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华侨大学60周年编纂出版首部通史《华侨大学史》。

内容简介

2020年11月,华侨大学迎来建校60周年,编写一部好的校史,是全校3万多师生员工、20万多海内外校友及鼎力帮助学校发展的校董都很期待的。之前,学校曾先后编印《华侨大学30年》《华侨大学40年》《华侨大学50年》,但皆未正式出版。但业为校史的编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初开始筹备60周年校庆时,作为庆典的一个重要项目,华侨大学组建编撰团队,最终编纂两卷本的《华侨大学史》。本书是华侨大学六十年办学史上首部面向海内外公开出版的编年体通史,共分上、下两卷,由六章组成。该书全面回顾自华侨大学创办以来的六十年办学历史,生动再现了60年来华侨大学师生员工筚路蓝缕、奋发蹈厉的艰辛而又光荣的历程,系统总结六十年办学经验,彰显六十年辉煌成就,诠释一代代侨大人的精神风貌,是一部华侨大学的艰苦创业史、发愤改革史、追求卓越史。此书以“可信、可读、规范”为追求,史料丰富,考据严密,图文并茂,学术性强又不失生动。整部书既可作为学校校史校情教育的宝典,又可以成为维系海内外校友与母校情感的纽带,还可以为学术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华侨大学史》编委会
  • 华侨大学史(1960~2020)(第一卷)
  • 第一章 创办初期
  • 第一节 华侨大学创办背景
  • 一 新中国成立
  • 二 国外排华事件
  • 第二节 创办的酝酿和准备
  • 一 办学校址的确定
  • 二 学校名称的变动
  • 三 创办方案的研制
  • 四 筹建机构的设立
  • 五 基建工作的推进
  • 第三节 办学过程
  • 一 双城办学
  • 二 会师集美
  • 三 扩大招生
  • 四 科系调整
  • 五 半工(农)半读
  • 六 首届毕业生
  • 七 五周年校庆
  • 第四节 领导体制、领导班子与党政机构
  •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高校领导体制的调整
  • 二 有侨大特色的领导体制的建立
  • 三 华侨大学首任校长廖承志
  • 四 华侨大学首任党委第一书记林一心
  • 五 校系党政机构
  • 第五节 师资建设与教学改革
  • 一 师资队伍的组建
  • 二 师资队伍的培养
  • 三 教学与教学改革
  • 第六节 校园生活
  • 一 政治活动
  • 二 建校劳动
  • 三 文娱活动
  • 四 体育运动
  • 第七节 华侨大学被撤销
  • 第八节 毕业生成就
  • 一 教育界的麦田守望者
  • 二 “三胞”的贴心人
  • 三 传播中华文化的旗手
  • 四 会下蛋的艺苑“母鸡”
  • 五 农业界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 六 语言学航船的奋楫者
  • 七 实业精英逞英豪
  • 八 商界巨子竞风流
  • 第二章 复办调整及初步改革时期
  • 第一节 华侨大学复办(1978—1983)
  • 一 华侨大学复办的背景与时代需求
  • 二 华侨大学的复办过程(1978—1980)
  • 第二节 华侨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
  • 一 复办初期的发展(1980—1983)
  • 二 华侨大学发展的重要节点:“中央24号文件”
  • 三 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视察华大
  • 四 廖承志逝世与第二任校长叶飞到任
  • 五 改革与提高(1984—1990)
  • 第三节 师资与教学
  • 一 复办初期师资力量的流失
  • 二 稳定师资队伍,提升师资水平(1982—1987)
  • 三 20世纪80年代末的师资队伍建设(1987—1990)
  • 四 教学工作
  • 第四节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发展
  • 一 复办后的学科建设
  • 二 科研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 三 科研取得的进步
  • 第五节 境外招生与境外生培养
  • 一 境外招生与宣传
  • 二 境外生的培养
  • 三 港澳生预科班(先修部)的设立
  • 四 其他培训班
  • 五 山海无垠、润物无声:学籍卡所见的华侨大学境内外学生家庭背景结构分析(1978—1990)
  • 第六节 办学特色:华侨大学的董事会制度
  • 一 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二 华侨大学董事会的设立
  • 三 华侨大学董事会在20世纪80年代的初始运行
  • 四 董事会制度对20世纪80年代华侨大学办学贡献卓著
  • 五 20世纪80年代华侨大学董事会结构的变化
  • 五 从董事会章程看华侨大学董事会的职权变迁(1978—1990)
  • 第七节 党的建设与群团工作
  • 一 华侨大学党组织变迁
  • 二 华侨大学党员代表大会
  • 三 落实政策
  • 四 离退休干部工作
  • 五 华侨大学群团组织
  • 第八节 学生工作
  • 一 培养学生民主管理的能力
  • 二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 三 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
  • 四 学生毕业分配
  • 第九节 后勤与基建
  • 一 20世纪80年代后勤的改革与发展
  • 二 学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 三 食在华园:食堂改革与一代华大人的美食回忆
  • 四 20世纪80年代华侨大学侨捐工程
  • 五 财政
  • 第三章 持续改革稳定发展时期
  • 第一节 发展规划与管理体制综合改革
  • 一 十年发展规划
  • 二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福建省、泉州市共建华侨大学
  • 三 校领导调整与领导关怀
  • 四 管理体制改革
  • 五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 六 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学院制改革、学科建设与师资建设
  • 一 探索学院制
  • 二 学科建设
  • 三 师资队伍建设
  • 第三节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
  • 一 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 二 本科生教育
  • 三 研究生教育
  • 四 继续教育
  • 第四节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 一 科研布局与管理
  • 二 科研合作与社会服务
  • 三 实验室、图书馆与学刊
  • 第五节 推进华文教育和与境外交流
  • 一 华文教育与集美华文学院
  • 二 与境外交流、合作
  • 第六节 党建工作、学生工作与精神文化建设
  • 一 党建工作
