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报告:分析现状与未来趋势

内容简介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公众健康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9是中社智库年度报告之一,本书基于前序研究,在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大量的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系统回顾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史,分析了解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预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前言
  • 第一章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的内涵、问题与体系
  • 一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 (一)基层医疗卫生相关内涵及特点
  •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演变历程
  • (三)相关政策汇总
  • 二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 (一)机构数量
  • (二)床位规模
  • (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 (四)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现状
  • (五)经济运营情况
  • 三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一)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二)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压力较大
  • (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风险大,严重影响医疗服务开展
  • 四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议与展望
  • (一)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
  • (二)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 (三)基本药物制度亟须进一步完善
  • (四)应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第二章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与改革
  • 一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与改革
  •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与服务能力
  •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和激励制度的改革
  •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和医防融合
  • 二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问题
  •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素质和待遇有待提高
  •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内容与需求不匹配,医防缺乏融合
  •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
  • 三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发展趋势展望
  • (一)提升服务能力,增加医防融合
  • (二)发挥激励机制作用,调动人员积极性
  • (三)扩大服务内容,促进医养结合
  • (四)增加政府支持,完善补偿机制
  • 第三章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
  • 一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关政策
  •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关政策
  • (二)基层医疗卫生人力相关政策
  • (三)基层医疗卫生投入相关政策
  • (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关法规
  • 二 基层医疗卫生政策评价
  • (一)基层医疗卫生政策所取得的成绩
  • (二)现有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 第四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老龄化战略中的定位、目标和发展策略
  • 一 现状分析
  •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老龄化战略中的定位与目标
  •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
  •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老年健康服务现状
  • 二 问题分析
  •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服务能力不足
  •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人力资源不足
  •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
  •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滞后
  • (五)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 三 对策建议
  • (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服务能力
  •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建设
  •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运用
  •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工作
  • (五)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 第五章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评价
  • 一 现状描述
  •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整体情况
  •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情况
  • (三)乡镇(街道)卫生院医疗服务整体情况
  • 二 工作成效
  • (一)医疗服务能力有所提升,患者体验逐渐增强
  • (二)居民门诊就医行为趋于合理化
  • (三)中医服务供给增量发展
  • 三 存在问题
  • (一)住院服务供给减少,患者逐渐流失
  • (二)医疗费用持续增长
  • (三)中医服务供给尚未达标,服务项目单一
  • (四)医疗服务不均衡发展
  • 四 建议与展望
  • (一)以政府为主导,注重多部门协同,鼓励基层首诊
  • (二)搭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品质优良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梯队
  • (三)推进基层中医服务的发展
  • (四)同质化管理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
  • (五)加快医师多点执业进程,快速实现多元办医机构的人才补给
  • 第六章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评价
  • 一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现状
  • (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进展
  •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内容
  •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成效
  • 二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一)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存在的问题
  • (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三)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
  • (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五)慢性疾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六)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 (七)肺结核患者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 (八)中医药保健上存在的问题
  • (九)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三 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 (一)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利用率
  • (二)落实健康教育实践,推动健康素养提升活动
  • (三)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完善接种门诊设施建设
  • (四)落实儿童、孕产妇以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 (五)增加慢性病管理专职人员比例,推进患者干预与随访工作
  • (六)精神病管理融入大卫生观,形成多方协同联动机制
  • (七)创新多样化服药督导手段,加强肺结核减免政策认知
  • (八)推广中医药保健服务,制定成熟有效的治疗流程
  • (九)规范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 (十)应对公共卫生新挑战,共赴基层卫生工作新征程
  • 第七章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一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 (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
  • (二)我国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状况
  • 二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发展的成效与问题
  • (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发展取得的成果
  • (二)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 三 建议与展望
  • (一)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
  • (二)调整卫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促进基层医疗区域协调发展
  • (三)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吸引力
  • 第八章 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现状和展望
  • 一 家庭医生制度的起源
  • (一)英国家庭医生制度历史概述
  • (二)美国家庭医生历史概述
  • (三)其他典型国家家庭医生历史概述
  • 二 我国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必要性
  • (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 (二)疾病谱改变
  • (三)医疗费用上涨
  • (四)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 三 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发展历程
  • (一)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萌芽阶段
  • (二)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前期探索阶段
  • (三)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全国试点阶段
  • (四)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全面发展阶段
