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梳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创投产业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从熊晓鸽、沈南鹏等一众风险投资人的成长经历中,从互联网到硬科技等一代代科技企业巨头的诞生与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投资的力量、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以及科技创造伟大财富的神奇过程。

对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行业的从业者以及有融资需求的创业者来说,本书都是一本有价值的行业指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推荐序一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 推荐序二 中国创投是一首隽永的歌
  • 推荐序三 中国创投的影响力将会无远弗届
  • 前言
  • Chapter 1 第一章 VC拓荒(1983—1999年)
  • 第一节 政府主导的尝试
  • 第二节 熊晓鸽与IDGVC的诞生
  • 第三节 外资机构长驱直入
  • 第四节 创业板要来了!本土投资机构蜂拥而起
  • Chapter 2 第二章 开创者们的远见(1999—2003年)
  • 第一节 第一次中国互联网创业泡沫
  • 第二节 互联网1.0时代的收获者
  • 第三节 上市“窗口期”,外资VC的“黄金时代”
  • 第四节 本土拓荒者们的坚持
  • Chapter 3 第三章 神奇的“2005年”(2004—2007年)
  • 第一节 股改全流通,本土创投的曙光
  • 第二节 美国顶级VC组团入华
  • 第三节 沈南鹏与红杉中国的崛起
  • Chapter 4 第四章 全民PE(2008—2009年)
  • 第一节 金融危机与奥运会,创投洗牌季
  • 第二节 创业板开了
  • 第三节 全民PE,一场不期而遇的泡沫
  • Chapter 5 第五章 电商时代(2010—2014年)
  • 第一节 决胜电商
  • 第二节 58同城的胜利!阎焱与林欣禾的投资哲学
  • 第三节 徐小平,聚美优品背后的最大赢家
  • 第四节 京东一役奠定今日资本徐新的“投资女王”地位
  • 第五节 京东、腾讯背后的超级捕手
  • Chapter 6 第六章 移动互联网大潮开启(2010—2016年)
  •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大潮开启
  • 第二节 “雷布斯”背后的男人:刘芹的阳谋
  • 第三节 GGV纪源资本的崛起,铁三角组合初现
  • Chapter 7 第七章 VC裂变(2013—2016年)
  • 第一节 VC 2.0时代
  • 第二节 VC格局将巨变
  • Chapter 8 第八章 TMT时代的最后一缕余晖(2016—2018年)
  • 第一节 不可磨灭的一页:共享经济大战
  • 第二节 赴港上市潮
  • 第三节 “募资难”全面爆发
  • Chapter 9 第九章 中国创投二十年(2019—2020年)
  • 第一节 科创板的第一道锣声
  • 第二节 互联网不再是唯一粮仓
  • 第三节 排队回港二次上市
  • Chapter 10 第十章 最大分水岭(2021—2023年)
  • 第一节 赴美IPO静悄悄
  • 第二节 消费从盛世到寒冬,新能源崛起
  • 第三节 时代钟摆来到人民币基金这里
  • 附录 盘点中国创投23年:多少钱流转、多少人离合、多少事留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创投简史

    “要做一个市场足够大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早期低成本高速扩张。” 从 1983 到 2023,从声势浩大到过眼云烟,门户网站、电商时代、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新能源…… 如梦亦如幻,可歌又可泣。从创富到守富,从低垂之果到高垂之果,平地抠饼铁板插针,时代可曾辜负过谁?机遇可曾善待过谁?未来可曾岁月静好?就像绷紧的弓弦,成了泄了气的气球,急不可耐又心无着落,“我” 这是怎么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投行角度看中国发展进程

