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唐前期陇右防御的变革及其影响。

内容简介

唐前期陇右防御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本书结合历史地理学、文献学和军事学的相关史料,突破了以往只注重文本解读的局限,认为在仪凤二年之前,陇右防区实行的是正州加羁縻州的预警体系,之后是正州加军、守捉构成的成守体系。无论哪种体系,目的都是维护从长安出发经渭河谷地至河西走廊这条战略通道的畅通。本书提出的战役进程复原等方法也有助于推动历史军事地理的相关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
  • 二 现状梳理
  • 三 创新之处
  • 第一章陇右地理环境与攻守态势
  • 第一节 河流谷地与战略通道
  • 第二节 陇右攻守与战略要地
  • 第二章陇右防区初建与预警体系
  • 第一节 岷州都督府与预警体系初建
  • 一 唐吐早期合作与地缘结构矛盾
  • 二 岷州都督府辖区扩大与吐攻唐守
  • 三 岷州都督府辖区缩小与吐守唐攻
  • 第二节 叠州都督府与预警体系转移
  • 一 唐蕃关系重新解读
  • 二 唐蕃互访战略分析
  • 三 松州之役与吐蕃进攻时空选择
  • 四 松州之役后唐朝西进战略检讨
  • 第三节 洮州都督府与预警体系解体
  • 一 接触战略突破与洮州都督府设置背景
  • 二 防御方向转移与洮州都督府地理选择
  • 三 洮州都督府辖区收缩与唐蕃战略竞争
  • 第四节 兰州都督府与预警体系实践
  • 一 吐谷浑西进和突厥南下与兰州都督府设置
  • 二 兰州都督府预警体系调整时间与地理环境
  • 第五节 鄯州都督府与预警体系废移
  • 一 吐蕃北上与鄯州都督府设置背景
  • 二 鄯州都督府辖区与预警体系转移
  • 第三章陇右防区补苴和戍守体系
  • 第一节 合川郡界守捉与吐谷浑政权更迭
  • 一 侯君集行军路线分析
  • 二 党项之乱与岷州都督府作战任务调整
  • 三 合川郡界守捉与侯君集行军侧翼保护
  • 第二节 河源军、莫门军、积石军与唐之戍守体系
  • 一 河源军、积石军、莫门军设置原因辨析
  • 二 河源军、积石军、莫门军与吐蕃行军路线选择
  • 三 河源军、积石军、莫门军空间分布与区域选择
  • 第三节 临洮军与吐蕃、突厥南北交寇
  • 一 临洮军设置及防御方向
  • 二 临洮军选址及其机动性
  • 第四节 平夷守捉、绥和守捉、白水军、安人军与唐蕃封疆之争(上)
  • 一 平夷守捉、绥和守捉、白水军、安人军的设置背景
  • 二 洮河之役与平夷守捉、绥和守捉
  • 三 九曲之役与白水军、安人军
  • 第五节 临洮军、振武军与唐蕃封疆之争(中)
  • 一 王君之死与临洮军西迁
  • 二 外线作战与振武军争夺
  • 三 木垒九垒之役与临洮军东迁
  • 第六节 宁塞军、威戎军、镇西军与唐蕃封疆之争(下)
  • 一 赤岭碑文与威戎镇西宁塞三军设置背景
  • 二 南北之战与威戎军、镇西军、宁塞军的设置过程
  • 第四章陇右兵力部署与作战研究
  • 第一节 陇右河西兵力部署辨析
  • 第二节 陇右防线分布及兵力部署分析
  • 一 九曲方向三条横向防线
  • 二 青海湖方向三条纵向防线
  • 第三节 开元二十九年(741)吐蕃行军路线考辨
  • 第四节 开元二十九年(741)吐蕃行军路线考量
  • 第五节 开元二十九年(741)吐蕃行军路线地理探析
  • 第六节 陇右河西兵力调动解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