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85千字
字数
2018-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阐明了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症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具体分子机制,为临床药物研发提供新靶点。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是各位编者在查阅既往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内容上进一步研究的结果。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抑郁模型的制作;研究NMDA受体、凋亡受体、Ito等在心肌梗死后抑郁模型中的变化;结合影像学、电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而观察心脏结构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及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变化;应用经典抗抑郁药及传统中药进行干预,观察其在动物模型中的作用;观察药物及生物分子变化引起的大鼠行为学及心脏电活动的变化,进而阐明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具体分子机制。
本书可供广大心内科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相关研究的学者参考使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一篇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的基础研究
- 第一章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心脏电生理和应激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第一节 慢性激活NMDAR对心室肌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 第二节 慢性激活NMDAR对心率变异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 第三节 NMDAR与应激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 第二章 舍曲林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第一节 舍曲林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第二节 舍曲林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在体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三节 舍曲林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海马NR1及心肌离子通道表达的影响
- 第三章 Sigma-1受体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心脏电生理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一节 Sigma-1受体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 第二节 Sigma-1受体对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 第四章 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心肌细胞及海马中电生理变化研究
- 第一节 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心肌细胞Bax/Bcl-2的变化及意义研究
- 第二节 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海马中NMDAR1和Ca2+的变化及其机制
- 第五章 抑郁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研究
- 第一节 抑郁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 第二节 抑郁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 第二篇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的临床研究
- 第六章 心脏器械植入治疗的相关心理与生活质量问题及其对策
- 第七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感障碍与人格分型的调查
- 第八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与死亡相关因素研究
-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社会调查
-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相关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
- 第三节 心脏性猝死患者临死前心律失常分析
- 第三篇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 第九章 抑郁症与冠心病
- 第十章 抑郁症与冠心病的共病机制研究现状
- 第十一章 抑郁症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第十二章 细胞凋亡在心肌梗死和抑郁症共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第十三章 Sigma-1受体在“双心”疾病中的作用
- 第十四章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与抑郁症
- 第十五章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进展
- 第十六章 冠心病与抑郁症的相互影响
- 附录
- 附录A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 附录B 健康调查简表(SF-36)
- 附录C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D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录E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