      有启发 10 句话 1. 很多创投机构的诞生都是由于 “看到了” 未来美好的 IPO 情景,然而没有人知道看到这个情景要花费 10 年的等待 2. 漂亮的计划书没有用,关键是把计划书变成赚来的钱 3. 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危机同样暗藏着转机 4. 历史总是循环往复,倒下的企业不是空前,也不会绝后。在拥挤的道路上,泡沫吹得越大,戳一戳也就越容易破灭 5. 徐小平对人的最根本、最起码的要求是 “事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6. 在中国做投资,不适合内心软弱的人 7. 幸运的背后是能力 8. 不但要投得早,还要退得巧 9. 共享经济的收官之战大概就是共享充电宝 10.2019 年,创投市场风向转变,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红利逐渐消重点整理 1. 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和国运有很大关系,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要去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事情 2. 一般说来,在多处成功的人,在另一个地方创业成功的概率也会很大 3. 熊晓鸽:市场不是人们所能控制的,真正要学到的一点是你投资要看这些基本面,看这个行业是否在成长,在泡沫破灭的时候尤其应该投,问题是你有没有投;另外,在泡沫破灭的时候有没有胆量投,我后来讲我们做风投是‘幸灾乐祸’的事情,泡沫破灭的时候应该是好时机,价格反而更合理 4. 阎焱:盛大在上市之前,全世界尚无一家在线游戏公司上市,它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5. 盛大的成功退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让世界资本市场人士看到,在中国做 VC 可以赚钱,而且可以赚大钱。盛大是中国风险投资历史上的分水岭,自此之后,风险投资在中国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6. 很多创投机构的诞生都是由于 “看到了” 未来美好的 IPO 情景,然而没有人知道看到这个情景要花费 10 年的等待 7. 我国的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了搁置的办法,因此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一般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是国家或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即所谓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但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像普通股一样上市流通,由此三者就形成了 “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 的局面,本该利于资本市场长久发展的上市公司成为利益的冲突体,这也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 8. 独立是每一个基金投资管理人的梦想。能否融到资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你融不到钱,就只好跟着别人玩,取得独立的唯一途径就是这个团队能够单独融到资 9. 漂亮的计划书没有用,关键是把计划书变成赚来的钱 10.2008 年金融危机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的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流动性,以至于无法应对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是信用危机 11. 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危机同样暗藏着转机 12. 风险投资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募资、投资、管理、退出。因此,无论募集资金如何成功,挑选项目如何精准,管理公司如何高超,若无法实现 “退出”,这些工作都是白搭 13. 通常的退出方式有四种,即上市退出(包括搭建 VIE 架构、借壳上市、境内外主板或创业板上市等诸多模式),通过多种方式转让股权,被投资企业进行回购,清盘。其中,一般来说,通过上市退出占到了所有退出方式的七至八成 14. 欧美等资本市场高度发展的地区,VC/PE 投资真正通过上市退出的只有 20% 左右,更多的是通过并购和回购退出。但对于中国大多数 VC/PE 来说,实现控股比较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机构的并购退出路径 15. 历史总是循环往复,倒下的企业不是空前,也不会绝后。在拥挤的道路上,泡沫吹得越大,戳一戳也就越容易破灭 16. 作为投资人和创业者,能够做好的就是看到大概的方向并且坚持。至于是否成功,这需要很多因素的叠加 17. 雷军曾经告诉过陈欧三点:要做一个市场足够大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早期低成本高速扩张 18. 徐小平对人的最根本、最起码的要求是 “事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19. 徐新的基本逻辑是,找到某些领域的先行者,给他们足够多的钱,让他们舍命狂奔,占据领先位置 20. 巴菲特的思想:真正伟大的公司是不多的,如果有运气抓到伟大的公司,一定要长期持有。另外,好公司的每一轮融资,你都要往里加钱。巴菲特相信复合增长的力量,关键是持有时间足够长。很多人碰到好公司熬不住,但我特别能熬 21. 徐新总是觉得一般基金的投资年限太短了,到 10 年就要退出,好企业是可以做百年老店的,在其创立之初投资,8~10 年就退出了,离收获的时候还远着呢!所以,今日资本要做一个长青的基金,投资期限有 28 年 22. 徐新的投资理念,简单来说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找对人、找对品类、长线投资 23. 透露了投人的三个具体标准嗅觉灵敏,有洞察力
