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行业通用的创新公式,解密亚马逊增长的核心逻辑。

内容简介

亚马逊成立至今,虽然已经成长为行业巨头,但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持续进行创新,是名副其实的“超级连续创业者企业”。

本书以作者在索尼、日本通用电气、日本亚马逊等公司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对不断批量生产创新的亚马逊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化解说,创造性地总结出亚马逊创新方程式:风险创业者环境×大企业规模-大企业陷阱=绝佳创新环境。

“创新”并不是极少数天才的专利,亚马逊的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学习的业务增长机制。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了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并且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索尼技术人员的难题答案在亚马逊
  • 序章 连续创业者与杰夫·贝佐斯的相同和差异
  • 连续创业者的特殊能力(1) 找出未来“产品、服务”与“需求”的交互点
  • 连续创业者的特殊能力(2) 吸纳优秀人才
  • 连续创业者与杰夫·贝佐斯的异同——在“组织”中连续创业
  • 第1章 亚马逊将“普通员工”改造成“创业者集团”的机制和做法
  • 1 通过“新闻稿和常见问题”进行“逆向思考”
  • 2 通过“始于沉默的会议”消灭“公司内政治”
  • 3 通过“创新峰会”培厚创新土壤
  • 4 通过“单向门”和“双向门”加以区别
  • 5 “奇特公司”的自我定位
  • 6 领导力原则
  • “智囊团” 迪士尼有“组织”量产热门动画电影的原因
  • 第2章 亚马逊规避大企业“陷阱”的机制和做法
  • 大企业陷阱1 新业务负责人兼顾原有业务,分身乏术
  • 大企业陷阱2 现有业务优先,新业务资源不足
  • 大企业陷阱3 以新业务的成败论负责人的“功罪”
  • 大企业陷阱4 现有业务的目标设定规避挑战形成公司文化
  • 大企业陷阱5 “现有核心事业”圣域化,相关干部把控权力
  • 大企业陷阱6 规则优先,员工被动等待指令
  • 向实例学习,何为“传教士” 埃隆·马斯克、松下幸之助、井深大及平成时代诞生的风险企业
  • 第3章 “S团队”管理干部承担的职责
  • 1 为公司内创业者盘活大企业规模的机制和做法
  • 2 打造创新环境的机制和做法
  • 3 为机制注入灵魂的机制和做法
  • 亚马逊“领导力原则14条”解说 依次创新5阶段
  • 第4章 贝佐斯关于创新的关键语录
  • 顾客至上
  • 不怕被误解
  • 用判断决策
  • 不惧失败
  • 规模越大,失败越大
  • 毅力和耐心
  • “第1天(Day 1)”
  • 了解技术
  • 弯曲和偏离
  • 畏惧顾客
  • “传教士”
  • 从顾客需求出发
  • 专栏4 亚马逊“飞轮”的能量 《基业长青》的启示
  • 终章 为什么现在个人和企业都需要提高创新能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抗衰败的最好方式:Day 1

    作者是一位日本人,任职过索尼、思科、通用电气、亚马逊等几家跨国公司。深度对比了日本与美国企业在业务创新上的差异。作者站在企业经营的视角,来解释为什么日本会经历 “逝去的 30 年”,错过了互联网的大潮。亚马逊一直在强调一个理念,痴迷于客户、不断发明与创造来满足客户需求。在选人留人、绩效评价、创新评审、资源分配上都设计了很多机制。亚马逊希望全员共同去践行,客户至上、不断发明、坚持高标准、永远是创业第 1 天。1. 逝去的 30 年(1989 年 12 月 29 日之后)不仅失去的是时间,更是创新的能力;2. 凡是常青树式的美国企业,都致力于建立能够推动持续发展的 “机制”。他们尽量不依赖特定个人的能力,建立一套机制和流程,以此推动长期繁荣;3. 针对连续创业成功的共性归纳 a. 能提前 3-5 年捕捉到未来,“产品、服务” 与需求的交汇点;b. 能吸引优秀的人一起做事;4.PR FAQ 是以客户的视角,在撰写的过程中体察产品或服务是否为客户创造价值 a. 什么样的产品,投放到到什么市场?b. 对使用者有哪些好处;c. 使用者的反馈;5. 鼓吹首要满足顾客理念的公司虽有不少,但实际行动时还是优先选择年度销售和利润指标者居多;6. 指派重要的人物去负责全新业务,并将其从核心业务中完全抽离,不容兼任。这样的决心正是亚马逊不断实现破坏性创新的基础;7. 开创新事业形成自身蚕食现象,现有业务是否受到威胁并不取决于企业,而是取决于顾客的选择;8. 全面掌握信息和正确判断顾客需求,是亚马逊人的必修课;9. 当出现有潜力的创意时,多次探讨项目可行性并对其改进,而不是一次审议就给出否定的结果;10. 创意的产生到付诸实施的几个阶段 a. 顾客未被满足的需求,是创新的起点;b. 新闻稿的撰写、提交、评审,(是否创造了客户价值);c. 组建团队、推进事项(人才质量、勤俭节约);d. 检验进展、判断是否执行(掌握细节,包根问底)e. 试点后投入市场(坚持高标准);11. 前进的道路,无论结果多么戏剧性,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反倒像是朝着同一方向不停转动的巨大而沉重的飞轮。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就会势不可挡;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