“人禽之辨”
  • 第三节 明清之际耶、儒“灵魂观”的遭遇:以黄宗羲的《破邪论·魂魄》为例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