      学习能力强
      领导力 24. 在中国做投资,不适合内心软弱的人 25. 长青基金(Evergreen Fund)的模式。它的特点是不急于退出,公司上市后,只要业务发展前景可期,基金还可以长期持有 26. 张磊一直在 “寻找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 27. 我们是创业者,碰巧还是投资人,和高质量的人花足够的时间,做高质量的事情。挣钱是自然而然的事 28. 不要脱离现实和生活,不要为自己的成功所束缚。寻找那些有如下特质的人:有好奇心、独立思考、诚实、有同理心 29. 雷军从金山 CEO 的位置辞职时,我就知道他内心深处还是想做一件对得起自己的伟大的事情。这种内心的很强的驱动力,就是他的使命感。雷军有一点特别让我感慨,他对创业抱有相当的敬畏之心和成熟的心态 30. 幸运的背后是能力 31. 投资是一门值得终身奉献时间并持续学习的职业。它需要大量的数据,不断试错,最终总结出简洁而优美的原则来指导投资的复杂变 32. 只花时间在值得的方向和优秀的创业者身上,成为最理解他们的人,全力以赴地帮助他们 33. 如果希望未来在风险投资这个行业做好,一是纯技术派从底层积累经验;二是直接进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亲身经历其模式,感受其组织架构 34. 介绍起颠覆 VC 法则的新基金的三张牌引入了对赌条款社会化 LP 推荐项目拿 carry35. 投资人为什么愿意给钱?因为他能挣到钱 36. 不少 LP 的心理是,即便不是大额配资,也会投一点进去,就像 VC 投资创业项目一样,不可错过未来的 IDG、红杉资本 37. 对于投资人来说,募、投、管、退中的后三项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而募资能力是投资机构的核心能力,当募资环境好,拥有可预期的意向出资方,以及可观或者可控的募资额度时,一个 GP 便拥有了敢于自立门户的先决条件 38. 即使再大牌的 VC,也很难做得规模太大。美国最成功的 VC,新的合伙人也就五六个(规模扩大后合伙人会分层级,会分老的合伙人和次一级的年轻合伙人)。在国内,一个 VC 基金最多七八个合伙人,不能再多了 39. 除了 IDG 资本、红杉中国、经纬、深创投、达晨等大的平台型投资机构,绝大部分的 VC 还是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投资人团队规模较小,管理资金量有限的 “单细胞生物”,它们的增长方式更多是裂变 40. 大机构平台化有三种方式:赋予细分行业的投资团队独立决策权成立合作基金,在 GP 层面分股权机构本身系统性上升为 LP,与投资团队形成上下游关系。同时,机构本身立足于 VCPE,向早期天使投资,后期甚至二级市场延伸,大型 VC 机构的全产业链模式正在形成 41. 孙正义拿出一贯的投资策略:如果你不接受,我就把这笔钱投给你的竞争对手 42. 朱啸虎曾极力规劝摩拜和 ofo 尽快合并。在腾讯 2017 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的投资分论坛上,他坦言:大城市的共享单车投放量已经过量和饱和,当两家差距不太大时,合并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43. 从滴滴出行到 ofo,朱啸虎都是为数不多赚到钱的投资人。他给不少投资同行上了一课:不但要投得早,还要退得巧 44. 共享经济的收官之战大概就是共享充电宝 45.2016 年 9 月,在我国创业投资体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创投国十条”《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至此,中国创投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46.2017 年 12 月 15 日,港交所宣布将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 47.“资管新规” 的总体监管逻辑是打破刚兑、降杠杆、降风险、降成本,直接对 VC/PE 募资端造成了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拉高了个人 LP 的门槛;二是限定了多种类型资金的入场,比如银行理财资金等 48. 在一定程度上,不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头部机构募资并没有想象中艰难。