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长安一诺,有云中歌。

内容简介

西汉时期,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被追逼到万里荒漠,一筹莫展走投无路之时,骑着天山雪驼一身绿裙的女孩云歌出现,像是一株傲然挺立的绿萝,开在了茫茫荒漠也开进了刘弗陵的心里。

两人互赠礼物相约十年后在长安重逢。十年约满,云歌带着儿时的诺言和信物来到长安,却无奈发现当年的“陵哥哥”竟然早已经不记得自己,身边也有了贤惠美丽的女子相伴。

云歌伤心欲绝,决心返回大漠,却无意中遇到了孟珏,那时的她以为,一段全新的故事会就此展开……

目录

  • 云中歌1:绿罗裙
  • 版权信息
  • 新版序言
  • 序言
  • 第一章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 第二章 有匪君子,如圭如璧
  • 第三章 人生自是有情痴
  • 第四章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第五章 结交在相知
  • 第六章 此情须问天
  • 第七章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第八章 凄凉别后两应同
  • 第九章 只愿君心似我心
  • 第十章 月夜故人来
  • 第十一章 人生只似风飘絮
  • 第十二章 一寸相思千万绪
  • 第十三章 清波月下歌
  • 第十四章 纵使相逢应不识
  • 第十五章 兵戈乍起,人心难测
  • 第十六章 绾发结同心
  • 第十七章 一片芳心冷若灰
  • 第十八章 半随流水半随尘
  • 云中歌2:浮生梦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人生若是有情痴
  • 第二章 朝露昙花,咫尺天涯
  • 第三章 凝眸处,又添新愁
  • 第四章 此情无计可消除
  • 第五章 沉思前事,似梦里
  • 第六章 自别后,忆相逢
  • 第七章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 第八章 知我意,感君怜
  • 第九章 未妨惆怅是清狂
  • 第十章 拟将生死作相思
  • 第十一章 与君诺,比翼今生
  • 第十二章 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第十三章 长袖折腰殿前舞
  • 第十四章 馨香盈室花不语
  • 第十五章 月将沉,争忍不相寻
  • 第十六章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 第十七章 花间泪,两处沉吟各自知
  • 第十八章 恩恩怨怨哪堪说
  • 第十九章 深知身在情长在
  • 第二十章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 云中歌3:忆流年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 第二章 悲莫悲兮,永别离
  • 第三章 心字已成灰
  • 第四章 血染同心缕,泪洒长命花
  • 第五章 天易老、恨难酬
  • 第六章 天山月依旧,不照去年人
  • 第七章 故剑情深千载颂,人心难测万古理
  • 第八章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 第九章 人心尽处竟成荒
  • 第十章 愿以此身,受你之痛
  • 第十一章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
  • 第十二章 当时断送、而今领略,总负多情
  • 第十三章 多情总为无情恼
  • 第十四章 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是梁鸿侣?
  • 第十五章 破茧成蝶
  • 第十六章 当时不是错,好花月,合受天公妒
  • 第十七章 只应碧落重相见
  • 第十八章 此情已自成追忆
  • 第十九章 明日天涯已陌路
  • 第二十章 落子勿言悔
  • 第二十一章 凤归何处
