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收获文学榜2021年度获奖中短篇小说合辑。

内容简介

收获文学榜由《收获》文学杂志社创办于2016年,分为“长篇小说榜”“长篇非虚构榜”“中篇小说榜”“短篇小说榜”四个榜,力图将年度最值得品读、最值得关注的华语原创文学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体现当下文学创作的实绩与探索。

本书以二十部关键作品,记录2021年华语中短篇小说新收获。

含短篇小说10篇:《地上的天空》《等下雪》《信使》《孔雀》《水果硬糖》《冻土观测段》《晚春》《跳马》《半张脸》《喝汤的声音》;

中篇小说10篇:《以鸟兽之名》《制琴师》《过往》《我父亲的奇想之屋》《鬼指根》《玫瑰在额头上》《星光》《月球隐士》《仰头一看》《梦城》。

目录

  • 版权信息
  • 短篇卷
  • 地上的天空
  • 等下雪
  • 信使
  • 孔雀
  • 水果硬糖
  • 冻土观测段
  • 晚春
  • 跳马
  • 半张脸
  • 喝汤的声音
  • 中篇卷
  • 以鸟兽之名
  • 制琴师
  • 过往
  • 我父亲的奇想之屋
  • 鬼指根
  • 玫瑰在额头上
  • 星光
  • 月球隐士
  • 仰头一看
  • 梦城
  • 附录 2021收获文学榜榜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惊喜总在灯火阑珊处

    与这本书结缘,是因为叶昕昀的《孔雀》。读了《孔雀》,又很好奇为什么《收获》年度文学榜单把它放在第四的位置。就把前三名和第五名的短篇小说一并读了。更惊讶的是在第二十名的位置,看到了迟子建的名字。出于好奇心和对学生时代记忆的尊重,也拜读了这篇排在地二十位的文章:《喝汤的声音》。🍀余华说第一次看到《孔雀》有一种惊艳的震撼,还把苏童和莫言叫来开了个研讨会,对文章进行修改。看了以后,觉得还是自己把期待值拉的太高了吧。最惊艳的部分是开篇,坐轮椅的女主杨非的出场方式和残疾人的身份很特别,这是最惊艳的部分。之后故事的展开,有一种篇幅限制了节奏的感觉。巧合太多又紧凑,给人一种为了转折而转折的刻意。而关于男主特殊身份的交代,又显得又些潦草。但《孔雀》整体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可以任意叠加元素,或顺着原素材扩展,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被选中拍了电影,可以说和文章的价值感相辅相成,双向奔赴了。🍀第一名《地上的天空》在处理转折和巧合的时候,逻辑就更成熟一些了,读起来也非常流畅。让你总能猜到些什么,又不能全部猜到,反而过而更期待下面的情节,情绪爆点拉满。比如说,能够猜到陈宛和朱一围一定有故事,但这个故事可能跟我们想的又都不一样。甚至当陈宛和朱一围的妻子筱蓓碰面的时候,“我” 和陈宛的几次会面,发生的事情都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还有特别好玩的一点,余华老师的《第七日》也成为了本书的一条线索,穿梭在朱一围一家三口,以及 “我” 和陈宛之间,奠定了故事的基调,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榜单的第二十名,我看到了迟子建的名字。在学生时代,迟子建老师的名字陪伴了我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所以怀着 “忆往昔峥嵘岁月” 的心情,我又拜读了《喝汤的声音》。这是本书中唯一一篇,让我一次性读完,放下所有事哪怕晚睡觉也要一口气读完的故事。不愧是迟子建啊!就像一部娓娓道来的嵌套式叙事结构电影,《喝汤的故事》也出现了迟子建擅长塑造的故事叙述人角色。一个穿绛紫色麻布长袍的女人,穿插在梦境与现实中的使者。作者 “我” 和亡妻麦小芽,年轻的断腿店主,每一个出现的角色,都有 TA 的故事宏图,最终彼此环环相扣,用长袍女人的故事展开一段酒后梦境,也道出了万吉镇的悲剧和哈喇泊的惨烈人生。那个穿绛紫色麻布长袍的女人,讲述了哈喇泊家族的悲剧,万吉镇的悲剧,配上作者失去灵魂伴侣爱妻的悲剧,整部作品的基调是偏沉重的。但若通篇读下来,却发现完全没有沉甸甸的负担。有的只是属于一段历史,一段段人物故事的惋惜与哀叹,只道命运无常。最终化为一句:怎么能写得这般好!一如迟子建的文风,没有宏大历史叙事,聚焦日常细节,平淡笔触中藏着种族与地域冲突,辗转出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家庭悲剧,于细微处见苍凉。

      转发
      4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