  • 二 学生工作
  • 三 校园文化
  • 四 校训、校歌与校徽
  • 第七节 后勤改革与校办产业
  • 一 后勤改革
  • 二 校办产业
  • 第八节 董事会、校友会与校庆活动
  • 一 第三届、第四届董事会
  • 二 校友会
  • 三 校庆活动
  • 华侨大学史(1960~2020)(第二卷)
  • 第四章 建设两校区协同,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时期
  • 第一节 新世纪初的规划与两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
  • 一 跨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形势对学校的挑战
  • 二 新世纪初的十年规划
  • 三 学校领导调整
  • 四 推动部省市共建
  • 五 两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
  • 第二节 厦门校区的建设与管理
  • 一 厦门校区建设的背景及决策过程
  • 二 厦门校区的建设
  • 三 厦门校区的正式启用
  • 四 厦门校区的管理
  • 第三节 教学工作
  • 一 本科生教育
  • 二 研究生教育
  • 三 成人教育
  • 第四节 学科建设与人才引进培养
  • 一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进展
  • 二 人才引进和培养
  • 第五节 华文教育与华侨华人研究
  • 一 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华文教育的重要指示
  • 二 华文教育
  • 三 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 第六节 一校两生的学生工作与文化素质教育
  • 一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二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 三 境外生教育与培养
  • 四 文化素质教育品牌
  • 第七节 财务与后勤保障工作
  • 一 财务工作
  • 二 后勤保障工作
  • 第八节 新世纪党建工作与教代会、工会工作
  • 一 第四次党代会
  • 二 党建工作
  • 三 教代会、工会工作
  • 第九节 董事会、校友会工作
  • 一 董事会工作
  • 二 校友工作
  • 第十节 四十五、五十周年校庆等纪念活动
  • 一 四十五周年校庆
  • 二 五十周年校庆
  • 三 其他各种纪念活动
  • 第五章 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侨校+名校”时期
  • 第一节 新的发展机遇和领导体制的转变
  • 一 《华侨大学中长期发展纲要(2011—2020)》
  • 二 《华侨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华侨大学为侨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
  • 三 华侨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 四 部省市共建与部部省共建
  • 五 领导班子的调整和领导体制转变
  • 六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尽力维持教学秩序的稳定
  • 第二节 拓展华文教育 传承中华文化
  • 一 “大华文教育”理念的提出
  • 二 华文教育相关学科建设及海外生源的拓展
  • 三 华文教育知名品牌
  • 四 华文教育办学空间的不断拓展
  • 第三节 “大统战”研究及服务国家外交
  • 一 统一战线研究
  • 二 华侨华人研究
  • 三 “一带一路”研究
  • 四 服务国家外交
  • 第四节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一 增设教学研究机构
  • 二 师资队伍建设
  • 三 学科建设
  • 四 人才培养
  • 第五节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
  • 一 自然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
  • 二 繁荣社会科学研究
  • 二 服务地方
  • 第六节 国际化办学战略与实践
  • 一 国际化办学战略
  • 二 国际化办学实践
  • 第七节 学校党建与统战工作
  • 一 学校党建工作
  • 二 学校统战工作
  • 第八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
  • 一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二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 三 校园文化建设与成果
  • 第九节 董事会和校友会
  • 一 董事会工作
  • 二 校友会
  • 第十节 财务工作
  • 一 机构调整
  • 二 财务管理进程
  • 三 财务状况综述
  • 四 学校财务状况发展趋势
  • 附件1:财务组织机构沿革图
  • 附件2.华侨大学财务业绩情况表
  • 第六章 省思与励志:返本契初心,开新争跨越
  • 第一节 华大六十年史是把握机遇砥砺奋进史
  • 一 把握创校机遇快速把学校建成合格的高等学府
  • 二 把握复办及国家重点扶持的机遇以改革开放促发展
  • 三 把握开辟厦门新校区机遇阔步迈向教学研究型大学
  • 四 把握“部部省共建”机遇励志建设“侨校+名校”
  • 五 辉煌业绩为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 第二节 “兴侨锻特色、革新促水平”是华大办学的基本经验
  • 一 必须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
  • 二 必须主动配合党和国家的“重点扶持”政策
  • 三 必须坚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办学方针
  • 四 必须坚持“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
  • 五 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路径
  • 六 必须坚持“聚焦质量、善用人才”的兴校战略
  • 七 必须坚持砥砺奋进、宽和包容的华大精神
  • 第三节 跨越发展建设“一流大学”是华大的唯一选择
  • 一 清醒认识华大的校情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 二 继承发展办学的民主机制和科学机制
  • 三 奋发蹈厉化挑战为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 四 瞄准“一流大学”目标,加快跨越发展步伐
  • 大事年表(1960—2020)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