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他们自以为挣脱了婚姻的囚笼,却依旧找不到人生的答案。

内容简介

“问题从来就不是人们‘想要什么’或‘需要什么’——而是他们愿意忍受什么。”

迈克尔·达文波特是个从二战欧洲战场退伍的年轻人,踌躇满志,梦想成为诗人、剧作家。他清高,为艺术而活,不愿染指妻子的钱,可还是得为一家商业杂志撰文来维持他的写诗爱好。妻子露茜异常富有,却一直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只觉得别人似乎都比她快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着别人功成名就而自己却仍默默无闻,这对夫妻的焦虑与日俱增。他们过去的幸福生活也被私通与孤立所吞噬,而他们自以为已经逃离的单调生活如同梦魇一样挥之不去。

在这部小说中,耶茨再次选择了他最为擅长的破碎的美国梦为其主题,用现实的重锤敲碎了梦想的天真,带来无以比拟的钝痛,让人读之感受到时代的感伤与个人的困顿。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二部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三部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50年前的小说

    小说延续作者耶茨一贯的冷峻风格。迈克尔・达文波特,一个自视甚高的文人,渴望成为诗人却最终沦为平庸的广告文案;露西,他的妻子,出身富裕家庭,试图以绘画寄托精神却始终找不到形式的出口。两人从相爱到疏远,从满怀理想到接受现实,整个过程没有被渲染成悲剧,而是像一张逐渐褪色的相片,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和一声若有似无的叹息。作者不煽情,不评判。他只是把生活的毛边展示给你看:那些酒后失言的派对、无法兑现的承诺、日渐稀薄的对话、为了维持体面而悄悄咽下的委屈。迈克尔和露西不是斗士,他们甚至很少激烈反抗。他们只是不断调整底线,一点一点退让,直到无路可退。这种 “温柔的崩溃” 恰恰是作者最擅长的叙事节奏,也是他笔下人物最令人心颤的真实。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假装直到成真”。角色们试图用表演来说服自己 —— 迈克尔扮演作家,露西扮演艺术家,他们扮演一对恩爱夫妻。但作者无情地揭示:假装不会成真,它只会让你逐渐忘记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这种自欺带来的不是解脱,而是更深层的异化。但作者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从未轻视自己的人物。即便是在最狼狈的时刻 —— 迈克尔在派对上喝醉胡说,露西面对画布一无所获 —— 他依然给予他们尊严。那不是英雄的尊严,而是凡人面对注定失败的人生时,那种固执的、近乎荒谬的坚持。也正因如此,这本书没有沦为一场嘲讽,而成了一首献给所有失意者的挽歌,安静而庄重。值得一提的是译笔。陈新宇的翻译准确捕捉到了耶茨那种简洁克制的文风,没有过度修饰,没有滥情渲染。句子像打磨过的玻璃,清晰、冰冷,准确无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