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2千字
字数
202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美国在任总统罕见鼓动民众冲击国会,形成公开政治撕裂,给这个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不确定性。无论二次弹劾最终如何,美国政荡一时难消。美国能否恰当履行其全球责任,亦存在新的变数。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房地产基建投资减速,谁来承接经济恢复动能?
-
利益多元社会与舆论极化
-
中国芯片业步入高速增长阶段
-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延迟退休成趋势
-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有泡沫了吗?
-
如何理解需求侧改革?
-
2021年疫情与世界秩序重构
-
隧道尽头:展望未来十年,混沌中的10个确定性
-
美元会否因全球复苏而维持弱势?
-
吉利德科学再交完美答卷,“抗病毒传奇”只为“治愈”而生
-
美国政荡
-
最不平静的总统交接
-
直击美国会骚乱
-
美国会骚乱会在英国发生吗?
-
科技,新华保险创新之翼
-
金融第一贪:赖小民死刑
-
房贷新规冲击波
-
注册制下的抱团取暖
-
中小银行博弈流动性风险
-
A股拆分潮起
-
大国博弈中的金融策略
-
徐晓波:红海市场中,互联网新兴乳业品牌如何破局突围?
-
北方战疫
-
被疫情改道的人们
-
美国能源政策的变与不变
-
用碳市场约束互联网巨头碳排放
-
华为云的选择与突破
-
马斯克弃用的激光雷达,为何迎来上市元年?
-
离世患者医保卡牵出“骗保案”
-
介入医疗,字节跳动的能力与边界
-
《刑法》为何频繁修改
-
最后的鄱阳湖渔民
-
加班“996”是与非
-
破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
中国原创音乐剧,距离“百老汇”还远吗?
-
不一样的沈公
-
也谈沈昌文先生及其出版
-
Cover Story
展开全部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啊哈时刻摘抄: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对刑法频繁修改,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可以说,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现象。过去欧美国家、日本等国的刑法长期保持稳定,很少做出修改。但现在看,各个国家刑法修改频率都在加快。传统工业社会那种几十年不变的社会环境,一去不复返。为了加强刑法的适应性,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刑法需要做出修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许可以对刑法的频繁修改,抱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啊哈时刻思考: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每天都在变。法律是服务于人,法律的更新滞后于人的变化,那么法律的作用又如何发挥呢。
房地产基建投资减速,谁来承接经济恢复动能?
随着经济活动逐步正常化,对基建和房地产领域政策扶持的必要性已显著降低。可以预计,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将减速,而承接经济持续增长动能的关键,在于制造业投资和消费的回暖。居民消费复苏 “虽迟但到”。随着收入持续复苏,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等滞后领域的复苏将使得消费整体复苏的步伐更加均衡。我们预计,2021 年一季度收入水平有望回升至疫情前水平;上半年末,消费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考虑到较低基数,预计社会零售总额 2021 年同比增速将反弹至 12% 左右。出口仍将强劲。由于全球需求复苏可能持续,汇率走强对出口总需求的净影响可控。整体来看,我们判断 2021 年出口增长仍将保持强劲,全年增速约为 7.9%。投资增长引擎或将由制造业承接。2020 年,在财政扶持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得以迅速反弹。但随着经济活动逐步正常化,进一步刺激这两个行业的必要性明显降低。2021 年,随着需求和利润持续改善以及数字化进程加速等结构性转变,制造业投资或将实现进一步回升。由于一些小型企业仍很难恢复元气,部分减税措施或将在 2021 年得以延续。如果没有新的减税降费措施,财政收入增速应与前几年一样,跟随 GDP 增速保持一致。政府一般支出增速也可能会上升至疫情前水平。进入 2021 年,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及劳动力市场逐步复苏,对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持可能会减少,但在基建相关项目、环境保护和教育方面的一般支出可能会上升至疫情前水平。预计官方财政赤字预算占 GDP 的比例将在 3.0% 左右(即 3.3 万亿元),较 2020 年 3.7%(即 3.8 万亿元)的预测值有所下降。此外,由于政府对传统基建投资支持将减弱,2021 年专项债发行额度将下降,且抗疫特别国债也将不会持续。我们相信,小微企业仍未完全脱离危险区,偿债负担也更加沉重,因此还需更多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同时,政府对新基建投资和研发支出的财政支持可能保持强劲,以支持 “十四五” 规划的实施。2020 年,在疫情影响下,与全球其他央行不同,人民银行放松政策时比较谨慎。如今,经济基本面仍不允许货币宽松的过快退出。由于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仍然高企,居民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复苏仍然滞后,过早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影响民营企业的复苏,而民营企业就业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 85% 以上。而整体通胀压力也仍然微弱,货币政策似乎并没有太大需要退出的压力。随着名义 GDP 的快速增长,2021 年宏观杠杆率将维持稳定。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将从 2020 年的 13.5% 放缓至 11% 左右,LPR 利率或将维持在 3.85% 不变。
冰冻三尺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舆论的极化除了体现在两极间的摇摆,还表现为两极间的对立。围绕 “刷屏帖” 和其后的社会议题,人们在辩论时常常诉诸情绪化的语言和简单粗暴的逻辑,先入为主预设立场,并根据意识形态光圈和价值判断选边站,由此导致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而罔顾事实本身是非曲直以及逻辑推理是否缜密严谨。舆论的极化本身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对缺失的表现,而舆论极化的蔓延会加剧社会的撕裂感,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在重大社会议题上形成主流价值判断,进而导致社会凝聚力的进一步丧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舆论极化现象的形成有着多重复杂的成因,对其应对和化解也需要长期耐心的努力。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财讯传媒
财讯传媒(SEEC)Media Group Limited,是中国最具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运营商,目前出版15本刊物及1家行业网站,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及决策力的主流人群提供财经、时尚、商业管理、品质生活等多方面的深度报道服务。
财讯传媒以真实传播新闻资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为己任,打造权威综合性传媒集团。