募资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小机构的生存现状,那些在行业的草莽时期匆忙加入的选手们处境最为艰难 49.2016 年逐渐加速的 IPO 审核也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日趋严格,IPO 退出难度大大增加,部分 VC/PE 不得不另寻他路。即便能顺利上市,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现象也不胜枚举。VC/PE 在退出期迎来大考,结果却不容乐观 50. 李家庆:2018 年实际上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的年份,投资机构要重点抓好三件事推动被投资企业的退出基金的募集如何在充满矛盾和冲突,不明朗的宏观环境下,安排后阶段投资策略的快慢、阶段的配比、领域资金的配制,以及投资标准的设置 51.2019 年,创投市场风向转变,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红利逐渐消 52. 科创板有三点重要突破:允许尚未盈利的公司上市
      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
      允许红筹和 VIE 架构企业上市。并且不同于中小板和创业板 53. 科创板 IPO 是市场化定价,不限制发行价和发行规模 54. 伴随着科创板登场的,还有注册制试点 55. 以往在核准制下,一个创投项目要实现 IPO,从核准到发行的平均等待时间短则 2 年,长则 3~4 年,许多企业因此错失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在注册制下,企业上市周期大为缩短,大部分可控制在 1 年之内,这样大大缩短了创投项目的退出周期 56. 黄庆:中国的半导体公司,从投资角度说必须从中国资本市场退出,大家应该把这条路走通 57. 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是万万急不得的产业,公司成不成,至少 5 年才会看见结果。而要等到像中芯国际、格科微等知名半导体公司成长为巨无霸的体量,板凳往往要坐 10 年冷,背后的投资方甚至熬白了头 58. 每一位坐过冷板凳的硬科技投资人都清楚,无论是芯片还是医疗医药,这些赛道投资周期都比较长,要有陪伴企业成长(至少)5~10 年,甚至 10 年以上的定力跟勇气 59. 美元 VC/PE 刹车背后,是一级市场正面临严峻的募资与退出之困 60. 原先美元基金的募资和退出是两头在外,致使资金大多没有真正投资进入过中国,“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拿了一张中国相关公司的财务报表去美国上市,然后在美国市场出售股票退出。” 现在任何一个美元投资人都必须正视,这样的游戏结束了 61.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医疗健康一度成为继半导体后最火热的投资赛道之一。然而好景不长,从 2021 下半年开始,医疗赛道投资估值倒挂,IPO 破发成为常态 62. 任何一个由风口吹起来的行业,都会面临着这样的调整,大家理应尊重行业规律,如履薄冰 63. 新消费到今天必须明白一个道理,纯做流量只是一个线上渠道,不是一个完整意义的公司。未来消费市场的浪潮和新趋势一定有两个特点,就是科技 + 创新 64. 从 2022 年起,从北上深向中西部延伸,从国家级、省市级向区县级下沉,引导基金全国开花,千亿元级母基金频现 65. 回顾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历程,当 “拼经济就是拼招商” 成为各地共识时,更具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 “基金矩阵” 成为各地在招商引资竞争中的法宝 66. 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深耕中国” 和 “面向全球” 已经成为美元基金需要同时采取的两个策略。而如何调整姿势,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 67. 二级市场的变化,正在悄然影响着一级市场的选择。在境内上市政策宽松而境外上市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境内退出渠道相对畅通,VC/PE 机构支持的中企多选择于 A 股上市,而这也意味着美元基金需重新评估投资和退出策略 68. 适者生存。当大环境变化时,适者生存的重要性就更为凸显,投资机构唯有积极适应变化,才能持续发展,不要让过去的成绩变成了改变的包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总的还行,但一是不提中国风投之父成思危的贡献是不对的;二是风投的原则、方法和思路着笔不够,还是不过瘾。中国风投历史虽然还很短,但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是很大的,而未来必将波澜壮阔,值得大书特书。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