  • 四 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成效
  • (一)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充实化
  •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多元化
  • (三)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创新化
  •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性化
  • (五)全科与专科连续化
  • 五 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瓶颈
  • (一)队伍建设滞后,服务能力不足
  • (二)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信息共享壁垒
  • (三)有效激励措施不足,居民认知与信任较低
  • (四)基本药物配备不足,先进医疗设施缺乏
  • (五)医保支付机制导向性不强,难以实现患者分流
  • 六 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发展展望
  •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岗位吸引力
  •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下沉优质医疗资源
  • (三)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 (四)强化区域服务协同,优化签约服务内涵
  • 第九章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保险支付评价
  • 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现状
  • (一)基层医疗保险支付改革的政策要求
  • (二)基层医疗保险支付改革现状及评价
  • 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保险支付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一)未能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相协同
  • (二)医保支付尚未建立起对基层的有效激励
  • (三)基层医疗服务利用不足,基层费用增长未得到有效控制
  • (四)支付方式缺乏对服务绩效和质量的关注
  • 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保险支付改革建议
  • (一)强化其与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之间的协同与支撑
  • (二)推进基层首诊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三)强化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激励机制
  • (四)引入按绩效支付,建立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 第十章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事服务提供现状与展望
  • 一 引言
  • 二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事服务提供现状
  • 三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事服务提供目前存在的问题
  • (一)思想认识不够重视
  •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功能单一
  • (三)专业药剂师缺乏,药剂师素质偏低
  • (四)药品储存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 (五)药品管理信息流通量不足
  • 四 我国基本药物政策分析
  • (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及现状
  •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三)基本药物制度对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量及患者费用的影响
  • 五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事服务的建议、预测与展望
  • (一)加强对药事服务的重视,转变观念
  • (二)健全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 (三)增加药剂师数量,加强药剂师培训
  • (四)优化基层医院药剂管理工作流程
  • (五)加强药品信息流通和药品流通领域监管
  • 第十一章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与薪酬模式分析
  • 一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与薪酬模式现状
  • (一)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情况
  • (二)基层医疗机构绩效与薪酬模式制度发展
  • (三)基层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现状
  • (四)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现行的薪酬制度
  • (五)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制度现状
  • 二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与薪酬模式问题
  • (一)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绩效问题
  • (二)基层医疗机构薪酬模式问题
  • 三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与薪酬模式发展趋势展望
  • (一)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与薪酬政策制度
  • (二)制定科学可操作的绩效考核及薪酬体系
  • (三)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绩效与薪酬认知水平及重视程度,提高领导能力
  •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与薪酬监管及评价体系,制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沟通与培训
  • (五)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与薪酬管理电子信息平台,做到信息互通,统一管理
  • 第十二章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展望
  • 一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
  • (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
  •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
  • (三)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情况(以武汉市为例)
  • 二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条线业务系统多,系统间互联互通弱
  • (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无法形成服务于基层的“活档”
  •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无信息系统支持
  • (四)流程规范与诊疗规范问题
  •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环境有待改善
  • (六)信息化技术人员匮乏
  • 三 建议与展望
  • (一)建议
  • (二)展望
  • 第十三章 国际基层卫生工作经验分析与借鉴
  • 引言
  • 一 全球基层卫生工作的历史发展
  • (一)21世纪前的基层卫生发展史
  • (二)21世纪后的基层卫生发展史
  • (三)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 二 国外基层卫生工作的运行机制
  • (一)基层卫生的工作内涵
  • (二)基层卫生的运营模式
  • 三 基层卫生工作的能力评价体系
  • 四 基层卫生工作的人力资源现状
  • (一)全球基层卫生工作人力资源现状
  • (二)我国基层卫生工作人力资源现状
  • (三)国外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的缓解措施
  • 五 现代科技助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 六 展望
  • 第十四章 我国农村地区村卫生室生存现状分析与展望
  • 一 我国农村地区村卫生室生存现状分析
  • (一)我国农村地区村卫生室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
  • (二)我国农村地区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现状及变化趋势
  • 二 我国农村地区村卫生室存在的问题
  • (一)村卫生室发展缺乏系统规划与科学布局
  • (二)村卫生室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设计
  • (三)政策协同与资源共享不足,降低了村卫生室的建设与发展的合力
  • (四)村卫生室医生服务能力不足,队伍脆弱性不断加剧
  • 三 我国农村地区村卫生室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 (一)与时俱进,明晰村卫生室发展的关键概念
  • (二)动员决策层重视,加强村卫生室的规划与建设
  • (三)因地制宜建设发展,全面提升村卫生室治理水平
  • (四)加强村卫生室人员管理,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
  • (五)建立协同与共享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 (六)应用“互联网+健康”手段,赋能村卫生室发展
  • 第十五章 医联体运行机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 一 医联体运行机制现状
  • (一)国外医联体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 (二)我国医联体建设现状概述
  • (三)医联体运行机制主要内容
  • 二 医联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
  • (二)政策型障碍
  • (三)管理型障碍
  • 三 建议
  • (一)破除医联体内体制机制壁垒
  • (二)明确政府办医主体责任
  • (三)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 (四)多部门联动发力,破除医联体政策障碍
  • (五)以综合改革为动力推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 (六)提升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
  • (七)加大健康宣传力度,培育理性健康观念和就医观念
  • 第十六章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现状与展望
  • 一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现状
  • (一)分级诊疗发展情况
  •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情况
  • (三)分级诊疗模式及内容
  •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绩效评价
  • 二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 (一)医联体建设有待规范发展
  • (二)医疗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 (三)基层医疗人才短缺,基层服务效能低下
  • (四)基层医疗机构药物获取困难
  • (五)双向转诊引导机制有待加强
  • (六)信息化建设略有欠缺
  • (七)医保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 (八)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 三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展望
  • (一)组建紧密型医联体,构建分工明确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 (二)着力实现医疗资源逐渐下放和优化
  • (三)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
  • (四)加强基层药品保障体系
  • (五)建立和完善转诊机制
  • (六)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 (七)完善与双向转诊制度相结合的医保支付制度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