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陈振濂教授讲述书法美学原理、欣赏及批评,助推书法发展。

内容简介

《书法美学与批评十六讲》是陈振濂教授在中国美术学院主讲中国书法美学原理、欣赏概论和当代书法评论的课程录音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从书法美学原理、书法欣赏、书法批评三个方面讲述了如何从书法美学角度欣赏、研究书法作品。它的出版对推动当前书法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也希望它的出版能使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的艺术蕴奥,以它为入门的向导,走向书法的专业水平。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新刊前言
  • 第一部分书法美学原理
  • 第一讲 书法艺术的形象
  • 第一节 导论:从书法欣赏谈起
  • 第二节 实用汉字符号:与绘画作比较
  • 第三节 抽象形象的规定——反对具象模仿
  • 第二讲 书法线条的价值
  • 第一节 线条与结构:以线条为基点
  • 第二节 线条美的三要素
  • 第三讲 书法艺术的时空关系
  • 第一节 导论:从构筑到运动
  • 第二节 书法线条的空间具有哪些含义?
  • 第三节 书法艺术的“时间”概念的确定
  • 第四节 书法的“时间”对书法空间的影响
  • 第四讲 书法艺术的主体与客体
  • 第一节 外象与心象——“人心营构之象”
  • 第二节 主体介入的书法:关于临摹立场的分析
  • 第三节 严谨的法则:排他性与“抗体”
  • 第四节 书法的强化主体介入与书法客体制约的互补
  • 第五讲 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 第一节 对书法“内容”的初步分析
  • 第二节 关于书法“内容”的几种观点的批判
  • 第三节 观念模式:是对等并列还是逻辑因果关系
  • 第四节 书法的文化内涵
  • 第六讲 书法艺术的抒情性
  • 第一节 线条与色彩:表情与认知
  • 第二节 与文学、音乐的比较
  • 第三节 关于古人的三个界说:孙过庭、韩愈、陈绎曾
  • 第四节 是“情性”而不只是“哀乐”——抽象情感
  • 第五节 高抽象与“醉书”的启示
  • 第二部分书法欣赏概论
  • 第七讲 引论:书法欣赏实施前的理论准备
  • 第一节 抽象的视觉立场
  • 第二节 时序的意义
  • 第八讲 书法欣赏的基本内容
  • 第一节 传统的书法欣赏观念
  • 第二节 书法欣赏过程中的具体艺术标准
  • 第九讲 书法欣赏中风格类型的把握
  • 第三部分当代书法评论
  • 第十讲 关于书法艺术的现状与未来
  • 第一节 书法的美学起点
  • 第二节 现时期书法的一些倾向与不足
  • 第三节 对书法艺术未来的一些估计
  • 第十一讲 当代书法构成的分析
  • 第一节 创作层构成分析
  • 第二节 理论层构成分析
  • 第十二讲 对书法“创新”口号的理论检验
  • 第一节 关于书法新审美“群体记忆”的短暂
  • 第二节 论书法“创新”口号的迷惘
  • 第十三讲 当代书法发展动向及其估价
  • 第一节 新十年书法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二节 新十年书法发展性格特征的探讨
  • 第十四讲 当代书法理论的发展
  • 第一节 书法理论发展的大背景
  • 第二节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的基本走向
  • 第十五讲 书法的抉择——西方“书法画”与中国现代思潮的比较
  • 第一节 关于现象的归纳整理:基点与结构
  • 第二节 分析比较:本体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 第十六讲 问题:目前的书坛需要些什么?
  • 第一节 书法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二节 对书坛专业化、高素质的期待
  • 附录:对当前书法创作小品化倾向的反思与批评(书法评论示范论文)
  • 原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三十年间,也许观察视野更开阔了,研究水平更全面了,但没有当时的筚路蓝缕,没有当时的新硎初试,没有当时的发愿发力,没有当时的绮丽想象,没有当时的雄伟蓝图,今天的学术发展就不会有这样的丰厚成就。之所以强调原汁原味,就是要告诉后来者,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第一代书学研究的开创者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当时想的是什么,他们曾经达到过什么样的高度、宽度与深度,他们的研究方法有哪一些时代特征,在今后,这些著作将会成为当代书学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基本素材和原始文献。这是从学术史上做出的一个考虑。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于1960年,是艺术出版领域最具品牌价值的现代化出版传媒机构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以中国书画艺术为核心的专业出版方向,坚持品牌战略,走精品路线,以优秀文化为底蕴,以学术出版为高地,建构起以专业图书和大众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出版架构。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曾多次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多项图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奖和专业内最高奖,在读者中拥有广泛影响。现在每年出版图书六百余种,其中如《中国书画全书》《中国书法史绎》《中国文人画史》《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海派绘画大系》《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锦绣文章》《怀袖雅物》《董其昌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吴昌硕全集》《上海博物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中国书画基本丛书》《中国砖铭全集》等大型出版项目,《中国碑帖名品》《中国绘画名品》《中国篆刻名品》《简帛书法大系》等系列专业图书,《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书法大事年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等专业工具书,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书法》《书法研究》《书与画》《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专业期刊依托知识性、学术性和多样化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完整的出版业态和多层次的出版格局,使出版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联动效应。2016年成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的“书法研究出版中心”,2017年荣获国家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出版社将秉承传统,以“艺术重塑人生”为理念,以“有美必臻”为工作精神,以“聿修、敏求、团结、超越”为企业文化追求,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