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71千字
字数
2023-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根据作者6年的通识课讲义编写而成,从多个角度解释生命现象。
内容简介
全书以“什么是‘活’”这一问题作为起点,循序渐进地对生命系统的演化过程及其产物进行推理,构建起对“生命”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合理的概念框架。
全书内容包括:理解生命现象的11个时间节点;探索的历程:人类生命观是如何构建的;什么叫“活”;什么叫“演化”;前细胞生命系统;细胞化生命系统;超细胞生命系统等。在有关生物知识的取舍和表述上以适合高中生应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为原则,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此书献给
- 前言
- 第一章 引言:理解生命现象的11个时间节点
- “活”与“死”
- 盲人摸象与身在此山
- 何谓“自然”?理解生命现象的11个时间节点
- 虚拟与实体
- 好/不好,对/不对,合理/不合理
- 实用性、合理性、客观性
- 什么是“科学”?
- 为什么现代科学源自天文观察?
- 乐高积木的拆与拼
- 第二章 探索的历程:人类生命观是如何构建的?
- 前科学时代
- 历史上人们为什么会关心生物?
- 生物学家都在谈点儿啥Ⅰ: 信息来源
- 生物学家都在谈点儿啥Ⅱ:不同时代的不同形式
- 生物学家都在谈点儿啥Ⅲ:当下生物学观念体系及节点概念
- 解读生命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吗?
- 第三章 什么叫“活”
- 常识中有关“活”与“死”的循环论证怪圈
- 在科学领域探索生命本质的经典问题: “生命是什么?”
- 怎么会想到问“什么是‘活’”
- 怎么会想到问“什么是‘活’”
- 怎么会想到问“什么是‘活’”
- 什么是“活”
- 打破循环定义怪圈
- 有关“活”的全新定义方式的特点与意义
- 第四章 什么叫“演化”
- 演化词义的沿革
- 生命大分子形成所必需的共价键有可能自发形成吗?
- 在IMFBC前体上共价键自发产生的神奇副作用: 正反馈自组织
- 基于结构换能量循环的演化过程的基本模式:组分变异、互作创新、适度者生存
- 迭代:演化词义的一种更具普适性的表述
- 第五章 什么叫“环境”
- 不期而然:我们是怎么意识到特殊环境因子是结构换能量循环的构成要素的?
- 为什么环境被看作是生物的生存条件而不是生物的构成要素?
- 特殊环境因子的迭代Ⅰ:水是生命分子吗?
- 特殊环境因子的迭代Ⅱ:为什么生命大分子都是链式的?
- 特殊环境因子的迭代Ⅲ: pH、O2、其他离子、光
- 特殊环境因子对特殊相互作用的影响:从分子间力到共价键再到电子得失的势阱递降
- 结构换能量循环的主体性辨识问题
- 第六章 前细胞生命系统Ⅰ:以酶为节点的生命大分子互作的双组分系统
- 酶促反应自发形成的可能性:组分的通用性与碰撞的随机性
- 酶作为生命大分子互作节点的基本属性
- 以酶为节点的整合子Ⅰ:生命大分子互作的双组分系统
- 以酶为节点的整合子Ⅱ:生命系统运行中的能量关系
- 先协同后分工
- 第七章 前细胞生命系统Ⅱ:从随机发生到模板拷贝
- 酶如何被有效地复制?互惠式互作、多组分互作、模板高效拷贝?
- 人类想象力与实证追求的胜利
- 中心法则:特殊组分的生产流水线
- 基因从哪里来?
- 由中心法则能推理出基因中心论吗?
- 第八章 前细胞生命系统Ⅲ:生命大分子网络的形成与演化
- 非酶生命大分子如何被赋予功能?
- A.-L. Barabasi的Linked
- 生命大分子网络Ⅰ:生命大分子合成与降解网络
- 生命大分子网络Ⅱ: 生命大分子复合体聚合与解体网络
- 复杂换稳健
- 第九章 细胞化生命系统Ⅰ:世界上第一个细胞的形成与可迭代整合子的全新形式
- 什么是细胞?
- 世界上第一个细胞从哪里来?
- 生物组分与环境因子
- 质膜是生命大分子网络迭代形式中同时具备双重功能的全新构成要素
- 动态网络的单元化:细胞
- 第十章 细胞化生命系统Ⅱ:整合子视角下的细胞行为
- 细胞生长
- 细胞分裂
- 细胞分化
- 细胞死亡
- 为什么细胞成为现存生命系统存在的基本单元( LUCA)?
- 第十一章 细胞化生命系统Ⅲ:真核细胞与有性生殖周期(SRC)
-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 真核细胞内复杂结构的由来:富余生命大分子的自组织?
- 有丝分裂:细胞分裂时保障DNA平均分配的机制
- 减数分裂:两次独立起源?
- 真核细胞的集约、两种状态失衡,及其稳健性的超细胞层面调控
- 真核细胞细胞集合中衍生出的有性生殖周期:新的整合与新的整合子
- 现象与对现象的描述、解释与演绎:性、代、居群、两个主体性
- 第十二章 超细胞生命系统Ⅰ:越界的整合
- 整合子的无形与有形
- 整合子迭代中的合与分
- 整合子视角下生命系统的“同”与“异”
- 整合子迭代的驱动力
- 整合子迭代过程的单向性
- 整合子视角下细胞间互作的多样性
- 整合子视角下多细胞结构起源的可能机制及其优越性
- 多细胞真核生物作为可迭代整合子的组分与互作形式
- 第十三章 超细胞生命系统Ⅱ:多细胞结构的实体构建
- 多细胞结构: 描述与解释方式的视角转换
- 植物
- 动物
- 真菌
- 物种、食物网络、地球生物圈
- 第十四章 超细胞生命系统Ⅲ:形态建成中策略的多样性与原理的同一性
- 发育:多细胞结构的程序性构建
- 多细胞结构形成之后的稳健性维持Ⅰ:细胞团内不同构成单元相互作用与疾病、衰老、死亡
- 多细胞结构形成之后的稳健性维持Ⅱ:超细胞层面“三个特殊”相关要素整合的现象
- 多细胞结构形成之后的稳健性维持Ⅲ:居群维持的纽带
- 两个多细胞真核生物形态建成过程的特例及其启示
- 第十五章 整合子生命观:生命系统是一个不同层级整合子迭代而成的倒圆锥状网络
- 整合子生命观的要点Ⅰ:生命系统的起点与本质
- 整合子生命观的要点Ⅱ:生命系统的主体
- 整合子生命观的要点Ⅲ:生命系统的构建原理、稳健性机制与复杂性来源
- 整合子生命观的特点
- 整合子生命观的意义
- 第十六章 结语:生命的逻辑
- 决定开课、写书时想表达的想法表达清楚了吗?
- 整合子生命观能为专业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吗?
- 《生命的逻辑》能为有志于以生物研究为业的学生提供什么帮助吗?
- 整合子生命观为非专业读者理解生命提供一个新的选项对他们有帮助吗?
- 基于整合子生命观的“生本”观念能作为重构人类共识的一个选项吗?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