  • 跋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汉武帝末年,由于连年征战、穷奢极欲和严刑峻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土地流失严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烽火四起。面对民怨,汉武帝想起秦亡于穷民起义的前车之鉴,下《轮台罪己诏》,忏悔半生所为。武帝死后,昭帝刘弗陵八岁登基,夙慧多智,果决善断,数次下诏赈贷百姓,减免田租、口赋等赋税,短短十三年时间,赋税就减少了三分之二。同时他减刑罚,赦天下,推行仁政。在他执政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开始充裕,汉朝开始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史籍中记录的自小身体健康、聪慧好动的昭帝,却在二十一岁(有说二十二岁)的英年暴病而亡。刘弗陵,终其一生,未有妃嫔,未有宠幸宫女的记录,也未有子嗣,只有一个小他六岁(或七岁)的皇后上官氏。刘弗陵死后,葬于平陵。昭帝驾崩后,其侄昌邑王刘贺被霍光拥立为帝。刘贺在即位的二十七天内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每日四十件,也就是刘贺不吃不睡,都得要几乎每半个小时去做一件坏事。霍光以此为由废刘贺,立刘询。自此,另一位传奇皇帝 —— 刘询,登上了历史舞台。刘询因为长于民间,深知民间疾苦。他体察民情,严格约束官吏,诛杀了不少位高权重的贪官污吏。他还屡次赦免赋税,招抚流民,减轻刑罚;在农业生产等重大国策上,他继续采用霍光的主张,令民富国强;而对周边国家的政策上,刘询则软硬兼施,纵横联合,各个击破。神爵二年(公元前六十年),刘询派大军进攻羌族,羌族各部落联合,并向匈奴借兵,因地利之便,隐然占据上风,正当汉朝军队形势危急时,羌族爆发莫名的内乱,主战的首领杨玉、犹非等人被杀,羌族大乱,最后降汉。西域各国,乌孙、车师、龟兹纷纷归附。甘露三年(公元前五十一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汉朝称臣,南匈奴成了汉朝的藩属,随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的还有武帝时背叛汉朝、归附匈奴的李陵后人(李陵乃飞将军李广之孙)。至此,宣帝刘询得以完成武帝刘彻终其一生、倾举国之力都未尽的功业 —— 四夷臣服,天下归顺。宣帝刘询有三位皇后:许平君、霍成君,以及史书未有名字记载的王皇后。史册记载,许平君与刘询感情深厚,有 “故剑情深” 的典故,死于产后大出血,霍光死后,却又被查出是死于中毒;第二位皇后霍成君乃大将军霍光之小女,霍光生前,霍成君和刘询帝后恩爱,近乎专宠,可是一直不能有孕,霍光死后,霍成君被废,刘询命她迁去昭台宫,却仍不满意,又再度命她迁往更荒凉的云林馆,霍成君不堪羞辱,自尽而亡;而第三位皇后王氏,与其说是刘询的妻子,不如说是太子刘奭的养母,刘询命她照顾刘奭起居,却从未亲近过她,她也自然无所出,所以宣帝终其一生,只有刘奭一位嫡皇子,按照中国皇位的继承制度,也就是说,除非刘奭死,否则其他皇子都没有继位资格。可矛盾的就是,刘询虽对刘奭非同寻常的爱护,但父子关系并不融洽。史书记载中,刘奭 “柔仁好儒”(在《云中歌》中,刘奭是在太傅孟珏的刻意引导下,熟读儒家典籍,崇尚儒术,再加上母亲许平君的影响,以至秉性柔仁),而刘询却推崇帝王霸权治国,所以几乎在所有事情上,刘奭都与刘询意见不合。刘询数次大怒,有的怒火甚至被惜言如金的史官记录入了史典,可刘询依然将皇位传给了刘奭。宣帝刘询对待宗室亲厚多恩,却独对昌邑王刘贺不喜,屡次下旨斥责他的言行,甚至最后下旨封他为 “海昏侯”,昌邑王刘贺逆来顺受,从无反抗,对 “海昏侯” 的封号也敬纳。据史籍记载,刘贺喜行猎,身健康,最后却无疾而终,年仅三十多岁。而广陵王刘胥则恰恰相反,根据史册记载,宣帝对其礼待厚赏,皇恩隆厚,可他依然对皇帝不满,竟然倒行逆施,请巫婆诅咒宣帝早死。事情败露后,刘胥畏罪自尽。他死后,刘询将广陵国废除,不许刘胥的子孙继承封地。直到元帝刘奭登基后,才复封刘胥的太子刘霸为广陵王,归还封地,以奉刘胥之祀。黄龙元年(公元前四十九年),宣帝刘询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葬于杜陵。宣帝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书上评价这段时期是汉代历史上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但宣帝的功绩离不开昭帝为他打下的基础,所以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的统治被并称为 “昭宣中兴”。但是,宣帝的中兴之后却是重重隐患。由于宣帝任用宦官,元帝刘奭对宦官更是宠爱、信任非常,以致后来发生了重臣被宦官打死的惨剧。所有这些都埋下了日后宦官干政的隐患,宦官干政又直接滋生朝廷的党派斗争,扰乱正常的朝务,汉朝最后亡于宦官乱政,可以说,是在刘询手里就埋下了祸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反复阅读 非常好看

      尤其就是在西安曲江  杜陵邑遗址公园来读这篇小说  想着刘询和云哥  许平君  霍成君的恩怨情仇  感慨良多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