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试图展现“制造”非物质遗产的有趣过程:非遗如何产生,它又带来了什么?

内容简介

起源于南美洲克丘亚地区的民间音乐《山鹰之歌》,曾被保罗·西蒙翻唱,收入他的专辑《忧愁河上的金桥》,为全世界所熟知;《山鹰之歌》也曾作为人类音乐的代表,被星际飞船“旅行者”号带入太空,传送给设想中的外星智慧。围绕它的版权之争纷繁复杂,被拍成了同名的纪录片,甚至引起了外交争端……

在本书中,民俗学学者哈夫斯泰因讲述了多个同样引人入胜的故事,它们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遗产保护有关。

立足民族志的传统,作者深入这些故事,揭示了罕有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背景,令人更好地理解UNESCO、非遗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全球影响。

本书超越了妥协和团结的官方叙事,邀请读者见证幕后的外交角力、同盟的建立和打破、对抗和抵制,它们一同形塑了非遗保护的公约和概念。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知文库 出版说明
  • 本书中重要公约的时间线
  • 中文版序 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民俗学学者的使命
  • 序曲 一个民俗学学者的自白
  • 第一章 导论
  • 民族志细节
  • 作为社会想象的遗产
  • 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
  • 对遗产的批评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下的遗产
  • 非物质遗产的起源
  • 观光梯中的民族志
  • 忙于政策
  • 仅次于最好
  • 资料来源说明
  • 第二章 制造威胁
  • 第三章 制造名录
  • 枪毙外交官
  • 日本的遗产
  • 世界遗产
  • 纪念碑主义
  • 物质主义
  • 生态隔离
  • 本真性信条
  • 法隆寺
  • 伊势神宫
  • 普世范畴
  • 宣布讽刺
  • 登记册、名录、清单
  • 邀请吵闹的伴舞乐队到医院演出
  • 说到底,美的就是美的
  • 名录的使用
  • 遗产制度
  • 第四章 制造社群
  • “正当的自豪感”
  • 落后和衰败的象征
  • 培养社群意识
  • “广场还在那儿”
  • 表面是霸权,下面是统治
  • 衰退、消亡和毁灭
  • 文化和治理术
  • 遗产和社群
  • 谁的遗产?
  • 主权、领土、社群
  • 保护社群
  • 编排差异
  • 同质与霸权(或“丹麦性”的转移)
  • 使社群发声
  • 第五章 制造节日
  • 保护作为反思现代化
  • 维布扎:作为现代化的遗产化
  • 民俗学化
  • 浓缩
  • 节日化
  • 适合消费
  • 再次审视民俗学化
  • 民俗学化的新浪潮
  • 结语:你想配点薯条吗?
  • 尾声 非物质遗产作为诊断,保护作为治疗
  • 医生的办公室
  • 诊断
  • 治疗
  • 副作用
  • 流行病学
  • 结论 如果非物质遗产是解决方案,那么问题是什么?
  • 致谢
  • 译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利益牵扯,亦有意气之争

    这本《制造非遗:<山鹰之歌> 与来自联合国的其他故事》为我们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的一些冲突和矛盾。本书通过对多个非遗项目的深入剖析,展示了非遗申报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书中作者藉由对《山鹰之歌》这一非遗项目的申报过程的详细描述,引出这一项目在申报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其中就包括了地方政府、民间团体以及专家学者之间的不同意见和利益冲突。这些冲突不仅反映了非遗申报过程中的复杂利益纠葛,也揭示了非遗保护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其他来自联合国的非遗故事,这些故事同样充满了冲突和争议。非遗项目往往涉及到当地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申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利益冲突和观念分歧。这些冲突和分歧不仅存在于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于同一群体内部。在非遗申报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需要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又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等现实问题。这种双重角色使得地方政府在非遗申报过程中经常面临两难的境地。此外,民间团体和专家学者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观念偏好,他们在非遗申报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作者在书中通过对这些冲突和矛盾的深入剖析,提醒我们在非遗申报过程中需要关注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和观念差异,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

      转发
      1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